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制度自信從何而來
兩會採訪中,記者聽到一位列席全國政協會議的海外僑胞說,為什麼在國外越久就越愛國?那是因為在國外待得越久,越能體會到中國的制度優越性。
不少經常出國的人也向記者表達了這一觀點。當他們在國外看到了政治惡斗、難民危機、社會撕裂之后,他們也會不自覺地思考“西方之亂”與“中國之治”的原因。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中國有獨特的制度優勢。
古羅馬著名學者塔西陀曾說:“要想認識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別人進行比較。”今天,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人有了更多的機會親身體會中西之別,並在比較中得出結論,增進對本國制度的認知與認同。
制度自信的源頭,是先進的制度安排。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首提“新型政黨制度”,並指出:“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於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
制度自信建立在實打實的發展成就之上。過去5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7.1%,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8%左右的平均水平﹔農村貧困人口減少6853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降到3.1%,創造全球減貧奇跡……這些成為中國人制度自信的底氣。
當然,堅定制度自信,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制度成熟而持久。今年兩會,很多重大議程,比如修改憲法、構建國家監察體系、改革國務院機構,都體現了制度自信與制度創新之間的統一。
新加坡亞洲新聞台的一位上會記者說,常駐北京3年,見証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中國變得更開放更自信了。瑞士《新蘇黎世報》直接以“中國自信地站上世界舞台”為題,觀察、報道中國兩會。借助兩會,全世界進一步感受到了中國的這份自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