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記者手記:記錄歷史性一天 標定職業新起點

2018年03月20日13:16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記錄歷史性一天 標定職業新起點

  2018年3月7日,對廣東的改革發展來說是歷史性的一天,於我個人而言,也是職業生涯中永遠難忘的一天,為我標定了職業再出發的新起點。

  當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廣東團審議的消息傳來之時,廣東的媒體記者都感到很振奮,同行相聚,無一不是在激烈地討論著這個話題。

  上一次總書記參加廣東團審議是在2014年,時隔4年再下廣東團,縱觀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下團組的歷史,有此待遇的,除了總書記所在代表團之外,也隻有廣東和遼寧了。再加上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此次又是黨的十九大后首次召開的全國兩會,大家普遍都感覺到,這是在釋放一種信號,茲事體大,意義非凡。

  事實上,這種信號可以從發言代表身上解讀出一二。每一位發言的基層代表背后,都代表著一個社會群體。從隻身南下打拼的農民工,到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再到赤手空拳創業的海歸,這些追夢者沐浴改革春風,抓住時代機遇,一步步接近人生夢想,成為改革開放40年中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中國面孔”。

  比如全國人大代表、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飾有限公司客服部總監米雪梅,從1997年來到廣東,連續務工已有21個年頭。其間她進出3家企業,做過女保安、車間統計、車間廠長助理、跟單員、工藝技術師、現場品質主管、客服部經理等多個工種,嘗遍世間酸甜苦辣,深知“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這句話的真諦。

  另一名“追夢者”劉若鵬,他所創辦的企業則一直在總書記的關心下發展壯大。黨的十八大后的第23天,總書記視察了他所創建的光啟研究院,“在這裡待了一個小時,給了我們7分鐘的囑咐。”此后每隔兩年,劉若鵬就有機會向總書記匯報一次,他感嘆自己是歷史的幸運兒。

  這些幸運兒想向總書記說的千言萬語,最終都濃縮在8分鐘的發言之中。為了在有限的時間裡傳遞更多基層的心聲,他們精心准備、細心打磨,熬通宵、數易其稿都是常事。

  其他代表也是蠻拼的。與總書記短促的握手時間,除了自我介紹以外,大家都抓緊時間匯報工作。“就幾秒鐘,怎麼樣在最短的時間提供最有效的信息,讓總書記記住,我反反復復打了好幾次腹稿。”代表說道。

  作為記錄者,媒體同行也紛紛使出看家本領。3月7日,廣東代表團的住地首都賓館,到處都是架起的“長槍短炮”。當天一大早,忙碌的身影穿梭往來,大戰將至的緊張氣氛讓人不由得繃緊神經。

  對發言基層代表的集體採訪安排在下午一點,為了搶佔有利地形,各路記者早早吃完午飯便來到指定採訪點。大家身上都有同樣的硬任務:每個參加匯報的基層代表都要全覆蓋、全記錄。

  為了捕捉代表對總書記下團組隻言片語的體會感受,不少媒體在開會前一個小時便早早“擺開陣仗”。

  採訪完一天的日程,為了第二天的選題,經常在晚上10點以后叨擾代表。當夜敲完最后一篇稿,已是凌晨1點,實在不好意思再去打擾,便給相熟的代表發微信約定第二天的採訪事項。沒想到幾秒后代表便回了一個笑臉,一問才知道,這位代表正在奮筆疾書總書記下團組的心得體會,“學習講話精神也不能留過夜啊”。

  連續12個小時的高速運轉,3月8日出版的《南方日報》“總書記下團大型系列報道”濃墨重彩,以19個整版的體量,創下了報社歷史上多項第一。

  廣東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作為一名黨報新聞工作者,面對新時代新起點新任務,我將懷有初心,努力以深入一線、反映真實、感動人心的新聞作品傳播好廣東聲音、講述好廣東故事,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加油鼓勁、提供強大正能量。(《南方日報》記者 駱驍驊)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