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書訊

華中大牛靜"全球媒體倫理"兩本力作出版 拓展媒體倫理研究新空間

2018年03月15日15:38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近日,我國第一本全面譯評世界各國媒體倫理規范的著作《全球媒體倫理規范譯評》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該書由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牛靜歷時3年時間撰寫完成,涵蓋全球五大洲的百余篇不同類型媒體的倫理規范,填補了媒體倫理領域研究空白,共計55萬字。文華學院副教授杜俊偉參與了該書的校譯工作。

與此同時,牛靜和文華學院杜俊偉編著的30萬字的《全球主要國家媒體倫理規范》(雙語版)也已經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這兩本書共有139篇倫理規范,並有各洲媒體倫理的評析,對於新聞傳播研究、業務操作都有極強的借鑒價值。

《全球媒體倫理規范譯評》與《全球主要國家媒體倫理規范》(雙語版)的一大特點是全局性。現有的媒體倫理方面的著作主要以附錄的形式零星收錄美國、英國、日本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的媒體倫理規范,難以窺見全球媒體倫理規范的面貌。為此,牛靜組建包括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在內40余人的研究團隊,邀請具有扎實英語功底的文華學院副教授杜俊偉加入,利用出國訪學、求助會講西班牙語、法語、韓語等小語種的師友等多種渠道克服各種困難,搜集、翻譯、評析了世界五大洲79個國家和地區的百余篇媒體倫理規范,既有經濟發達國家的,也有經濟落后地區的媒體倫理規范,既有報紙、廣播、電視的媒體倫理規范,也有網絡等類型的媒體倫理規范,對媒體實踐層面的倫理操作具有很強的指導價值。

《全球媒體倫理規范譯評》與《全球主要國家媒體倫理規范》(雙語版)的又一亮點是譯評結合。這兩本書對每個大洲的媒體倫理規范都進行了條文的統計分析,梳理出其中的相通准則和特色准則,如保護消息來源、保護隱私、保障新聞自由與表達自由、避免利益沖突、正當方式獲取信息等是五大洲共通的倫理准則,界定公共利益內涵、重視良心條款、保護民族文化、提倡平衡報道手法、注重國際視野、建立良好同行關系等是部分國家或地區的特色准則。

如今,社交媒體等新興媒體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平台,頻繁發生在這些平台上的傳播倫理失范事件無不引起社會上的熱議與思考。需要重拾專業的媒體倫理規范,重新檢視媒體倫理研究。正如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張昆教授所言,“當我們的視野打不開、看不見其他國家的媒體倫理實踐時,我們的相關研究隻能停留在淺層次的探索中,該研究拓展了媒體研究的新空間”。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洪浚浩教授認為“該研究能夠為中國與世界媒體倫理規范的對話、為中國媒體倫理研究的發展與實際運作帶來一個新的局面”。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牛靜

作者簡介:

牛靜,現為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新聞史學會媒介法規與倫理研究委員會常務理事,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媒介倫理、傳媒法、新媒體傳播等。至2017年,在《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現代傳播》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湖北省社科項目和其他項目10余項﹔著有《網絡傳播法制與倫理》、《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理論及案例評析》、《媒體權利的保障與約束研究》、《視頻網站著作權糾紛及其防范管理機制研究》、《傳播法》、《全球媒體倫理規范譯評》、《全球主要國家媒體倫理規范》等著作。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