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哆啦A夢》一片獨大 國產兒童片何時擺脫低幼定位?

何晶
2018年06月05日08:22 | 來源:羊城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何時擺脫低幼定位?

兩部國產動畫都有著好萊塢式片名

《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創下該系列內地最佳開畫票房成績

怎樣講好兒童的故事?《奇跡男孩》(上)和《摔跤吧!爸爸》(下)的手法值得參考

六一檔兒童片影市《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一片獨大

今年“六一檔”電影票房創下新紀錄!根據淘票票專業版數據顯示,6月1日兒童節內地票房大盤達2.12億元人民幣,相對去年同期增幅達22.17%,打破了2014年1.835億元的紀錄,創造了同檔期最好成績。

6月1日共有五部兒童片上映,《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首日進賬8346.9萬元人民幣,成為當之無愧的單日票房冠軍。另外四部國產片,兩部是有著好萊塢式片名的國產動畫——《潛艇總動員:海底兩萬裡》和《魔鏡奇緣2》,而《光影之戰》和《大耳朵圖圖之美食狂想曲》都屬舊片重映,票房均不太理想。“六一檔”還是進口動畫一片獨大,國產動畫要繼續加油!

看藍胖子成“規定動作”

《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是根據日本漫畫家藤子·F·不二雄創作的漫畫《哆啦A夢》改編的系列動畫電影第38部作品。影片今年春季在日本本土上映時,觀影人數逾446萬人,票房成績超越50億日元,刷新該系列有史以來的票房紀錄。

2015年兒童節,《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內地上映后取得了5.3億元的票房成績。接下來的兩年,《哆啦A夢:新大雄的日本誕生》和《哆啦A夢:大雄的南極冰冰涼大冒險》在內地分別取得了1.03億元和1.48億元。除了《新大雄的日本誕生》之外,《大雄的金銀島》《伴我同行》和《大雄的南極冰冰涼大冒險》均選在“六一檔”上映。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在兒童節和“藍胖子”來一場約會,似乎漸漸成為大小觀眾的一種習慣。

此前,“哆啦A夢”系列在內地總票房最高的作品是《伴我同行》,首日票房雖隻有2709萬元,但口碑加持讓其總票房一路攀升到5.3億元。《大雄的金銀島》首日進賬8346.9萬元,創下系列在內地的最佳開畫票房,不過接下來兩天的單日票房下滑幅度較大,6月2日單日收入4330萬元,跌幅接近腰斬。6月3日下午截至記者發稿時,影片單日票房剛剛超過2000萬元。累計票房超過1.5億元,豆瓣評分7分。

中國動漫集團發展研究部主任宋磊分析說,表面上電影版《哆啦A夢》系列瞄准的是“六一檔”,但真正看重的是整個6月。這個月除了兒童節,還有端午小長假,而且是暑期檔前夕,重量級的中外動畫比較少,“哆啦A夢”能佔到更多的市場份額。

國產動畫片定位低幼

同在6月1日首映的《潛艇總動員:海底兩萬裡》和《魔鏡奇緣2》,兩部影片都有著好萊塢式的片名,但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國產片。

《潛艇總動員:海底兩萬裡》已是該系列的第六部影片,今年該系列推出新作《海底兩萬裡》,在保留角色原型的基礎上進行全新改編,片名致敬凡爾納少兒科幻經典讀物《海底兩萬裡》。跟同系列作品相比,新作票房成績不錯,首日進賬3229萬元,目前累計票房超過了5550萬元,有望創下該系列的票房最好成績。不過,這一系列影片口碑不算好,評分也非常不穩定。絕大多數觀眾都表示是陪孩子看的,影片內容比較低幼。

另一部國產動畫《魔鏡奇緣2》走的也是低幼路線,影片講述小女孩塞拉為了獲得白雪公主的一滴血來醫治重病的母親,展開了一段尋找友誼果和時光寶石的海底奇幻冒險旅程。影片上映3天,票房接近1600萬元,畫風被觀眾批評辣眼睛、太山寨,“徹底毀了美人魚的形象”“隻適合3歲左右孩子觀看”。

國產兒童片處境尷尬

除了動畫片,兒童節首映的《尋找雪山》和重映的《光影之戰》這兩部國產兒童片,處境更尷尬和艱難。

金逸珠江院線總經理助理謝世明認為,現在的國產兒童片往往制作成本低、影片質量有待提高,說教味太重,“總是想教育孩子、教育家長,到頭來沒有觀眾願意看”。中國動漫集團發展研究部主任宋磊則表示,國產兒童片還沒有商業化,有限的市場還要被動畫片擠壓,不太具備市場競爭力。還有業內人士指出,很多兒童片的定位不清晰,拍出來不知道是給誰看的。

近年來隨著電影市場的發展,國產兒童片票房總數在上升,但內容、制作一直飽受詬病。家有11歲男孩的家長楊女士表示,她極少帶孩子進電影院看兒童電影:“家長一定要自己有所了解才能引導孩子看電影,比如去年的《八月》、今年的《奇跡男孩》,我和孩子都很喜歡。很多時候想帶孩子去影院,無奈沒有好影片,寧願在家挑選一些經典的電影放給孩子看。”

“近十年來,能被記住的國產兒童片少之又少。”電影市場分析專家蔣勇認為,目前國產兒童片缺乏類型創作上的拓展,“比如《摔跤吧!爸爸》,影片前半部分基本都是講女兒童年的故事,這種講故事的模式是可以借鑒的,關鍵是一定要有經得起推敲的好故事。”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