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赫芬頓郵報"關閉自媒體平台 "死"於"傳統媒體化"

陸益峰
2018年01月23日07:26 | 來源:文匯報
小字號
原標題:《赫芬頓郵報》“死”於“傳統媒體化”

美國 《紐約時報》 十年前曾刊登過一篇題為 《美國報業的生與死》 的文章,探討當時的新媒體對報業的沖擊。文章的配圖漫畫為一位金發女主角在質疑:紙媒的公信力是否徒有其表? 這位金發女主角正是以博客自媒體平台 《赫芬頓郵報》 的創始人阿裡安娜·赫芬頓為原型創作。

沒料到十年后的2018年,《紐約時報》 還活著,《赫芬頓郵報》 卻已經“死”了———1月18日,《赫芬頓郵報》 宣布終止其開放的博客自媒體撰稿平台 (投稿平台) 的運行,轉而推出兩個由編輯主導的封閉內容產品取代。

UGC模式的最佳代表

雖然擁有一個傳統報紙的名稱,但《赫芬頓郵報》 從2005年創始起就是一個博客自媒體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發表文章———沒有任何報酬,但可以收獲大量讀者,滿足許多人發表意見和想法的需求。這在當時隻有傳統媒體如報紙、電視台和電台可以公開發表文章或觀點的情況下,《赫芬頓郵報》 的創建無疑是石破驚天。此外,《赫芬頓郵報》 還注重“大V”隊伍的培養,邀請美國的政治家、明星、科學家等,讓他們撰寫原創文章或評論。

正是憑借著這些 UGC 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原創內容),《赫芬頓郵報》 得以快速崛起,並成為UGC模式的最佳代表。2006年,《赫芬頓郵報》 獲得軟銀500萬美元的風投。通過這筆投資,《赫芬頓郵報》 開始招聘記者,並建立一支多媒體團隊。2008年的美國大選被稱為新媒體時代下的首次總統選舉,這更讓 《赫芬頓郵報》 如魚得水。在當年的大選報道中,《赫芬頓郵報》 推出了“off the bus”項目,催生出“分布式新聞”,即充分發動讀者,使他們參與到新聞的制作和報道中。這一做法不僅增強了網站的認知度,而且能充分降低成本,生產出高質量的新聞產品。據美國互聯網統計公司comScore的數據顯示,2008年《赫芬頓郵報》 每月獨立用戶訪問量就已經突破500萬。

從流量平台淪為內容提供商

此后 《赫芬頓郵報》 一路高歌猛進:2011年的月獨立用戶訪問量突破2500萬,超過了 《紐約時報》 網站﹔2012年這一數據已上升至4500萬,達到其歷史峰值。在新聞內容生產方面,《赫芬頓郵報》 憑借對美國退伍軍人的報道於2012年獲得普利策新聞獎,成為第一家獲此殊榮的美國網絡媒體,被譽為最成功的“互聯網報紙”。

在《赫芬頓郵報》 走向巔峰的時候,作為一家新媒體,其做法卻越來越“傳統”。比如,招聘記者“夢之隊”,在各地建立記者站等。尤其是2011年被美國在線 (AOL) 以3.15億美元收購后,其擴張步伐越來越快。但與此同時,包括“臉書”在內的新一代社交網絡快速崛起,逐漸成為整個互聯網的流量入口。

而《赫芬頓郵報》 也如同絕大多數傳統媒體一樣,從流量平台逐漸變成一個內容提供商,“傳統媒體化”之后走下坡路就難以避免。在2016年的美國大選中,《赫芬頓郵報》 輕視對特朗普的報道,甚至把特朗普的新聞移至娛樂版,錯失了一次“新聞盛宴”。從2008年大選的崛起到2016年選戰報道的落敗,《赫芬頓郵報》 完成了一個輪回,其創始人赫芬頓女士也於當年離職。

如今,《赫芬頓郵報》 不僅關閉了屬於其核心競爭力的自媒體撰稿平台,還於去年裁掉了身價高昂的記者“夢之隊”,包括為其贏得普利策獎的著名記者大衛·伍德等。可以說,現在的 《赫芬頓郵報》 已經真正“死”了。

傳統數字媒體日子不好過

其實,除 《赫芬頓郵報》 外,美國其他數字媒體的日子都不好過。比如,創建於2006年的著名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其估值一度高達15億美元,也於去年11月宣布裁員100人。據《華爾街日報》 報道,BuzzFeed去年的營收有可能比預期低20%,這將導致其推遲上市。另一個創立於2007年的知名科技商業網站Business Insider,雖然在專業報道方面十分出色,但營收也不理想。根據其母公司德國出版商施普林格的財報顯示,Business Insider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赫芬頓郵報》之“死”,Buzzfeed和Business Insider遭遇的困境,讓一些人驚呼,美國的傳統數字媒體是否正在集體崩盤?究其背后原因,一是傳統數字媒體的內容分發過於依賴“臉書”“推特”等社交網絡的流量,導致其廣告收入流失。據統計,BuzzFeed有75%的內容都發布在其他平台而非自家網站。與此同時,皮尤調查發現,美國數字廣告總額中的65%被五家科技公司所壟斷,包括谷歌、“臉書”、“推特”等。另據Zenithmedia發布的《全球媒體公司30強》報告顯示,2016年谷歌的廣告收入為794億美元,“臉書”則為269億美元。這也意味著網絡巨頭們幾乎把數字廣告市場的“肉和湯”都吃光,其他媒體連“湯”都喝不著。

與此同時,新聞內容的生產需要付出高昂成本。對傳統數字媒體來說,無償讓受眾撰寫高質量內容的模式不可能持續,《赫芬頓郵報》 已証明了這一點﹔而要雇佣自己的記者隊伍,在廣告收入每況愈下的情況下,也越來越難以維系。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數字媒體的“崩盤”或許難以避免。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