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媒體深度融合 壯大主流輿論陣地
——以資陽日報為例談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路徑與舉措
摘 要:當前,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正加速重構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資陽日報作為市州一級區域性的主流媒體,必須加快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為促進改革發展穩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本文分析了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重大現實意義和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將融合的目標定位於建設區域權威主流新型媒體平台,並提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路徑和重點舉措。
關鍵詞:媒體深度融合﹔戰略轉型
中圖分類號:G2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3-0097-03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是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戰略舉措[1]。當前,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正加速重構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資陽日報作為市州一級區域性的主流媒體,面臨的挑戰更加激烈,融合發展的任務更為緊迫。為此,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記職責,不辱使命,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進一步壯大主流輿論陣地,牢牢掌握輿論主導權,不斷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促進改革發展穩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融合起步:從一張報紙到一個媒體矩陣
2015年以來,資陽日報社積極推進媒體融合各項工作,報網融合、網網融合、線上線下融合邁出實質性步伐,以“兩微一端”為代表的新媒體集群全面推出,媒體融合發展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建有一網(資陽網)、官方兩微一端(資陽日報微信、@資陽日報微博,i資陽移動客戶端),代管資陽市政務媒體@資陽之聲及資陽市在四川發布、人民日報和今日頭條3個客戶端上的3個政務平台,此外還代管代維近10個部門兩微。從2018年起,代維資陽發布微信。2017年,兩微平台實現了4個10萬+:資陽日報微信公眾號粉絲總數10萬+,@資陽日報新浪官方微博粉絲16萬+,@資陽之聲新浪、人民網、搜狐三個微博總粉絲近50萬+﹔另外,資陽網月均瀏覽量達10萬+,論壇點擊量1000萬+。@資陽之聲獲“2017年四川省優秀政務微博賬號”、“2017年度四川十佳市(州)政務新媒體”獎﹔資陽網創作的新媒體產品《砥礪奮進的五年喜迎黨的十九大 我為家鄉來點贊》獲中國報業十九大融合傳播新媒體類優秀作品獎﹔“我的扶貧日記”網絡專題獲四川新聞獎網絡新聞專題類三等獎﹔“請環衛工吃暖心火鍋”獲四川新聞獎融合報道類三等獎。
二、正視短板:融合與轉型是壯大發展的必由之路
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無論是融合的理念、機制、還是平台、隊伍等方面都還存在短板,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資陽日報作為區域主流媒體影響力傳播力的提升。
1.對新媒體的認識和定位上並不清晰。到底是作為紙媒的一種自然延伸、必要補充﹔還是推動報社戰略轉型的重要手段?相應的,是把新媒體的建設發展放在紙媒體從屬位置還是放在同等地位上甚至優先發展上?加之當前投入與產出極大不匹配,贏利模式不明,無論是決策層面還是執行層面對新媒體的定位難免出現模糊和搖擺。
2.內容建設方面程序化模式化傾向明顯。總體來說是權威有余而“地氣”不足,時政報道和主題宣傳的程序化模式化傾向明顯,信息資訊的豐富性、貼近性、時效性、服務性不夠,沒有很好地發揮黨媒的政治優勢、資源優勢、信息優勢和專業優勢。
3.平台建設上客戶端存在短板。特別是客戶端建設上存在短板。報社現有APP在定位與功能實現、欄目設置等方面與其它APP大同小異,但從使用效果來看不盡如人意。這裡面既有外部公司的服務問題,也有內部對其功能定位、機制保障、能力素質適應等方面問題,還有大環境(如數據接口)制約等問題。
4.人才隊伍短缺問題。報社現有人員絕大部分長期從事紙媒內容的生產,無論是策劃、採寫、編輯、發布、經營,推廣都適應紙媒的要求和節奏,尤其是中高層管理人員,年齡偏大,思想意識、能力水平都有一個艱難的適應和轉型過程。
5.資金投入不足問題。資陽日報社新一輪媒體融合項目需要資金超過1000萬元,這個數目僅是涉及移動客戶端、新媒體內容管理系統、視頻直播系統、指揮中心、大數據應用等項目的軟硬件建設,並不包含人工與運行費用。這些新媒體項目的建設與正常運營僅靠報社自身投入難以承受,需要有財政資金的大力支持。
面對移動網絡時代的新挑戰,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推動媒體融合創新發展,是黨加強意識形態工作領導,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凝心聚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課題和戰略舉措[2]。從建設區域主流媒體、做大產業平台的長遠發展來說,融合與轉型也是地方黨報壯大發展的必由之路,是資陽日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全市改革發展穩定提供輿論支撐發揮更大作為的關鍵。因此,推動深度融合,等不得也慢不得,隻能勇往直前,探路前行。
三、目標方向:著力建設區域權威主流新型媒體
黨的十九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聞輿論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強調了新聞輿論工作在維護國家安全、確保全黨全社會團結統一上的獨特價值,對新聞輿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指明了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突破路徑和工作重點,是做好新形勢下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指針和根本遵循[3]。
面對新時代新征程,新挑戰新機遇,我們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著力建設資陽權威主流新型媒體平台,推動報紙、網站、“兩微一端”等深度融合、一體化發展,打造立足資陽、輻射成渝、面向世界,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全媒體集群,為推動資陽科學發展、加快發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証和輿論支持。
四、融合路徑:統一規劃、重點突破、整體推進
以項目為抓手,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整體推進,建優建強“一端、三微、一網”5大平台(即:移動客戶端,官方微信、微博、微視頻,資陽網),著力打造集新聞傳播、政務公開、輿情服務、城市生活於一體的媒體集群,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建成區域新型主流媒體、輿論引導主流陣地、智慧城市主要入口。
第一步,以移動客戶端優化升級、指揮中心建設為重點,啟動實施新一輪媒體深度融合建設。
第二步,以融媒體採編平台、微視頻、移動直播、大數據分析應用建設重點,深化內容與機制建設。
第三步,全面建成具有“新聞資訊+政務服務+生活服務”的融媒體平台,初步建成有較強實力和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新型媒體集群。
五、融合重點:突出移動優先,堅持內容為本
1.確立移動優先戰略。傾力打造移動傳播主平台,加快移動傳播矩陣建設,多生產短小精悍、鮮活快捷、形式多樣的信息,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提升採編能力。
2.強化內容建設根本。充分發揮黨媒優勢,做足本地新聞,加強內容創新和互動體驗。紙媒突出“高度”、“深度”、“溫度”,以精致的內容傳遞信息,以親和的面孔貼近讀者﹔新媒體各平台精耕細作、簡約精編,增強報道的接近性、可讀性和吸引力。
3.重組媒體組織和運行架構。以日常性指揮中心建設和部門與崗位職責的完善為重點,逐步建立適應“一次採集、多種產品、多媒體傳播”格局的組織和運行架構,努力形成對接市場、鏈接用戶、高效順暢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
4.創新內部運行機制。建立和完善適應一體化發展新需要和移動傳播、全媒傳播、互動傳播新趨勢的機制,包括統一策劃機制、移動優先報道機制、中央廚房工作機制、採編考核機制等,確保各項流程運行高效順暢。
5.增強大數據分析運用能力。建立內容資源中心,對內形成面向報社全體採編人員的綜合性資源平台,對外形成面向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全社會的新聞信息服務平台。建立線索監控平台、傳播效果分析平台、用戶數據庫等,為選題策劃、智能推薦、精准廣告投放提供參考。
6.推動全媒體整合運營。努力打造集資陽日報、資陽網、戶外屏、三微一端、直播平台等於一體的立體化傳播與廣告運營平台。整合各種平台資源、內容資源、活動資源、經營資源,實行全行業、全媒體、全鏈條的整合經營。
7.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推行人事管理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學高效的績效考核制度。加大內容生產、技術研發、經營管理三類人才的培養,培養造就政治強、觀念新、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新型媒體人才隊伍。
六、融合保障:內外聯動增強發展動力與活力
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是一場沒有退路、隻能打贏的攻堅戰,是傳統媒體的“二次創業”[4]。從組織層面來說,整個工作需要社委會統一領導下,整合各方資源,強化內部協調,抓好總體部署、項目實施、效果考評等重要事項。報社建立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例會制度,定期研究融合發展中的重大課題、重要事項。進一步深化報社干部人事制度、崗位設置、收入分配、績效考核等制度改革,激活用人機制和分配機制,切實增強媒體融合發展的動力與活力。
媒體融合牽涉面廣,需要深入研究國家、省、市關於媒體融合發展、文化產業發展、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產業政策,並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在資金、政策、項目、平台推廣等方面支持,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 劉奇葆.推進媒體深度融合 打造新型主流媒體[N].人民日報,2017-01-11.
[2] 陳國棟.推動融合發展 提高傳播效果[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8-01-23.
[3] 張百新.堅持正確導向 履行職責使命 開啟新時代新征程——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新聞輿論工作論述的幾點體會[J].中國記者,2017(12).
[4] 虞愛華.在深度融合中守好陣地[N].人民日報,2017-06-29.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