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熒屏收視率熱點轉移:現實題材劇集力壓玄幻古裝

張禎希
2017年12月27日07:09 | 來源:文匯報
小字號
原標題:收視率熱點轉移:現實題材力壓玄幻古裝

由宋丹丹領銜主演的現實題材電視劇《親愛的她們》正在播出,網絡播放量已經突破三億。與以往都市劇習慣聚焦青年人的生活不同,這部電視劇從中老年女性的視角出發,角度新穎、呈現細膩。某一集中,中年閨蜜們追憶青春時光,相約一起去拍遺照的情節,戳中了不少年輕觀眾的淚點。

近一段時間來,一批觀照百姓生活、描摹時代變遷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一次次直叩觀眾的心門。《親愛的她們》以及之前的《情滿四合院》《我的前半生》等作品收獲的高度關注,讓不少業內人士看到了現實題材的回歸與崛起。有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2015年火爆熒屏的古裝劇,從去年起便有所降溫,2016年、2017年收視率最高的劇集由玄幻古裝劇轉為貼近生活的現代劇。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改變的背后是影視劇藝術價值的理性正在回歸。

劇情故事或許平凡,卻像生活的鏡子給觀眾啟發

伴隨IP概念的熱炒,古偶玄幻劇一度火爆熒屏,形成內容跟風熱潮。不過才兩年時光,這個年輕的門類又被傳統現實題材作品搶去了風頭。在編劇宋方金看來,時尚指針的擺動背后是觀眾對好內容的審美回歸,那就是“扎扎實實講好一個故事,對社會有所觀察,對生活有所比喻,對人生有所啟發”。

與鬧騰的偶像劇相比,《親愛的她們》的情節是平淡的,但這幾個中年閨蜜的“花樣生活”依舊吸引著觀眾愈發挑剔的目光。在制片人尹香今看來,這源於電視劇對社會現象的觀照與思考。“中國社會面臨著老齡化問題,這不僅僅牽動著50后、70后們,更是身為子女的80后、90后們關注的話題。”網絡上,年輕人紛紛調侃自己“老了”,這部電視劇卻塑造了一系列邁入老年的生動角色,告訴觀眾衰老並不可怕,即使青春不再依舊也可以調整心態,陽光燦爛地生活。

不少觀眾在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中感受到了“照鏡子”的樂趣。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從開播到收官,收視率增長了約四倍,更創下了近幾年來都市劇的收視紀錄。隨著該劇的熱播,一份台詞集錦也在網絡傳播。有人評價:“台詞現實,句句戳心。”觀眾在劇中人的故事裡打量起自身的處境:羅子君、陳俊生、唐晶、凌玲等角色,無不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普通人,“人生過半”卻依然在為生活賣力打拼。在一次採訪中,當馬伊琍被問及“續集《我的后半生》什麼時候拍”時,她回答:“《我的后半生》活在每個女孩身上。”一語道出了現實主義題材之於當下的意義。

一些充滿煙火氣息的電視劇承載著時代的縮影。電視劇《情滿四合院》雖然在收視上並未大火,卻憑著“真實的體溫”收獲高口碑。劇中通過對北京四合院中一群不完美的小人物的鮮活塑造,展現了生活的五味雜陳,而穿越時代變遷的是不變的人情味。四合院的鄰裡間雖免不了磕磕碰碰甚至打打鬧鬧,但在瑣碎的人際互動細節中,依舊閃耀著尊老愛幼等優秀傳統文化的光芒。

“套路”成了“雷區”,華麗視效遮不住文本短板

與現實題材“高走”形成對比的是,古偶、玄幻劇在口碑上的集體“跳水”。2014年的 《古劍奇譚》 與2015年的 《花千骨》 分別創造的收視盛況沒能再度出現,除了今年年初一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 借力衛視平台優勢獲得收視成功之外,大部分作品收視不佳,且爭議不斷。《孤芳不自賞》因“摳圖表演”一度淪為笑柄﹔《思美人》 因戀愛濃度過高引發爭議﹔《九州天空城》 中人物“美瞳”造型遭遇批評﹔《擇天記》 中的青年演員被觀眾評價為“演技全無”……高顏值偶像、華麗造型、奇情“虐戀”,這些曾被視為鎖定年輕觀眾的“套路”不但不再管用,反而成了避之不及的“雷點”,背后展現的是觀眾對影視藝術本體價值的理性回歸。

杭州師范大學文化創意學院教授夏烈分析:“不少玄幻古裝劇改編自網絡小說,其底本類型化、套路化嚴重,當觀眾的新鮮勁一過,這類作品的文本短板便愈發明顯。”近期播出的架空古裝劇 《九州·海上牧雲記》 就是一例。雖然這部作品在視覺效果與細節呈現上頗為上心,且選擇的都是演技派,但經不起推敲的人物動機與戲劇內核還是拖了后腿。由於推動情節發展的全是兒女私情,這部有著打造中國版 《權力的游戲》雄心的作品,最終成了披著權謀外衣的古裝言情偶像劇,甚至被吐槽為“權力的兒戲”。

在業內人士看來,IP劇的崛起背后是商業利益對年輕人審美的討好,但網生一代觀眾並不好忽悠。每個世代固然有自己獨特的趣味與萌點,但真正打動人心的是一顆觀照現實的真誠之心。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