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7年第12期

從《開講啦》看節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的多樣性

——以撒貝寧為例

李國順 郝瑞琪
2017年12月11日09:30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開講啦》是中國首檔青年公開課,節目一經播出就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本文嘗試從青年心聲的表達者、節目語境的調節者、正能量的傳播者三個方面,來解析撒貝寧在《開講啦》節目中的角色定位及其可借鑒之處。

關鍵詞:《開講啦》﹔撒貝寧﹔角色定位

《開講啦》是中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節目邀請‘中國青年心中的榜樣’作為演講嘉賓,分享他們對於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給予中國青年現實的討論和心靈的滋養。” 由於節目構思巧妙,制作精良,貼近當代年輕人的思想,節目一播出就在受眾群中產生了較大的反響,被譽為“中國思想好聲音”。

《開講啦》節目的成功不僅與嘉賓選擇和受眾定位有關,而且與主持人撒貝寧在節目中確立的角色定位密不可分。

一、青年心聲的表達者

《開講啦》主要目標受眾是80后、90后的青年人,新鮮的思維、奇特的創意、與時俱進的品質是他們的共性。作為主持人,撒貝寧能夠設身處地地從青年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站在青年人的立場體驗他們的真情實感,並以親和自然的主持姿態,用青年人熟悉的方式與觀眾對話,在坦誠、平等的氛圍中和青年人交流,向外界傳遞出當代中國青年的真實心聲和精神面貌。在節目中,撒貝寧經常引用時下流行語或者熱門話題、事件拉近和青年人的距離,充當了“青年心聲的表達者”的角色。例如,在2015年10月31日《英國行之馬雲王石》一期中:

撒貝寧:您在中英兩國文化交流當中有一個特別重要的貢獻。

馬雲:什麼貢獻?

撒貝寧:因為您的公司,中文和英文已經出現了融合。比如安慰女性,英文的一句話是:You need cry, dear.(你哭出來吧,親愛的)。而中文的話是“有你的快遞。”這真是阿裡巴巴做出來的一個促進中英之間文化交流的舉動。

隨著網絡購物的快速發展,快遞業務在青年人的生活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在這一段與阿裡巴巴老總馬雲的訪談中,撒貝寧將“You need cry, Dear”與“有你的快遞”這兩句發音極其相似、但毫無關聯意義的中英文結合在一起,運用巧妙,效果詼諧。這種近乎插科打諢、嬉笑調侃的聊天方式既引發了受眾對“快遞”現象的關注與思考,又拉近了與嘉賓的距離,讓青年觀眾產生了共鳴,使節目更加貼近受眾,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在話題的選擇上,《開講啦》更多偏向於青年人所關注的理想、愛情、奮斗、選擇等主題。面對青年人的困惑和思考,主持人撒貝寧往往會結合嘉賓和自己的人生閱歷,提出疑問,闡釋觀點,並適時地將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從而引發青年受眾以及現場嘉賓的思考。例如,在2013年7月27日《林清玄:不怕人生的轉彎》一期中:

青年代表:我是一名90后詩人,一個詩人不像明星可以賺很多的錢,我寫作不是為了名和利……面對理想和現實,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撒貝寧:在他說到自己是一個詩人的時候,我的心靈被觸動了一下。因為我感受到了這些年裡,年輕人對詩人這兩個字態度的變化。我上學的時候,詩人在學校裡是一個很神聖的形象。而剛才他說我是一個詩人,我會聽到在觀眾群裡會有竊竊私語,甚至有低低的笑聲。在今天看來詩人好像是一個存在於傳說中的“火雲邪神”。

對於在理想和現實之間難以抉擇的90后青年詩人,撒貝寧從自身經歷和體驗出發,表達出對當下青年詩人的創作現狀及其生存狀態的擔憂。作為主持人,撒貝寧沒有居高臨下、高高在上,而是以平等互動的交流方式、感同身受的人文關懷,詮釋了受眾的表達思想、提升了節目的深刻內涵,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青年心聲的表達者”。

二、節目語境的調節者

語境指的是“語言使用的環境、談話交流的情境。” 《開講啦》“節目設計了一個青年與榜樣近距離平等交流的平台,央視利用自身的品牌和資源優勢,邀請到青年心中的榜樣,演講青年感興趣的主題,分享他們關於人生、夢想、奮斗、選擇的人生經歷和感”。 在節目進展過程中,演講嘉賓與青年代表在對話交流時難免會出現偏離主題的現象,這就需要主持人能夠及時把控現場節奏,適時調節交流語境,使節目回歸到原本的軌道上。例如,在2014年5月31日《鄧超:給生活找點快樂》這一期中:

撒貝寧:在你來開講之前我們問了一下網友們對鄧超的第一印象。我們總結出三個詞,第一,戲瘋子。這應該是給予一個演員最高的評價。……

鄧超:其實我生活中很正常的。只是上台的時候問了一下地板滑嗎?然后編導就問,你要跳舞嗎?……

撒貝寧:歡迎來到《舞蹈世界》!……

撒貝寧:一個像謎一樣的鄧超,他要給大家分享的是生活和工作中怎樣的一種狀態?……他的故事又是怎樣呢?掌聲歡迎鄧超開講。

面對鄧超這樣一位影視明星,撒貝寧先從“戲瘋子”的稱呼入手,到調侃他的“舞蹈”,再到正式介紹“像謎一樣的鄧超”,語言幽默詼諧,表達層層遞進。憑借著豐富的主持經驗和現場機智的反應,撒貝寧將原本看似沸騰而不可控的現場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使節目現場的氣氛輕鬆愉悅,節目進程的把控和交流語境的調節也收放自如。

《開講啦》節目中青年提問互動環節極具參與性和挑戰性,雙方的唇槍舌劍更多的是體現了一種思維的碰撞。“青年受眾的想法比較新穎,提問和要求往往更加犀利而難以預料。” 此時,撒貝寧巧妙靈活的主持銜接和調節使嘉賓、青年受眾之間的交流語境更加順暢,節目過程也更加完整。例如2014年6月28日《陳坤:人生路,莫慌張》一期:

青年代表:行走真的有意義嗎?從何體現公益?……

撒貝寧:公益的種類有很多,我們社會中更多的會去關注捐助物質的公益。但是中國有句老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陳坤這種“行走的力量”外在上看並沒有給我們帶來物質上的東西。但是如果有人可以從這個活動中體會到,原來能用這樣的方式回望一下自己的人生,尋找一下內心正面的能量,他會發現這種能量能為自己的人生帶來更廣闊的空間,功德無量啊!

提問環節中,青年代表追問嘉賓陳坤做公益的動機和意義,問題直接、語言犀利,陳坤一時無法做出合理的解釋,現場的交流語境緊張起來。此時,撒貝寧從公益種類的多樣性談到陳坤“行走的力量”的獨特性,並與“回望人生、找尋內心正能量”相契合,既幫助嘉賓陳坤解了圍,又有效地調節了場上的交流語境,使嘉賓與青年代表之間的互動更加順暢,溝通更加有效。

三、正能量的傳播者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指出,“正能量”是指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 作為一檔人文類的青年公開課,《開講啦》在“節目的內容上,集中提煉並傳播著正能量。……還原所謂的成功人士作為一個平凡人所走過的心路歷程和由此闡發的人生思考,從而來傳遞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人生觀和正能量”。 這就需要主持人撒貝寧能夠在與嘉賓和青年受眾的交流中,挖掘和傳播那些積極向上、催人奮進、飽含希望的人物、事件和感情。例如,在2017年3月25日《陳愛蓮:創新繼承》一期中:

撒貝寧:有沒有人曾經想過,隨著時間的流逝,當我們告別青春年華老去的時候,我們會以一個怎樣的態度來面對人生?……

撒貝寧:我始終覺得,人的年齡是次要的,關鍵在於心態。所以今天,這個舞台我們將會看到歲月的流逝,和一個人帶給我們的,她面對這個世界的狀態和方法。

每期節目的開場,主持人撒貝寧經常會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介紹嘉賓。而對於陳愛蓮——這位享譽世界的舞蹈藝術家,撒貝寧的語言表達含蓄而有溫度,理性而不失溫情,那句“我始終覺得,人的年齡是次要的,關鍵在於心態”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陳愛蓮對事業和生活的追求,給青年受眾以人生的思考和啟迪。在2013年7月27日《林清玄:不怕人生的轉彎》一期中:

撒貝寧:今天,林清玄先生給我們講了不要害怕轉彎。其實最厲害的賽車手,是善於開彎路的。直路上遠不如彎路來得刺激,來得變幻莫測。人生中最讓你感悟到幸福的,不一定是筆直的通天大路,而是那些彎彎曲曲但是充滿風景的路。既然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條大路直通羅馬,我們為什麼要去糾結改變不了的事情呢?選擇並且接受每一條彎路,把走過的每一條彎路變成人生美麗的風景和寶貴的財富。

素有“總結帝”之稱的撒貝寧善於對嘉賓的演講和與觀眾的探討進行即興的提煉和總結,“人生中最讓你感悟到幸福的,不一定是筆直的通天大路,而是那些彎彎曲曲,但是充滿風景的路”等語句極富哲理性,能夠引導和鼓勵青年受眾勇敢、積極地面對生活,感人至深、發人深省,對社會正能量的傳播意義重大。

四、結語

央視一套總監王曉真認為《開講啦》節目著重反映的是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開講啦》充分弘揚時代精神,從去年至今拓展了在科學界、文學界、教育界等領域嘉賓的選擇,包括像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獎者潘建偉、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新中國第一代飛機設計師程不時程老等等。” 《開講啦》致力於緊貼中國現實,講好中國故事,它的出現不僅對當下青年受眾有著正面的積極價值,對當下的電視行業的發展和啟示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在《開講啦》節目中,主持人撒貝寧充分利用他在青年受眾心目中較高的號召力、影響力,並憑借他揮洒自如的主持狀態、妙語如珠的主持語言、機智銳利的掌控回應以及他在節目中展現出的“青年心聲的表達者”“節目語境的調節者”以及“正能量的傳播者”等獨特的角色定位,為節目帶來了與眾不同的生氣。撒貝寧在節目中具有溫度的開場白和個人故事使《開講啦》更具有人文氣息和思辨精神,而他亦庄亦諧的主持風格更貼近青年觀眾,也贏得了廣大受眾的青睞。(作者單位:南京藝術學院電影電視學院)

注釋:

①http://search.cctv.com/search.php?qtext=%E5%BC%80%E8%AE%B2%E5%95%A6&type=video

②曾致.節目主持藝術基礎﹝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

③李嬌,田家和.溫暖心靈的對話——解析央視《開講啦》的定位與創新﹝J].當代電視,2013(06).

④李嬌,田家和.溫暖心靈的對話——解析央視《開講啦》的定位與創新﹝J].當代電視,2013(06).

⑤[英]理查德•懷斯曼.正能量﹝M].湖南文藝出版社,2012.

⑥朱紅梅,張弛名.從青年教育角度談《開講啦》的定位與特點﹝J].當代電視,2015(01).

⑦林沛.作為“標杆”的央視綜藝節目,內核究竟是什麼﹝EB/OL].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1011/c14677-29581123.html,2017-10-11.

基金項目:本文為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傳媒語言文化影響力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批准號:2014SJB221。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