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教育要在堅守中創新
當前,新興媒體迅猛發展,業界發生的改變,也深深影響了新聞傳播教育。課堂上的教學已不再是過去的你傳我受,學生每個人手裡都有一部智能手機,相關知識隻要教師提到,學生很快就會上網搜索,對老師講授的內容進行核對﹔學生自己建有微博、微信公眾號及視頻網站等,課堂可能成為直播現場,老師的授課過程、言行舉止會被傳播上網。這些都在挑戰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著既有的教學秩序。
在這種環境下,新聞傳播教育應該有所堅守,又有所改變。必須與時俱進,適應變化了的形勢和環境,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才能滿足實務界對人才的需求。具體而言,新聞傳播教育要在堅守中創新,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放首位
新聞傳播教育必須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育放在首位。新聞傳播教育是在為黨的新聞傳播事業培養后備力量,因此,在新聞傳播教育中必須強調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學習,強調對黨和政府政策的了解和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同時要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新聞工作是一項特殊的調查研究工作,需要有正確的認識路線和工作路線。在依靠黨委開展調查採訪工作的同時,把實事求是時刻放在心上。新聞工作中的實事求是就是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發現問題,弄清真相,力爭做出准確、真實、全面的報道。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就是交給學生一把打開通往真理的大門的“金鑰匙”。
教學注重與技術實踐結合
新聞傳播教育要適應新形勢,教學要注重與技術融合。信息傳播技術,如無人機航拍、人工智能寫作等發展迅速,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吸收最新傳播技術,不可視而不見。再如,大數據的應用,要讓學生學會運用大數據相關軟件,了解如何運用相關軟件採集原數據、對數據進行預處理,知道如何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最后將這些分析處理了的相關數據運用到報道中。這需要教學工作者了解技術動態,把握技術發展趨勢,適時將信息傳播的前沿技術運用到教學之中。不能讓學生因為技術發展但自己不懂不會使用而感到迷茫。
新聞傳播教育應與媒體實踐相結合。今天我們提倡新聞傳播教育與媒體實踐相結合,一方面,高校要與媒體聯手打造實習實踐基地。要根據課程教學要求,與不同的媒體建立聯系,將學生根據專業和課程的需要安排到媒體去觀摩實習,讓他們了解媒體的實際運作模式,熟悉媒體的實際操作程序﹔另一方面,要與媒體工作人員建立緊密的聯系,聘請他們作為業界導師,邀請他們進入課堂,和學生們一起分享他們的業界經驗和體會,這樣,理論和實務課程會變得生動而有內涵。
重視培養學生批判精神
新聞傳播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是人才素質的核心要素。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過程,實際上是人們進行價值取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批判精神始終在起作用,指導著人們深入現實,不斷解放思想,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新聞傳播過程是新聞工作者不斷認知事物、把握事物,發現有價值的素材,選擇新聞事實,認識其本質的過程,這中間,批判精神一直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創新是對既有理論和實踐的突破,要創新就要有批判和發展。新聞傳播本身也是處於不斷地創新和發展過程中的。隻有具備批判精神的人才能積極主動地做出選擇,不斷創新媒體的傳播形式和傳播手段,使新聞傳播更符合受眾的口味。因此,新聞傳播教育要重視學生批判精神的培養。
此外,新聞傳播教育應該把通識課程的學習放在重要位置。新聞傳播工作的特點是記者每天面臨的事物都是新鮮的,這種工作特點需要記者具有廣博的知識面、深遂的思考力。因而,記者在知識儲備方面既是一個“雜家”,也是一個“專家”。我們在培養准新聞工作者時要按這個特點,為他們未來走上工作崗位做好准備。在教學中,就應該把通識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政治、經濟、法律、外交、科技等方面的知識應該在通識教育課程中得到體現。這些通識課程的學習,既是知識的涉獵,也是思維方式的培養。畢竟,新聞傳播工作在技術發展的環境下,思維方式決定新聞作品的思想內涵,而思想內涵是贏得受眾的最終手段。
(作者系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