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全國兩會"通道全覆蓋"意味著什麼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代表通道”如約開啟,10位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站到台前,談民生、傳民意。這是繼設立兩會“部長通道”“委員通道”后,全國兩會的又一次創新開放之舉。這也意味著,人民大會堂的“發聲通道”實現了全覆蓋。
一條小小的“通道”,為何會引發如此巨大的關注?
記得幾年前的“部長通道”——記者靠“攔”和“堵”搶新聞,現場秩序混亂,搶到的新聞不解渴。如今,“部長通道”一年年開放有序,成了全國兩會的“標配”,部長主動站到發言席前,直面媒體,回應關切,把成績講透徹,把問題說明白。
有了“部長通道”的成功經驗,“代表委員通道”更有理由值得期待——代表委員越是走到台前,就離人民越近﹔代表委員越是唱“主角”,民聲就能放得越大,民心就凝聚得更緊。
事實上,兩條“通道”的先后開啟,好聲音不斷,引來點贊聲一片。人們用心傾聽這些新時代的奮斗者,講述改革開放40年巨變,展望“奮進新時代”,從這裡讀懂中國,看到未來。
小小“通道”,承載的是萬眾期待,彰顯的是新時代開放的新氣質。“通道全覆蓋”,奏出了新時代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交響,向全世界傳遞出更加生動、立體、自信的中國聲音,讓世界傾聽中國,感受中國發展脈搏。
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這些不同尋常的時間節點,讓今年全國兩會廣受關注。而此時推出“通道全覆蓋”,不僅是一次打破信息阻隔、疏通民意管道的創新之舉,也在一定程度上呼應“將改革進行到底”“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越來越大”的決心和自信。
在接下來的會期中,還將有兩場“委員通道”,多場“代表通道”。在這裡,接受採訪的代表委員將涵蓋不同領域、不同地區,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許多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將在這裡得到回應或者討論。
期待“通道”傳出更多的好聲音,更多的精彩故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