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絡媒體走轉改】新時代,看農村改革“七十二變”【2】

王鑫
2018年01月24日14:52 | 來源:中國台灣網
小字號
原標題:【網絡媒體走轉改】新時代,看農村改革“七十二變”

 

大廟鎮東陵村村支書李筱姣向記者介紹今日東陵村的現狀。(中國台灣網 王鑫 攝)

 

  東陵村的“變”:從貧困戶變成富裕家

  東陵村位於安徽省鳳陽縣大廟鎮西南8公裡,北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皇陵僅一牆之隔,南接鳳陽山脈。這裡曾經也是一塊貧困“高地”。

  在一個下雨的早晨,記者們來到大廟鎮東陵村,昨日的貧困“高地”已然成昨日黃花,為帶動東陵村攻克貧困“高地”,發展產業經濟,在大廟鎮支持下東陵村新農村建設資金互助專業合作社於2008年7月8日成立。依托鳳陽縣東陵村新農村建設資金互助合作社、無公害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等7個農村合作社,東陵村農業產業不斷擴大。鳳陽縣東陵村新農村建設資金互助合作社也先后獲得了縣、市、省、國家級示范合作社的榮譽稱號。

  那麼曾經的貧困戶今天生活又如何呢?

  記者們參觀了位於鳳陽縣東陵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曾經的貧困戶陳如芬就在這裡通過承包溫室大棚脫了貧,致了富。雖然前段時間下了大雪,有幾個大棚被壓垮了,但是,其余大棚中的農作物長勢都不錯。這裡就是東陵村的扶貧項目之一,在這裡我們也見到了陳如芬。

  “我以前就是做點小生意,要養活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也不能出去打工,幾乎沒什麼收入。”陳如芬給記者講起了自己曾經的貧困經歷。在講述的過程中,她聲音幾度哽咽,眉頭皺著,原本因為緊張握在一起的手也向兩邊攤開。

  據陳如芬介紹,從2009年底承包了8個大棚到今天的31個大棚,在經歷了單一種植蔬菜,到轉型種植草莓,再到今天的蔬菜草莓同時種植,在不遇天災的時候,每個大棚年收入可達兩萬元。2016年陳如芬就已經在鳳陽縣城貸款購買了一套123平方米的樓房,說到自己今天的收入、生產規模以及發家經歷,她的表情立刻多雲轉晴,豪爽的笑聲不時響起。

成功脫貧致富的東陵村村民陳如芬向記者展示自己種植的草莓。(中國台灣網 王鑫 攝)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