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8年第2期

黨報數據新聞應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孫雲柯
2018年03月13日10:58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信息時代,大數據的作用和地位毋庸置疑,數據新聞作為大數據與新聞業結合的新型報道方式日漸成為主流。隨著數據新聞在國內如火如荼地發展,黨報數據新聞的發展應用卻十分緩慢。本文通過比較數據新聞與傳統文字報道的優勢,分析黨報數據新聞面臨的問題,旨在探討黨報如何在數據新聞實踐中抓住大數據的發展契機,實現華麗轉身。

關鍵詞:大數據﹔數據新聞﹔傳統媒體﹔媒體融合

數據新聞(Data journalism)又稱數據驅動新聞(Data-driven journalism),是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興起的一種新聞生產方式,通過數理統計和可視化技術揭示數據背后所不易為人察覺的現象和趨勢。2011年,倫敦Mozilla大會誕生了全球第一本探討數據新聞的著作《數據新聞手冊》。2012年,由全球編輯網發起並組織、谷歌公司資助設立的首個數據新聞獎,有力推動了數據新聞領域的探索和應用。近年來,西方知名媒體《紐約時報》《衛報》《經濟學人》等生產了大量數據新聞作品,對西方新聞傳播界甚至西方社會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從2012年開始,數據新聞在我國媒體活躍起來。發展至今,數據新聞已褪去了它神秘的外衣,成為了新聞報道中一種新穎方式和有益補充,變成了主流媒體新的新聞分支。近年來,我國的新浪網、騰訊網、網易,紛紛推出自己的數據新聞板塊進行報道,諸如百度“春節人口遷徙圖”、央視晚間新聞的“據說兩會”等都曾火遍全國,有力地推進了數據新聞本土化的實踐和發展。

盡管數據新聞在國內的發展如火如荼,但是報紙尤其是黨報數據新聞的發展現狀卻不盡如人意。除了《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和上海報業集團“澎湃新聞”等在數據新聞領域的探索上較為積極外,各地市黨報對數據新聞的理解還停留在簡單的看圖說話上。這種對數據新聞的“不重視”,對新技術的“不感冒”,削弱了黨報在新時代媒體矩陣中的傳播效力和輿論引導力,影響了黨報擁抱新媒體、實現報紙轉型和媒體融合的總體進程。

一、黨報應用數據新聞的優勢

相較於傳統黨報文字加圖片的新聞報道方式,數據新聞的加入有助於擴大黨報新聞選題的廣度和深度,活潑新穎的報道形式也有利於吸引更多讀者的關注。此外,借助新媒體而實現的互動性新聞,讓讀者可以更方便地參與到新聞報道的實踐當中,在傳授互動中為新聞贏得更佳的傳播效果。在不久的未來,是否有大數據支持和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將成為媒體競爭力強弱的重要標志。

從新聞選題線索上來看,數據新聞基於大數據的整理、分析和研判,能夠呈現出事件發展的整體面貌,形成數據驅動的趨勢預測性新聞。例如,在2011年倫敦發生大規模騷亂中,英國《衛報》通過對260萬條twitter信息進行內容分析並用地圖形式可視化呈現,發現了騷亂與貧困的密切相關性,否定了英國政界認為騷亂是謠言所致的意見,從而改變了公眾對騷亂原因的看法。《衛報》通過數據新聞的方式將整個事件完整地展示出來,使得受眾能夠直觀整體地了解故事全貌。

從新聞報道形式上來看,數據新聞一反傳統黨報以文字為主的報道方式,而是通過對過往數據進行分析提煉,綜合運用信息圖、地圖、時間軸、交互圖表等可視化形式呈現新聞。相較於單一的文字報道,數據可視化的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直觀展示新聞報道的核心內容,在讀圖時代的今天,一張通俗易懂的數據圖表要比文字更容易被受眾理解和記憶,也更具可讀性和趣味性。

從新聞報道參與度上來看,數據新聞的呈現平台不僅僅局限於黨報這份單一報紙,還可以通過報業集團的全媒體平台擴大傳播效果,形成多層次多主體的傳播結構,增強新聞互動性。以數據新聞帶動新媒體,是黨報和新媒體共同擴大影響力的一種有效方法。通過數據新聞牽線搭橋,紙質版呈現新聞全貌,新媒體進行下鑽和深挖,使紙質版和新媒體相互補充。這種形式,可以擴大黨報媒體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也能與受眾形成互動關系,體現多媒體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

二、黨報應用數據新聞的問題

盡管數據新聞與傳統文字報道有這麼多比較優勢,然而黨報數據新聞的應用仍存在諸多問題。歸結起來,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一是國內部分黨報媒體領導和編輯記者的數據意識淡薄。傳統的紙媒新聞工作者因為多年工作習慣所致,並不適應數字化的新聞生產方式,但是又囿於轉型壓力,不得不把簡單的圖片和表格搬到新媒體上當作數據新聞,而內心深處則是對此排斥和反感。而一則好的數據新聞報道,則需要在整個新聞採編流程上加以轉變,從以往的選題策劃、採訪、寫作轉變為主題制定、數據採集和分析、可視化呈現。總之,大數據意識是數據新聞制作的前提和基礎,隻有在主觀意識上首先有了數據觀念,才能探索發現出傳統新聞報道所忽視的角度,策劃獨家選題,實現新聞數據的再利用。

二是在數據新聞制作過程中,數據來源交代模糊、數據使用缺乏規范標准,導致數據新聞呈現的結果出現偏差。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方潔,曾對國內新華網、澎湃等五個數據新聞欄目一年的數據新聞報道進行了內容分析,結果發現:一年中,新華網和澎湃有超過十分之一的作品未交代數據來源﹔此外,在所有給出數據來源的作品中,有73%的數據來源描述模糊﹔其中,這些使用的數據來源最多的是非政府數據,而不是政府數據﹔在數據處理方面,新華網中有37%的樣本未做處理就直接使用。從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目前國內數據新聞作品在數據使用、數據處理等過程中存著諸多不規范、不准確、不科學的應用情況。如果長期以這樣的方式制作數據新聞,那麼不僅最終生產的作品結果存疑,還有可能將數據新聞的發展帶入歧途,制約數據新聞的規范和發展。

三是黨報數據新聞作品的呈現形式較為單一。國內數據新聞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在新聞領域積累了一定的影響力,也探索出了部分適合國內生產數據新聞的方法,但是從整體來看,數據新聞領域的作品無論在數據處理還是可視化呈現方面都存在簡單化傾向,大量作品仍停留在“一圖讀懂XXX”層面,容易給讀者造成數據新聞不過是“披著數據外衣”的傳統新聞。放眼全球數據新聞領域,探索多元豐富的可視化表達方式正在成為一種趨勢,除了靜態圖表以外,數據地圖、交互式圖表、視頻動畫、虛擬現實等表現形式都逐漸進入這個領域,而我國數據新聞尤其是黨報數據新聞在這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黨報應用數據新聞的策略

近年來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的流行,黨報新聞傳播事業受到了來自新媒體的較大沖擊。面對如今新聞業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不得不反思黨報在大數據時代下的改進策略。

首先是要在提高新聞工作者數據素養方面下功夫,引進復合型人才。人才是一切問題的核心,隻有有了可用之人,才能改變國內黨報數據新聞的發展現狀。從新聞專業角度來講,傳統的新聞傳播人才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的要求,黨報應當主動尋求那些既掌握統計學、計算機編程和藝術設計又熟悉新聞採編和傳播理論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在學術界,國內諸多高校已經在人才培養上做出改變,其中,中國傳媒大學在2014年首開數據新聞實驗班,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等12所高校也陸續開設了數據新聞相關課程。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復合型人才走入新聞傳播領域,走進黨報,為黨報數據新聞的發展添磚加瓦。

其次是要加大技術投入,建立專業新聞數據庫。針對上文提到的在數據新聞制作過程中數據使用不嚴謹、不規范,當前最為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建立黨報自己的新聞數據庫系統。建立數據庫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方便數據新聞記者和編輯提取干淨、准確的數據,為后期的分析制作奠定基礎,而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為黨報在雜亂的信息時代增加一雙發現的“眼睛”。有了獨立的新聞數據庫,意味著黨報可以不再依賴數據提供者而是通過自己對數據的挖掘、分析和研判,發掘事實真相,發出權威聲音,實現輿論引導和公信力建設的雙贏。由此可見,建立新聞數據庫是未來媒體尤其是黨報媒體的一種趨勢,將成為造福后輩媒體人的戰略資源。

最后是要加快媒體融合,形成媒體矩陣合力。黨報數據新聞作品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可視化呈現形式單一,這是囿於紙質媒介本身的局限。黨報想要在信息時代突破紙質平台的藩籬,擴大數據新聞的表現形式,提高新媒體地位、加快媒體融合、實現新舊媒體互動將是一條可行之路。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黨報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網站,但網站的內容基本都是紙質版的再現。如果黨報可以通過數據新聞作為中介將這些資源重新加以利用——紙質版呈現新聞全貌,新媒體進行下鑽和深挖,那麼就可以結合紙質版和新媒體的雙重優勢,形成媒體矩陣合力,在紛繁嘈雜的信息時代發出黨報權威有力的媒體“和聲”。

(作者單位:北京日報社)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