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新媒體環境下公眾話語權失衡現象
——以“草原天路騾子碰瓷”事件為例
摘 要:在網絡時代,各種新媒體平台的搭建為公眾提供了多元化話語表達渠道,進而提升了公眾話語權的地位。然而,由於我國區域發展不均衡,城鄉差距大等原因,導致在“數字鴻溝”環境下公眾話語權失衡現象日漸突顯。其中,真正發不出聲音的是那些未具備信息傳播能力的人群。審視新媒體環境下的社會沖突現象,可見這類未具備信息傳播能力的人群難以利用新媒體維護自己的利益。因此,了解、分析網絡時代下公眾話語權失衡的表現、成因並提出相應的對策,有利於平衡社會群體之間的話語權力,緩解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營造良好的社會生存空間。
關鍵詞:新媒體﹔公眾話語權﹔失衡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12-0055-02
在信息時代,所謂強者就是具有善於運用信息和控制信息能力的人。具有互動、平等、去中心化等特征的新媒體的出現,對於個人話語權的獲取具有重要意義。公眾話語權在新聞傳播學中是指公民運用媒體對其關心的國家事務、社會事務及各種社會現象提出建議和表達意見的權利[1]。由於公眾介入網絡、享用信息的機會是不平等的,導致新媒體在擴大公眾話語權的同時也在擴大公眾話語權失衡的問題。
一、公眾話語權失衡的表現
美國學者阿爾溫·托夫勒在其著作《創造一個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中預言:“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就將擁有整個世界”[2]。現代網絡社會的狀況雖與托夫勒的預言有所差距,但他准確地預測到在網絡浪潮的沖擊下,掌握信息的多寡,直接關乎權力的大小,並相應地也將影響信息所有者實際個人權力的多寡[3]。
例如,2017年8月20日,由一名網友發布的“被騾子碰瓷”的微博吐槽受到廣泛的關注,該網友在微博中聲稱自己在與朋友一起去張北草原天路玩耍期間,遭到一位牽著騾子的大爺碰瓷,隻因大爺聲稱自己的騾子被嚇破了膽,故被要求賠償一萬元。並且,此微博還號召網友“直面這個社會的陰暗面…”,暗諷當地警察的不作為。隨后,由於網民對“碰瓷”類新聞事件的刻板印象,導致社會輿論呈現一邊倒的現象,紛紛指責“碰瓷”之人,並引發了眾多網友吐槽自身被碰瓷的無奈經歷。2017年8月22日,張家口市張北縣公安局通過微博平台發布情況通報,詳述了“被騾子碰瓷”事件的前因后果。據悉,該事件的真實情況為涉事網友與朋友騎沙灘摩托車的時候,追逐一匹被拴著繩子且正在吃草的騾子20分鐘,導致大爺家的這匹騾子受傷,所以才被要求賠償。隨后,中國青年報、環球日報等媒體紛紛轉發進行辟謠,還原了事件真相。
在該事件發展前期,社會輿論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直至當地公安部門通報出事件的起因經過,才還原了事件真相。由此可見,事件雙方在信息的處置權力上是不對等的,顯現出在新媒體時代公眾話語權的失衡現象。其中,信息傳播能力較強的游客,掌握了網絡環境下能引出話題關注度的媒介知識及能力,歪曲事件真相,博取網民同情,而未具備信息傳播能力的大爺,成了網絡時代“沉默的受害者”。
二、公眾話語權失衡的成因
新媒體環境下,諸如游客與大爺間的話語權失衡事例不在少數,找出導致公眾話語權失衡的原因至關重要,將有利於減少網絡時代“沉默的受害者”的出現。一般而言,造成新媒體環境下公眾話語權失衡的原因有如下三點:
1.新媒體普及區域的差別性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差異,數字鴻溝現象依然存在。我國各地區互聯網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速度關聯度較高,導致互聯網普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而普及率靠后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並且,我國農村網民佔27.4%,規模2.01億,城鎮網民佔比72.6%,規模為5.31億。而經濟欠發達地區以及農村人口是非網民的主要組成部分,上網技能缺失以及文化水平限制是阻礙非網民上網的主要原因[4]。在我國,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導致的新媒體普及的區域差異,使得個人在接觸新媒體、獲取信息方面有明顯的不對等。
2.網絡信息強勢階層話語權的壟斷性
傳統媒體在網絡普及之前一直佔據著話語權的主導地位,在新媒體平台出現之后,普通公眾的話語權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並一直呈現出不斷增強的趨勢。然而,對於進入新媒介話語體系中的公眾來說,由於客觀因素造成的不平等依然存在,傳統媒體的“強勢力量”在改裝后進入新媒介話語權體系中,繼續佔據主導地位[5]。在網絡環境下,不僅媒介融合下的專業媒體對於話語權具有壟斷性,而且新媒體平台的“意見領袖”例如微博大V等網絡信息強勢階層對於話語權的壟斷力也隻增不減,出現了一種新的“數字鴻溝”現象。這些強勢階層對於話語權的壟斷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社會輿論的走向,壓制了缺乏話語權的階層,並將信息傳播能力弱者限制在自己所控制的場域內,從而導致了諸如“成都被打女司機”等輿論反轉事件的頻出。該事件由於媒體信息報道的不完整性,使得被打女司機從一開始獲得網友絕對同情到輿論一邊倒地批評。
3.不同群體媒介素養的差異性
媒介素養的差異是衡量不同群體公眾掌握和控制話語權能力的重要指標。其中,媒介素養關注的是信息時代不同群體、個人的信息處理和傳播“能力”問題,包括媒介安全素養,媒介交互素養、媒介學習素養、媒介文化素養[6]。例如,“被騾子遠距離碰瓷”事件中,涉事游客更懂得迎合網民的心理,對信息進行偏離事實性的加工制作,其具有的媒介知識遠遠高於事件中無法在網絡平台辟謠的大爺。可以說,不同群體的媒介素養不同,各自的話語體系取向、上網的意願及動機也有所不同。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地區的人們更傾向於在網絡上進行娛樂和溝通,其話語權運用意識不強。
三、糾正公眾話語權失衡現象的對策
網絡時代的公眾話語權雖得到極大地提升,但在此環境下所衍生的話語權失衡現象也為社會良性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為此我們必須通過各方共同努力糾正失衡現象。
1.政府加強話語權的引導和監督
在新媒體環境下,網絡的普及率對個人話語權的掌握和運用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由於缺乏對新媒體相關現象、事件等內容的認知,普通群體對於話語權的運用沒有過多的意識,往往成為被動且沉默的接受者。然而,提高普通群眾話語權運用能力有賴於政府的支持和引導。當網絡中出現典型的案例事件時,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為有信息需求的群體進行現象及發展進程解讀,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發展方向。與此同時,面對個人的話語霸權,政府應加強監督管理,防止個人因私利發表不當言論而損害社會利益、破壞社會秩序,從而保護未具備信息傳播能力群體的話語權不受侵害。
2.媒體“平衡報道”
媒體作為連接黨、政府以及人民的中介,應堅持“平衡報道”原則,維持社會秩序,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平衡報道”是1792年由本杰明·富蘭克林接辦《賓夕法尼亞報》時所提出,認為“當人們各抒己見的時候,雙方均應享有讓公眾傾聽各自意見的平等機會”[7]。如今,在新媒體環境下,這一原則仍然是各大媒體努力的方向,而且其重要性愈發突出。作為社會公器,媒體應始終堅持平衡報道原則,堅持用事實說話,為處於弱勢地位的群體搭建話語表達平台,盡力確保弱勢群體的意見不會因受媒介接觸限制而沉默在輿論的咆哮聲中。2017年8月31日,陝西省榆林市“孕婦跳樓”事件引起人們廣泛關注,事件發酵過程中孕婦家屬與醫院一方各執一詞,與以往易引起爭議的事件不同,這一次媒體在議題設置上極其謹慎,多數以“產婦跳樓事件”等客觀性描述,避免了情緒化、誤導性報道,將受眾引向理性、冷靜、客觀地看待事件本身。
3.公眾提升媒介素養
糾正公眾話語權失衡問題,也需要公眾自身提高媒介素養,增強運用新媒體表達話語權的能力,積極改變在話語權方面的弱勢地位。提升公眾的媒介素養不僅需要加大對自身媒介知識的有效獲取,縮小社會階層的差異,還需要提高媒介技巧的使用能力,從而在新媒體平台有針對性地進行話語表達,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一方面,擁有豐富媒介知識的群體要學會理性表達自己的話語權,提高對網絡事件真實性的辨識能力,對待社會輿論場的態度要學會獨立思考,理性發聲。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人人都有話語表達權”,但這一權力的運用是有一定限制的,不可盲目發表不合理或者不切實際的情緒化意見,誤導社會輿論。另一方面,處於弱勢地位的群體,應積極參與新媒體知識培訓,提升自身互聯網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勇於在新媒體平台積極發聲,敢於直面社會輿論的不真實成分,提高自身話語的影響力。
四、結 語
新媒體的發展提升了公眾的話語權,起到了社會減壓的作用,但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分化。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差異,不同群體媒介素養也各不相同,導致媒體與公眾、社會與個人、個人與個人之間話語權失衡的現象。調和公眾話語權失衡現象,縮小群體間話語體系的差異性有賴於政府和媒體的支持以及公眾自身媒介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倩.自媒體時代公眾話語權的建構[J].傳媒.2017:9
[2] (美)阿爾溫·托夫勒.創造一個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M].陳峰譯.上海:三聯書社.1996:31
[3] 不二.從“被騾子碰瓷”談談信息與權力[DB/OL].考新聞.2017-8-27
[4]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發布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統計》[EB/0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hlwtjbg/ 201701/t20170122_66437.htm.
[5] 李之美.新媒介與公眾話語權[J].浙江學刊.2012:9
[6] 盧峰.媒介素養之塔:新媒體技術影響下的媒介素養構成[J].國際新聞界.2015:4
[7] 邁克爾·埃默裡、晨江(譯).美國新聞史.新華出版社.2009:35.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