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中情緒、情感陷阱的策略研究分析【2】
三、保証媒體精准定位
在網絡時代中,媒體的發展愈發多元化、碎片化,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下,網絡媒體更容易陷入情緒、情感陷阱中,導致媒體出現報道偏差,失真、失實。因此,保持網絡媒體精准定位是必要的。
1.媒體價值導向的定位
近年來,網絡媒體常借助報道,對社會群體意見進行回應發聲,准確反映社情民意,既是監督者,還是調節者。
在網絡媒體發展中,網絡媒體對價值導向的定位格外重要。網絡媒體應不斷增強責任意識、政治意識、全局意識,樹立正確價值導向、輿論導向,注重社會責任,傳遞和弘揚社會正能量。
如在對“孫志剛被故意傷害致死案”的報道當中,各大主流媒體、門戶網站便通過對孫志剛案進行報道,引發關於收容遣送以及勞教制度的廣泛討論,推動收容遣送制度被取代。而以往的報道,網絡媒體一不留神,或被網絡民眾所左右,或不了解真實情況,或借機博取關注度,對醫療、教育等廣為關注的焦點、熱點進行失實報道,未找准價值導向定位,不明智且不可取。
2.媒體角色意識的定位
在網絡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傳聲筒,但並非人人都能確保新聞信息的真實准確、客觀公正。而這也代表著媒體從業者需要有著角色意識的定位,清楚自己的責任義務。
2015年,安徽亳州一家媒體以《為救女童,女子被狗咬成重傷》為題報道稱,一男子的妻子為驅趕正在追趕一位小女孩的兩隻大狗,被咬成重傷。手術花銷40余萬元。他希望小女孩出來做証,也希望愛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新聞一經報道,引發網友密切關注,不到一星期便收到80萬元善款。
然而,隨后便有網友爆料稱救人被咬事件為假,其妻子是被自家狗所咬傷。而在其中,報道該新聞作者為通訊員而並非記者。從此不難看出,作為網絡媒體從業者,應明確角色意識定位,清楚自身職責。通訊員只是傳遞信息一環,但他卻肩負著報道任務,缺乏了相關的專業素質,因而更易掉入情緒、情感陷阱中。
3.媒體合作意識的定位
網絡媒體從業者多種多樣,如微博大V、自媒體大神。他們作為意見領袖,表達觀點、感受。與此同時,網絡中各大主流媒體也憑借自身報道公信力與權威性佔據主要地位。對比來看,若意見領袖和主流媒體能相互合作,則能聯手避免因掉入情緒、情感陷阱而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李某某涉嫌強奸案中,除本身案件外,“星二代”“勞教制度”讓網民大肆聲討,導致案件的錯綜復雜。而網絡媒體若能開展合作,對該案件在萌發期、爆發期、緩和期等不同階段作出相應引導,並相互互動、認可,共同進行核實、澄清和解釋,則能更好將事件向理性方向發展,將受眾情緒對事件的影響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 王健.新聞報道應避免落入大眾情緒的陷阱[J].中國廣播,2015(01).
[2] 賀心群.規避“暖新聞”背后的“冷陷阱”[J].青年記者,2016(08).
[3] 施琳玲.論新媒介環境下的媒體情緒與科學精神——基於對泉州“嬰兒被烤死事件”的分析[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3)——網絡化關系:新傳播與當下中國論文集[C].2013.
[4] 鄭宛瑩.從李天一事件談媒體對於網絡情緒型輿論的引導[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12).
[5] 郭曉航,王傳寶.網絡媒體情緒把關的重要性——以“走廊醫生事件”中的媒體報道為例[J].中國廣播,2014(06).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