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絡媒體走轉改】懸崖邊上吊腳樓 一個"孤單"小站的堅守

2018年02月16日09:06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原標題:懸崖邊上吊腳樓 一個“孤單”小站的堅守

  5609次列車停靠在白馬站。唐浩 攝

  “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早上8:20分,踏上了重慶開往秀山的5609次列車。這趟車會停靠武隆的白馬站,也隻有這趟車,才會停靠渝懷線上的這個五等小站。

  沒列車停靠不算稀奇,可是錯過這趟慢車,白馬站就成了“懸挂”在烏江邊上的“孤島”,高聳在岸邊,能想象到落寞,卻無法描繪堅持。

  經過3個小時20分鐘的車程,先見到了烏江,后看到了白馬站,也明白了為何“懸挂”--其主體建筑矗立江邊,底下由幾根水泥立柱支撐著,好似挂在岸邊。一個依山而建的吊腳樓車站,隨著列車的行近,在眼中逐漸放大。

  吊腳樓,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古老建筑形式,多臨水而立、依山而筑,樓上住人,樓下架空,與大自然渾然一體。

  白馬火車站是成都鐵路局僅存的吊腳樓火車站,2006年投入使用。受地勢影響,火車站主體拔地40余米懸空而建,屹立在山間河畔,背后是滔滔烏江,對面是陡峭絕壁。火車站一層為運轉室和信號機械室,二層是辦公室和職工生活區。

  白馬站小,站台僅50米長,隻夠兩節車廂停靠,還沒到站前,列車員就組織即將下車的乘客到7、8號車廂就坐,這裡下車方便。

  “我們站沒有站名牌。”代班站長洪杰介紹說,因為白馬站風大,不能在房屋上固定站名,焊接又擔心靠江受潮鏽蝕后,被風挂落在接觸網或者鐵軌上。

  沒有名字,讓白馬站更顯“寂寞”。

  洪杰說,作為涪陵車務段管內渝懷線上的五等小站,白馬火車站共有職工5人,線路巡養工區職工6人,都是異地職工。車站職工主要負責日常接發列車和運輸協調,在夏季防洪主汛期,還要做好區間看守,謹防山體滑坡﹔工區職工則主要負責線路設備的養護。

  白馬站距離白馬鎮尚遠,要去鎮裡必須得走半小時到江邊坐渡船,抵達對岸后步行到鄉村公交站,再乘車前往鎮上,一趟要耗去大半天的時間。

  出去一趟不容易,長時間在這裡工作的職工們摸索出不少竅門,如“去鎮上趕集要買好一星期的食材,哪怕背簍壓得肩膀疼三天”、“養雞種菜可備不時之需,也可為大家改善下伙食”、“進出車站前要提前聯系好渡船,以免耽誤了行程”……

  “我們出村要麼過河坐公交車,要麼就坐火車。”白馬鎮楊柳村村民潘延芬說,離車站兩公裡外的楊柳村有百余戶村民,要是夏天外出時遇到烏江漲水,渡船封航,白馬站就是唯一的選擇。

  “春運期間,過站列車比以往多了許多,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對每趟臨時停靠的列車進行指揮,確保行車安全。”說到今年春運,正在值班的“92后”廖為坦言,“春節值班早已如吃飯睡覺一樣習以為常。”盡管想回家,但為了春運安全,他決定留下來。

  “從我2006年1月成為入駐渝懷線的第一批成員時,留守就是常態,早就沒有節日的概念,日期對我而言只是個數字。”盡管已經調離,但作為曾經的站長,白馬站對田雲昆來說還有很多感情,“春節期間白馬站一般3個人值班,兩位值班員8小時輪換,而我則是‘24小時隨時待命’。”

  14點50分,記者乘坐5610次列車返回。這是每天停靠白馬站的第二趟車,也是最后一趟。兩趟車過后,白馬站便不再迎來送往。

  車是慢車,站是小站,但堅守的心卻是無比偉大、溫暖。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