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立體呈現活力兩會

孫海悅
2018年03月14日13:27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立體呈現活力兩會

  如何為聽眾呈現一個重大而充滿活力、舉世矚目而緊貼民生的全國兩會?

  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副總編輯陳曉海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介紹說,北京電台以新聞廣播、交通廣播為主要平台,發揮廣播特點,在改進創新、提高報道質量和水平上下功夫,充分發揮不同媒體的優勢和特色,推出面向不同受眾的特色報道。

  新聞廣播:

  全天候 強特色 有側重

  全方位、快節奏、多角度、多形式,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廣播各檔新聞節目,全天候緊密圍繞全國兩會進行了組合式報道。

  陳曉海介紹說,新聞廣播各檔節目兩會報道各具特色、各有側重——

  早間第一檔新聞節目《新聞晨報》重在對全天將要播出的兩會新聞進行預告,對會上傳遞出的民生類新聞進行梳理和報道﹔《北京新聞》作為大型主題報道的主陣地,以大會程序稿和部長通道、委員通道為報道重點,反映代表委員的履職風採﹔早間大時段、重量級節目《主播在線》則突出報道前方駐會記者發回的時政消息和重點錄音。

  在全天節目中,《整點快報》作為貫穿全天的骨架性節目,及時動態地呈現兩會消息﹔《新聞天天談》緊扣兩會傳遞出來的熱點新聞,以嘉賓訪談形式深入拓展新聞的內涵﹔晚高峰時段的《新聞2018》則對全天兩會熱點進行全方位的、深入的梳理和解讀分析。

  記者收聽發現,新聞廣播的兩會報道往往在第一時間連線報道介紹最新消息,第二落點則是就熱點採訪代表委員,制作錄音報道。如在政府工作報告發布今年將提高個稅起征點的當天,記者史喻採制的“提高個稅起征點”解讀報道,就採訪到參會委員中的稅務專家,及時對這一惠及百姓民生的重大利好消息進行解讀,並在當天的《整點快報》和第二天早間的《北京新聞》《新聞晨報》《主播在線》等節目中播出。

  《新聞天天談》中的“對話京津冀”,是新聞廣播聯合天津新聞廣播、河北新聞廣播連續第5年在全國兩會期間推出的特別節目。節目採用三台並機直播、視頻直播的方式,邀請京津冀權威專家、官員分別圍繞三地協同發展在生態環保、交通發展、文化教育、公共服務等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以新機場、冬奧、煤改氣、人才落戶、醫療支付聯網等實例為依托,以記者在一線採制的鮮活錄音報道為起點,深入總結經驗,共同展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未來。

  講故事、說道理、舉案例,都是聽眾喜聞樂見且易於傳播的形式。兩高報告、憲法修正案、網絡提速降費、讓文物“活起來”、居民醫保人均補助、幼有所托……聽眾普遍反映,新聞廣播的節目案例講得鮮活、意義說得透。

  交通廣播:

  重服務 抓熱點 引共鳴

  圍繞如何結合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設城市副中心、治理霧霾、積極改善大氣環境等熱點內容,交通廣播做到了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的問題,全面報道國家一年來各項為民舉措和新一年的改革決策部署。

  據陳曉海介紹,以《1039新聞早報》《交通新聞》兩檔欄目為主,交通廣播對全國兩會進行深入報道,同時全頻率加強服務性,快速及時為廣大市民介紹路況信息等服務信息。

  如何凸顯交通特色、緊抓頻率優勢、增強服務性?交通廣播為此作出了探索——

  3月7日,頭條選用新華社稿件《全國政協委員連玉明建議:依托北京新機場加快探索中國(雄安)自貿港建設》,同時編發了《國產大飛機總設計師吳光輝:C919已獲815架訂單》等4條兩會交通領域的新聞,記者楊帆還採制了錄音報道《委員建議合理規范路側停車收費,從需求、經濟、道德3個層面解決停車難》﹔

  3月8日,著重報道兩會的兩大熱點——“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就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答記者問”和“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談食品安全問題”,同時對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和完善配套設施、老樓加裝電梯、無人車牌照有望今年上半年獲批等涉及民生問題的話題給予報道﹔

  3月9日,除了關注一批民生工程,著重結合頻率特色,就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和大海底隧道建議方面予以重點播發﹔

  3月11日,在《交通新聞》中推出自採錄音報道,政協委員就民生問題答記者問——道路貨運為主的交通運輸結構要向鐵路轉變。

  除此之外,交通廣播還及時關注交管部門發布的兩會期間的出行提示,為市民出行提供參考。

  錄音報道、訪談、消息、連線,加上節目音視頻同步直播,及時捕捉新聞熱點,內容全面且重點突出,交通廣播搭建了聽眾和網友建言互聯互通之路。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