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絡犯罪致全球每年損失逾萬億美元

萬靜
2017年12月05日07:23 | 來源:法制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網絡犯罪致全球每年損失逾萬億美元

打擊網絡犯罪,構建全球治理體系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法制日報》記者從今天舉行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打擊網絡犯罪國際合作”論壇上獲悉,由互聯網犯罪所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僅2015年就達3萬億美元,預計2021年損失將達6萬億美元。面對漸趨復雜棘手的網絡犯罪,以各國為主導的本地化犯罪處理模式下,國際合作遏制新型網絡犯罪的打擊效率堪憂。

經濟發達國家遭受損失最為嚴重

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教授吳沈括在主旨發言中披露,當前網絡犯罪對全球各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僅2015年對全球經濟造成的損失就已經達到3萬億美元,這種損失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預計到2021年這一數字將達6萬億美元。為此,打擊網絡犯罪和洗白非法途徑所得收入,是每個國家保持經濟、社會穩定和金融體系完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記者從會上獲悉,經濟最發達的國家面對網絡犯罪遭受的損失最為嚴重。美國、日本、德國等國每年損失以數千億美元計算。僅個人信息被盜,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就有上千億美元。

吳沈括披露,在中國,目前涉網絡犯罪佔犯罪總數近三分之一,且每年以近30%左右的幅度上升,已經成為第一大犯罪類型。他認為,網絡犯罪在司法實務中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即犯罪主體日趨年輕化專業化,總體文化程度較高,具有相當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知識,逃避監管、打擊能力較強﹔犯罪形式日趨多變隱蔽,利用網絡空間的高度虛擬性,通過迅速翻新的技術手段實現犯罪作案時間的瞬時性、空間的不確定性以及行為與后果的分離性﹔犯罪活動日趨組織化集團化,尤其在網絡詐騙、網絡賭博以及網絡色情等犯罪中,犯罪人通過網絡信息互相交流犯罪方法和手段,分工協作,密切配合,形成嚴密的犯罪群體。

打擊網絡犯罪全球面臨三大挑戰

與會各國專家通過總結目前國際網絡犯罪種種形態和特征指出,目前全球打擊互聯網犯罪面臨三大挑戰:跨國犯罪正在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全新的全球化布局與犯罪能力升級,而國際司法合作體系尚無法有效回應這一嚴峻挑戰﹔除傳統的洗錢、偷渡、販毒等跨國犯罪活動正在通過互聯網進行重組之外,互聯網本身也滋生出特有的高科技犯罪形態,如黑客攻擊、病毒傳播、虛擬貨幣黑市等﹔由於互聯網的一體性、靈活性、復雜性遠遠超過各國合作的有效性,碎片狀、以國家為基點的互聯網安全體制仍然存在嚴重的失靈。

與會專家稱,日益激烈的國家間競爭、意識形態對立以及文化沖突,讓互聯網有成為虛擬戰場的可能。在互聯網這個全新領域中,人類的共識還相當有限。一些國家與群體在互聯網中的行為已經嚴重侵犯了現實中的國際規則與國家主權,甚至喪失了對於人類道德倫理的基本尊重。

全球網絡犯罪治理待加強國際合作

俄羅斯外交部新威脅和挑戰司司長羅加喬夫指出,置身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代,網絡犯罪的跨國化演進要求超越傳統、單一的打擊思維。更高水平的國際合作治理,應克服單一國家執法部門認識能力和處置能力的局限性。

與會專家建議,應最大范圍凝聚國際共識,積極建構全球法律框架。亞非法協秘書長肯尼迪建議,應該在聯合國主導之下制定全球性打擊網絡犯罪的框架協議或公約,以此作為指導各國在治理互聯網犯罪方面的參照。

吳沈括介紹說,2017年5月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框架下通過的《關於加強國際合作打擊網絡犯罪的決議》,凸顯了未來各國共同攜手建構統一的國際法律框架的重要意義,凝結有關入罪標准、管轄協調、情報共享以及司法協助等方面的國際共識。

2014年國際刑警組織全球創新中心在新加坡宣告成立,作為打擊網絡犯罪的新型機構,在協助跨國性行動方面已經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的工作平台通過信息交流、人員培訓等能力建設活動,更好地融合、提升執法部門、產業以及智庫等多方主體的業務認識和實務技能,成為促進多方共同治理的突出典型。

吳沈括建議,應及時創新跨國合作機制,尤其是提升情報分享以及証據保留等領域的跨國工作水平。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