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網絡圖片欄目的圖片編輯思維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聞圖片往往憑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成為受眾優先選擇的信息接收方式。近年網絡圖片欄目應勢而生,並得到了廣泛的關注,成為不可小覷的媒體力量。網絡圖片欄目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圖片編輯特點,收獲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本文試從傳播學、新聞編輯等方面探究網絡圖片欄目的圖片編輯能力與思維。
關鍵詞:網絡圖片欄目﹔圖片編輯﹔新媒體﹔傳播
被稱為“第五媒體”的新媒體具備的時效性和巨大信息網等優勢慢慢改變著大眾的閱讀習慣。具有獨立採寫權的紙媒網站延續著對新聞報道和新聞評論立論的風格、角度和側重點。而網絡門戶網站,則在近年推出了以許多圖片報道為主欄目。圖片欄目可以作為一種擁有獨家資源和新聞途徑並可以深度報道的欄目平台,因此,門戶網站常把圖片欄目作為提升網站形象和加強報道深度的品牌欄目。雖然沒有獨立的文字記者採寫權,大量活躍在社會第一現場的自由攝影師,讓圖片欄目以另一種用紀實照片紀錄報道的形式聚集社會百態。所以在網絡圖片欄目中,圖片編輯的職責尤為重要。
圖片編輯不僅是一個職業,同時也是一種傳播活動。編輯將獲得的信息內容整合重組,將他們通過大眾媒介傳播開來。“選擇內容這一步也許是媒體運作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將媒體稱為‘把關人’,而不是過濾器……大眾媒介是信息在社會流通過程中的主要把關人。” ①圖片編輯需要有過硬的新聞素養、敏銳的新聞嗅覺,對新聞走向有可控能力,才能做到信息價值的最大化。而如果沒有正確的新聞評判能力,往往會引起暴力輿論等不良傳播效果,可見新聞編輯在信息傳播和輿論導向中“把關人”的角色是極其重要的。圖片編輯對照片做出專業評價的同時,還要協調好每個環節如文字編輯、美編、攝影師等的執行工作。
一、新聞策劃與溝通能力
首先是編輯與攝影的溝通,圖片編輯不能被動地從攝影師或圖片庫裡選擇圖片,而是在拍攝前期的策劃中就要初步定下拍攝主題、對象、內容、時間、預算以及預期取得的社會效果等多個方面。“越重要的報道,圖片編輯的操控越要前移,從得到新聞線索的那一刻起,編輯與記者的思維火花就要一起碰撞,必要的時候,編輯與記者一起出現是得到最佳報道效果的保証。因為編輯出現在現場時,不僅僅是對新聞的體察更加直接准確,對記者的拍攝建議更加具體到位,往往還能發現新的新聞線索和報道角度。”②在重大題材或持續性報道中,圖片編輯還要及時把握時間動向,對報道角度和立場做出及時調整。
如在災難報道中,要是想深入跟拍一個相關親屬是不容易的。這是對攝影記者和編輯溝通能力的考驗。一是在突發災難面前,親屬容易情緒失控無法配合拍攝﹔二是很多親屬避開媒體,不願再揭傷疤,很難與他們深入溝通。
一個網絡平台能否做出出色的圖片新聞,往往在於圖片編輯是否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新聞洞察力等。圖片編輯應從社會環境、政治、文化等多方宏觀把控,順應時代需要,做好受眾定位,並讓策劃付諸實踐,對新聞熱點快速反應,才能做到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二、淡化輿論引導和價值判斷
傳統紙媒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常常肩負深度報道,以及對新聞梳理、整合、評價並進行輿論引導的重任。而網絡圖片欄目編輯更注重對事實的陳述和還原。騰訊圖片《活著》欄目以嚴肅的新聞態度、良好的社會效益成為網絡圖片欄目發展的典范。
以同樣報道地域性的群體為例。《活著》欄目第776期《在毛坦廠陪讀》,報道了被稱為“亞洲最大高考工廠”毛坦廠中學的陪讀家長們。而在每一位考生背后都有一個幾乎傾其所有的家庭。在這所位於安徽六安的高中裡,陪讀現象非常普遍,學校有近一半的學生有家長陪讀,到了高三更高達80%。家長們為了讓孩子在這場也許是人生最公平的競爭中擠過獨木橋,甘願放棄原本的工作和生活來到這裡陪讀。報道由19張圖片組成,每張圖的下方有對圖片內容簡單的描述。圖片內容大多是陪讀家長平時的生活和工作寫照。文章的圖片描述也多為圖片主人公的身份交代和原話引用。而《南方人物周刊》第533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探索》報道了中國北京、湖南等地區養老行業現狀。除了圖片外,文字稿件以北京、湖南地區社區養老驛站為例,描述了在這裡老人的生活狀態和社區運營情況。文章最后由專業人士對“全齡化社區”問題進行了探討,並對怎樣構建健康發展的全齡化社區進行了總結。而網絡圖片欄目編輯一般不會進行這類總結、推斷和展望。
傳統紙媒的編輯,需要擁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在報道中具備採寫和分析能力,在編輯一組好照片的同時也要推出一篇符合媒體新聞立場的報道。而網絡圖片欄目的文字往往以陳述為主,沒有太多的輿論引導,在網絡這樣互動性強又自由開放的環境中,把更多價值判斷交給讀者。
(一)擴大圖片採集來源,為“公民記者”提供平台
在圖片來源上,可以分為“優質來源”“一般來源”。“優質來源”是網絡圖片欄目與大型的圖片社或專業攝影記者合作,開發一些專業性較高的長期新聞跟蹤項目,進行全方位的報道。“一般來源”則是依托自媒體,在自由攝影師或攝影愛好者的網絡空間發掘優秀選題或作品。但在這一來源中,欄目更應該擴大自己的征稿宣傳,讓活躍在生活中的非專業攝影師熟知這個平台。讓攝影師們變被動為主動,並不是等待拍攝完的作品被發現,而是主動地發掘身邊的新聞素材。在“一般來源”中,欄目可以與大學、攝影工作室、攝影培訓班等合作,開展定期宣講,培養欄目簽約攝影師的后備力量。
(二)探索更多傳播途徑,讓欄目走向國際舞台
“自媒體”強調用戶的自由化和個性化,社交網站的信息推送也多以用戶的訂閱或關注為主,如豆瓣小組、微信公眾號。不同社交網站的客戶群也不同,這就要求網絡圖片欄目不拘泥於門戶網站一個平台,可以以欄目為主體,在微信、微博、豆瓣等社交平台上實現同步信息推送,並利用社交平台良好的互動性得到更多人的關注。
線下的活動往往可以更直白地宣傳欄目文化,樹立品牌形象。不止是慈善,大型攝影展覽、青年扶持計劃、發起眾籌等項目都可以嘗試。
《中國人的一天》攝影師儲永志憑借作品《耍猴人》在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中獲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也預示著隨著參與國際性展覽,與國外媒體合作等傳播途徑的探索,網絡圖片欄目真正走向國際化指日可待。
(三)更加明確品牌定位,注重社會效益
欄目風格的定位明確才能讓欄目本身具有鮮明的品牌效應。比如美國《國家地理》的圖片、《三聯生活周刊》的插畫、《Lens》雜志的排版都具有標志性和品牌特色。這樣更容易形成自己固定的受眾群,有利於欄目的規范發展。這就不僅要求圖片編輯單純地定位圖片風格,而要從選題、欄目包裝、版面設計、信息推送方式、文字風格等多方面協調統一,隻有這樣才能使欄目形象有整體性。
社會效益一定是檢驗欄目質量的重要標准。最典型的代表是解海龍《希望工程之“大眼睛”》在《中國青年報》發表時,迎來了中國教育的新時代。增加圖片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深入社會的每個角落,欄目用實力發聲才能獲得更多的社會效益。
網絡圖片欄目是網絡時代發展的衍生品。攝影的平民化拓展了圖片和信息的來源,低門檻的平台讓越來越多自由攝影師完成了新聞夢想。圖片編輯用一張張大幅照片訴說這個鮮活的世界。人生百態、形形色色,網絡圖片欄目已經不僅是一個傳播平台。它的發展創新並完善了網絡傳播模式,傳播范圍的擴大也讓它承載了更多社會責任。
注釋:
①[美]威爾伯·施拉姆,威廉·波特.傳播學概論[M] 河道寬 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50.
②方仁.視覺傳播時代晒晒報紙圖片編輯“長”與“短”——訪南方周末圖片總監李楠[J].傳媒觀察,2009(08).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