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江南古鎮演繹俠骨柔情

《花木蘭》獻演互聯網大會

2017年12月05日13:55 | 來源:浙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花木蘭》獻演互聯網大會

  12月4日晚,大型原創民族舞劇《花木蘭》在烏鎮大劇院上演。 記者 吳新燕 吳煌 汪馳超 馬悅 攝

  本報烏鎮12月4日電 (記者 馬悅 曾楊希 劉慧) 夜晚的烏鎮,星光點點。搖櫓船輕輕蕩開了水波,也漾出一曲優美的歌舞——12月4日晚,由寧波市演藝集團與中央歌劇院、武漢市黃陂區政府共同出品的大型原創民族舞劇《花木蘭》在烏鎮大劇院上演,為參加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各國嘉賓獻上一台精彩紛呈的演出。

  當二胡碰上小提琴、古箏交會雙簧管、民族舞劇搭配交響樂,舞台上呈現的《花木蘭》是屬於世界的。“我們要在世界的舞台上講好中華傳統故事,傳遞中國好聲音。”寧波市演藝集團董事長鄒建紅介紹,《花木蘭》從女性的角度來演繹,表達的是戰爭年代人們對守護家園的執念,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傳遞和平、發展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理想。

  花木蘭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巾幗英雄形象,已多次被國內外的影視作品和舞台劇演繹。鄒建紅說,這一次,《花木蘭》選擇用舞蹈來呈現這個1500多年前的傳奇,為的是讓外國嘉賓感受可以媲美芭蕾舞劇的中國舞劇。

  《花木蘭》以“孝”“忠”“愛”為主線進行串聯,講述一位美麗的少女走向巾幗英雄的歷程,從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完成使命、追求愛情到回歸和平與自由,全劇表現愛與和平的理想,傳遞著無私、責任與擔當的主題,用歌舞語言演繹一個家喻戶曉的中國傳統故事。

  急促的小提琴聲響起,眼前是戰爭來臨前的緊張和不安﹔月圓時分的舞台背景和背投燈光的交融,烘托出花木蘭對家鄉的深深思念﹔悠揚的湖北小調傳來,舞台上是美滿家園的幸福感……為了讓花木蘭的形象更真實豐滿,劇中特別增設了戰爭孤兒“柔兒”這個人物。透過孩子的視角解讀戰爭的殘酷,通過“柔兒”與花木蘭的交集和情感碰撞,展現不同於以往花木蘭形象的女性柔情的一面。高潮時分,大家被情景帶入,不自覺地落淚,被花木蘭的家國情懷深深打動。

  其實,這已不是寧波市演藝集團第一次登上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舞台了。2014年11月20日,寧波市演藝集團的舞劇《十裡紅妝·女兒夢》就曾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演出,“千工床、萬工轎、小姐樓,女兒紅、軋蠶花、焐新床……”劇中表現出的中國江南風情民俗至今還被大家津津樂道。

  3年后再次來到世界互聯網大會,寧波市演藝集團的演職人員感到十分自豪,但組委會也給演藝集團出了一道難題——把原本兩個小時的劇目縮短至一個半小時。要將精心打磨的劇情再刪減,對演職人員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同時,由於烏鎮大劇院的舞台規格與其他劇院不同,《花木蘭》舞台的核心舞美效果——轉台無法安裝,需要重新制作。

  一系列的修改制作任務,時間卻隻有短短的一個月。接到任務后,主創團隊立即調整方案、修改音樂,進行一系列精簡。

  由於劇中需要大量的將士角色,而劇團男舞蹈演員又不夠,所以不少女演員女扮男裝上場,從身形到神採都體現著男子氣概。寧波演藝集團的女演員王鈺,是花木蘭的扮演者之一。她說,《花木蘭》要求舞者必須有剛強的一面,因而訓練時,不管男孩還是女孩,導演的要求都是一樣的。一個月的武術訓練下來,平均年齡23歲的舞蹈演員們身上都是淤青。但他們卻說很值得:“這讓我們更加體會到木蘭從軍的艱辛和不易,演出的時候更加理解主人公復雜的情感。”

  舞台上,寧波市歌舞劇院演員的生動表演與中央歌舞劇院交響樂團的音樂完美契合,震撼的效果贏得觀眾經久不衰的掌聲。謝幕時,一位觀眾告訴記者,以往的花木蘭總給人一種剛強感,腦海裡會不自覺地出現硬朗的畫面,但舞劇《花木蘭》卻在俠骨的劇情裡展現了柔情,帶來了不一樣的精神享受,很值得回味。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