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8年·第2期

打造智庫型財經媒體的IP

——東南商報構建“媒體+智庫”平台的實踐與探索

陳旭欽
2018年04月13日14:43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財經媒體人員可運用跨界思維和建設性思維,構建“媒體+智庫”平台,實現多方位融合,形成開放、循環、共享的媒體智庫生態網絡,提升媒體智庫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在新的傳播格局中打造智庫型財經媒體的IP。

  構建“媒體+智庫”平台,是傳統媒體轉型的路徑選擇之一,也有助於滿足信息高度對稱時代的受眾需求,解決日益增長的高質量、深度內容需要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有效手段。媒體需要智庫的深度分析和專業研究來提高內容質量,智庫需要媒體的敏銳度和活躍度來擴大受眾數量,兩者相得益彰。

  東南商報已經從一張單一的報紙向多元集群和平台轉變。構建“媒體+智庫”平台,雲集各方專家,分享觀點,立足寧波,解讀中國,洞見世界,運用跨界思維和建設性思維,實現多方位的媒介融合,以提升東南商報的公信力、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在新的傳播格局中打造智庫型媒體的IP。

  智庫是媒體轉型的路徑選擇之一

  智庫發展反映了一個社會的開放水平、精英的活躍程度和一個城市乃至國家的軟實力。媒體智庫,就是把傳統新聞的生產方式,轉變成以深度研究為核心抓手的資源平台,其重心在於轉變產品理念,即如何圍繞資源聚合設計信息產品①。媒體智庫化轉型,並不是媒體和智庫簡單地“1+1”疊加,而是多方面的解構和重組。媒體智庫化的核心,是擺脫“新聞提供者”的單一身份,以思想傳播取代內容傳播,以深度研究成果代替淺層信息呈現。

  媒體建設智庫有以下優勢:影響力優勢,媒體建設智庫,舉辦各類論壇和活動,將智庫觀點廣泛傳播,能提升智庫的品牌影響力﹔人才優勢,優秀的資深記者能夠寫調研報道的同時,也能寫行業研究報告,主持行業發展戰略論壇,可以成為素質較高的研究員﹔渠道優勢,記者深耕某個行業,既可以通過記者身份獲取第一手調查資料,又可以通過內參等形式向政府決策部門建立下情上達的渠道,對決策產生重要影響﹔相對的獨立性,獨立性是智庫客觀、公正、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媒體可以邀請各個層面專家,做出的分析報告和決策建議不為資本驅動下的集團利益所代言。

  構建“媒體+智庫”平台,是當今一些財經類媒體尋求轉型的新嘗試。以用戶為導向,在專業上下功夫,用專業的精神進行信息採集,以經濟專業的視角進行分析、論証,提升新聞產品的深度,強化媒體的社會責任形象,從而增強用戶黏性和美譽度。

  財經媒體探索智庫化轉型發展道路,在保持貼近公眾、跟蹤觀察、覆蓋廣泛和受眾量大等優勢的同時,與智庫功能相融合,能做到深度與廣度並存,研究與傳播並重,更好地實現“資政啟民、思想傳播,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目的②。

  IP是英文 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有學者翻譯為知識產權或知識財產,它包含人的心智創造的成果權,對在新聞傳播、科技、文化藝術、設計、商業營銷等領域從事一切智力活動而創造的成果依法享有的權利。IP,使得心智創造成為無形資產。無論傳播技術手段如何變化發展,報紙的靈魂還是內容本身,即IP。

  融媒體時代,東南商報如何從大眾化都市類媒體轉型為相對專業的智庫型財經類媒體?如何從單一的新聞生產平台轉型為政企交互平台、資源聚合平台、智慧分享平台?探索“媒體+智庫”的融合發展模式,可作為突破報業經營重圍、拓展傳播空間、重拾傳播價值的重要戰略。東南商報根據自身比較優勢,用權威性博取公信力、用專業性贏取話語權、用創造性獲取影響力,以建設性的價值取向、科學縝密的專業精神,用客觀公正的分析,打造智庫型財經媒體的IP。

  “媒體+智庫”的定位與架構

  如今,改版轉型的東南商報定位大致如下:區域定位——立足寧波、拓展浙東南、輻射長三角﹔受眾定位——黨委、政府領導、經濟決策者、管理者,經濟研究人士,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創業創新群體,都市白領等﹔內容定位——依托智庫、融媒體,打造內容品牌,突出深度與貼近性、實用性結合,全球化與本土化結合,體現智庫型財經媒體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東南商報構建的“媒體+智庫”平台,高點站位、著眼地方、服務全局。在研究機制上,注重開放合作,瞄准國家高端智庫。由資深媒體人、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官員等各領域精英組成,是突出實用性、對策性研究的決策咨詢平台,是為寧波城市決策層、企業、媒體自身提供智慧和思想產品的新型智庫。

  地處海上絲綢之路與長江經濟帶交匯重要節點的寧波,如何融入“一帶一路”延伸國際觸角?如何提升對全球頂尖資源的吸引能力、配置能力?為進一步密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寧波市政府的合作關系,利用國家高端智庫為寧波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提供智力服務,國研經濟研究院(中國經濟時報社)與東南商報社合作成立了國研經濟研究院東海分院。

  國研經濟研究院東海分院的課題研究方向包括,中國(寧波)“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灣區經濟、港口經濟、智能經濟、“名城名都”建設、文化創意、“2049寧波城市發展戰略”、文化特色與城市品質等。智庫的成果形式包括出版智庫報告、專著、《內參》和各類年度榜。智庫的目標是成為傳播企業發展、創業創新、市場開拓、資源共享等核心環節信息的思想孵化器、決策參謀者、經驗發掘機。

  至今,國研經濟研究院東海分院已承辦過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林毅夫教授的《十九大后中國經濟發展與寧波機遇》,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余斌教授的《十九大后的中國經濟發展:新時代、新目標、新舉措》,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鄭永年教授的《“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中國機會和寧波機遇》,著名公共政策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毛壽龍教授的《新時代中國經濟的秩序維度》等報告會,承辦“中國開放論壇”、“‘中國制造2025’寧波高峰論壇”和招商引資國際會議,承攬寧波市及周邊城市經濟發展規劃等重大課題的合作和研究,搭建為國家及寧波市服務的戰略合作平台。同時,利用這個平台做大、做強、做好智庫型媒體產業,為中國道路、中國案例、中國自信及寧波“名城名都”建設奉獻媒體智慧。

  搭建好資源聚合平台,提升智庫的服務能力。媒體智庫不僅要打造專家智慧集合體,還要建設智庫企業家聯盟和企業服務公司,形成一個“政、產、學、研”聯合的四位一體服務平台。智庫企業家聯盟,匯集數百位企業家及近千家企業,覆蓋全市所有行業﹔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手段,整合寧波地區的企業和企業家資源﹔及時了解企業和社會急需解決的共性問題。

  智庫企業服務公司,作為實體運營平台,整合各方面優勢資源,精心打造投融資、人力資源、創新創業、品牌塑造等多個服務子平台。服務內容有產品技術、管理咨詢、制度設計、市場開拓等等。收入來源除了傳統廣告之外,還有舉辦論壇、培訓、活動、全案策劃、文創產品、中介經紀、信息服務等,探索了新的商業模式。

  探索媒體智庫產業,還應從理念、體制機制、運營模式、人才梯隊等全方位轉型。目前,國研經濟研究院東海分院已聘請國際頂級智庫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寧波余姚籍)擔任名譽院長,邀請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寧波市政府咨詢委、寧波市社科院、浙商研究會等部門30多位專家作為智庫特約研究員。並以約稿、訪談、連線、會客室等形式,讓專家學者就某些話題發表觀點,放大東南商報的智庫傳播效應,提高智庫的影響力、擴大智庫的話語權。

  媒體智庫的六個著力點

  智庫型財經媒體的IP,具有情報特征和高附加值特征。目前,國家高層對智庫建設熱情高漲,但地方媒體的積極性卻不高,相對較“冷”。體制外的民間智庫建設熱火朝天,但體制內的媒體對於智庫功能與定位的認識還存在一些偏差,難以形成共識,探索轉型的積極性不高。“庫”熱“智”冷,相比於內容建設與質量提升,智庫發展更熱衷於形式傳播與數量擴展。對此,筆者認為,“媒體+智庫”模式轉型,可將以下“六轉”作為著力點:

  思維方式從“線性思維”向“跨界思維”轉換。未來傳媒業的競爭,必定是全要素的競爭,媒體人要具備跨界思維。當前,很多產業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媒體、智庫、文創、娛樂、電商、制造、金融、交通等行業相互交錯,跨界融合正在改變許多領域的業態,媒體必須主動應對變化,將以往單一的傳統新聞傳播領域進行產業升級,變革為大規模的跨界融合和產業鏈的縱向與橫向整合,從而產生1+1>2的聚合擴散效應。媒體今后要招攬跨領域智庫人才,找准“媒體+智庫”“創意+文化”“媒體+科技”等跨界發力點。

  從業者由“媒體人”向“研究復合型”人才轉變。媒體探索轉型,進行內部優化配置和資源整合,強化其研究分析能力,使其成為智庫新軍。除了讓資深記者、編輯轉型成智庫研究員外,還要吸引經濟、文化、法律、商業、教育、科研等領域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加盟媒體智庫,聆聽來自不同層面的聲音,實現內腦與外腦、理論與實踐的高度融合。增強國際化視野和前瞻性思維是智庫發揮作用的立足點,媒體智庫人員應該站在最前沿陣地,登高望遠,成為公共決策者的“望遠鏡”。

  產品運營由“新聞生產”向“價值創造”轉化。在訴求多元化的輿論環境下,媒體智庫的功能定位不只是滿足於內部建言,而應起到政府決策層與社會輿論之間矛盾化解與協商溝通渠道的作用。主動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找准定位,打造特色化的“新聞+研究”智庫產品。定期舉辦高端對話、圓桌會議、論壇峰會等活動,聚集智庫資源專家學者建言獻策。媒體智庫研究員應善於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語言,貼近大眾的溝通技巧,通過出版論著、時評專欄、專題報告、電台、電視台等方式傳播,內容呈現方式從平面到立體、信息流轉方式從單向輸送到數據網狀循環,擴大智庫影響力。

  數據分析由“簡單積累”向“智能化”轉化。媒體向智庫化轉型的工作重點是實現數據智能化。媒體智庫對大數據的要求不僅僅是“簡單積累和鋪陳”,還要讓數據“智能化”和“活起來”,以實現數據的提純、按需抓取和重構。媒體應建立自己的調研分析團隊,實現在第一現場獲取“第一手數據”。媒體智庫也應建立“研究產品——新聞產品——會議產品——新媒體產品”一條龍生產流程,根據特定的項目需求,發布行業數據、行業排名、趨勢預測等報告。比如,人民在線以“新媒體+行業”形式推出了多款大數據指數產品:《全域旅游大數據分析報告》《2016政務微信發展研究報告》《2017京津冀“互聯網+政務”發展研究報告》《中國城市交通智能出行2016發展報告》等③。

  管理模式由“新聞媒體”向“智庫機構”轉換。媒體智庫可以根據受眾的需求,制定內部研究的課題和項目,再將成果轉化成新聞產品后進行有效傳播。建立規范有序的運行管理機制是智庫發展的制度保障。完備的組織體系和研究團隊,是確保智庫運行緊扣發展宗旨的不二法門。以人為核心的激勵機制是提高智庫效率的關鍵,智庫的核心是研究員。媒體轉型建設智庫,需要向國際著名智庫借鑒,包括人盡其才、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研究與輔助人員的數量配比機制,效率導向的會議機制,績效與項目考核機制等。④

  功能效應由“解讀政策”向“發表獨立見解”轉換。目前,智庫發展存在一哄而起現象。有些智庫甚至根本沒有研究方向,什麼題目熱就研究什麼,哪裡研究項目多就研究什麼,陷入相互搶奪資源的怪圈。突出專業化、權威的智庫產品,是今后媒體智庫發展的立身之本。媒體智庫應該注重跨學科交叉研究和專業化分工,清醒地認識媒體自身的優勢劣勢,深耕拓展專業領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媒體發表獨立見解,推出具有權威性和重大影響力的智庫報告。另外,媒體智庫與決策者之間,不只是簡單的咨詢與顧問,應存在復雜的互動,需要充分介入到政策制定的前端程序(如調研、意見征集、方案設計等)、中期建言(通過《內參》、研究報告等形式設計政策框架)、后期完善(包括評估、完善及應對社會輿論)等過程。媒體智庫應開發建立自主型評價體系,與黨政部門、大學和科研機構等建立合作,定期組織專家對自主研究的智庫成果進行評價。

  探索向智庫型財經媒體轉型,東南商報仍處於嘗試階段。但隻要抱有篳路藍縷的探索精神,不忘初心,強化城市文化認同,一定能重塑新聞產品形態和服務,堅定邁向新時代的“雲端”。

  (作者系國研經濟研究院東海分院執行院長、東南商報智庫負責人)

  注釋:

  ①殷航、范以錦:《媒體智庫:因時而動更應順勢而為》,《傳媒評論》2015年第11期。

  ②張霄、馬冉:《紙媒“智庫化”,中國如何應對?》,經濟日報2017年11月9日。

  ③孫璐璐: 《人民在線以開放戰略引領數據+咨詢智庫轉型》,証券時報2017年4月21日。

  ④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2016年中國智庫報告》,http://www.pjzgzk.org.cn/c/1501.htm。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