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12期

傳統出版單位的新媒體融合與運營研究【2】

——以安徽時代出版“時光流影”為例

宋  成
2018年01月19日10:23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傳統出版單位的新媒體運營之道

克萊·舍基在《認知盈余》中提到,人類使用媒介的三種目的,即消費、創造與分享。傳統出版企業的新媒體運營可以基於用戶對媒介使用,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將“內容+”作為核心戰略,突出以內容為核心,塑造核心競爭力,並將與內容相關的要素進行連接、優化和重組,構建內容生態產業鏈,實現內容傳播價值的最大化。基於此,筆者對傳統出版單位的新媒體運營提出以下建議。

(一)內容+用戶:社交化聚合

互聯網時代的用戶是相對獨立的精神個體,具有獨立的自我表達意識,企業與用戶之間的互動尤為重要,帶有強烈社交屬性UGC(用戶生產內容)能給為企業持續不斷的注入活力。根據亞馬遜中國發布的“2017全民閱讀報告”顯示,78%的受訪者是選擇通過社交平台 (微信、微博、豆瓣、知乎等) 分享閱讀有關的內容,17%的受訪者會在電商平台留下讀者評論,閱讀社交化日益明顯。

因此,在各種社會化媒體的不斷崛起的當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便捷化,用戶的注意力已經高度分散、碎片化,隻有原創性、有趣的內容才能贏得受眾的注意力,符合用戶情感需求的內容才能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引發在社會化媒體上的共創和分享行為,隻有讓內容成為連接社交的紐帶,才能聚集用戶,增強用戶粘性。

(二)內容+技術:智能化營銷

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聯網使用行為完成了向移動端的過渡,手機成為第一接觸點。一方面,對於出版業來說,數字出版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買方市場已經形成,行業競爭激烈,圖書出版的同質化現象也日益嚴重。隨著微信讀書、百度閱讀、掌閱等閱讀類APP的不斷崛起,傳統出版在新媒體的沖擊下發展艱難,必須具備營銷理念,找准用戶,精准傳播。另一方面,新一代的消費者的閱讀習慣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單一的、同質化的內容難以滿足日益挑剔的消費者的需求,分眾化、個性化的內容受到青睞。

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推動下,智能化營銷應運而生。智能化營銷就是通過大數據的挖掘對目標消費者進行精准營銷,將合適的內容在合適的地點推送給合適人。在未來的出版業,其內容生產將與市場營銷聯系的更加緊密,基於對大數據分析能力越來越重要。出版企業在數據聚合的基礎上通過標簽聚類、智能匹配等手段,掌握讀者的喜好和需求,為讀者提供精准個性化內容。

(三)內容+服務:平台化運營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和媒體功能的延伸與細化,媒介平台化模式成為媒體轉型的發展趨勢,在媒體行業內部,關於“平台及平台化”的呼吁甚為熱烈,構建立體化傳播的全媒體平台已經成為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一種轉型策略,以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為代表的出版企業也提出了“雲出版”的概念,致力於打造全產業的生產平台。

傳統出版單位的新媒體運營,實際上是要搭建一個與用戶互動的平台,用戶是消費者,企業是服務者。傳統出版單位需要不斷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以品牌主的身份與用戶進行深度的溝通,而且是帶著“溫度”的。品牌主成為擬人化的形象個體,基於新媒體平台為用戶提供各種的服務,人格化的品牌讓用戶成為品牌的粉絲,能夠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讓他們具有深度的參與感,最終形成依賴和忠誠。

四、結 語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催生了新媒體走向繁榮,傳統出版單位迫於時代壓力艱難求變,嘗試布局移動端與新媒體共生共榮。筆者認為,傳統出版走向新媒體、擁抱新媒體既是時代變革的外在要求,也是媒體求生求變的自我進化與內在選擇,在融合上方法總是會多於困難。但縱觀全國上下,真正取得成功的並不多,究其原因,無論是學界還是業界都在過度的關注於融合這種形式的本身,而缺乏對於融合后的新媒體在內容和運營上戰略性的思考。如果不能順應互聯網的思維、方法、理念,仍然採用傳統出版單位所慣用的一整套方法論,無疑是很難取得長效進步的。

因此,新時代的傳統出版企業既要有“換血思維”,敢於解放自身,不斷探索與社會、市場、資本接軌的的策略性選擇,也不能完全拋棄傳統出版所固有的有價值內容,要將內容做成IP,運用“內容+”來連接渠道、用戶、技術、資本等,將基於用戶的內容共創、IP內容分享和內容產業化放在首位,並將社交化聚合、智能化營銷、平台化運營作為運營策略,樹立在用戶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才是傳統出版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參考文獻:

[1] Bill Gates. Content is King[EB/OL].http://www.microsoft.com/ billgates/columns/1996essay/essay960103.asp.

[2] 初小燕.新媒體時代“內容為王”的傳承與發展[J].中國報業,2016(19):60-61.

[3] 段淳林,呂笑.“大數據+”與IP內容運營及價值分享[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04):114-118.

[4] 黎斌.媒體融合新思維:從“內容為王”到“‘內容+’為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7(01):27-30.

[5] 孫銘欣.出版傳媒集團多元化經營模式探析[J].中國出版,2014(10):50-53.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