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日報:70年正青春,不停步向未來

彭 飛
2018年06月15日07: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70年正青春,不停步向未來(評論員觀察)

  70年的時間長河,見証了人民日報中流擊水的創新激情,也映照著人民日報矢志不渝的不變初心

  打開最新版本人民日報客戶端,會發現界面底部多了“人民號”選項。在人民日報創刊70周年之際,這一移動新媒體聚合平台正式上線,超過2000家主流媒體、黨政機關、優質自媒體等率先入駐。同步上線的,還有面向海外受眾的英文客戶端2.0版、面向媒體工作者的創作大腦、面向基層黨組織的智慧黨建平台。新平台、新面貌、新功能,人民日報以青春的面龐和蓬勃的活力,迎來了創刊70周年紀念日。

  70年砥礪奮進,70年春華秋實,這既是與時代共同進步的歷程,也是用創新不斷自我迭代的過程。70年前,一輛輛牛車把報紙從河北平山裡庄一棟普通農舍送出,新鮮的墨香伴著未散的硝煙﹔1992年,人民日報率先建成衛星版面數字傳輸系統,全國33個承印點同步接收,實現“當日看當日報”﹔今天,敲動鍵盤、點擊鼠標,一條條最新鮮的資訊瞬時抵達讀者……這僅僅是新聞生產與分發過程中最基本的變化,更不用說從提質擴版、轉變文風,到創新欄目設置、實行採編分離改革,人民日報未曾停止探索、從來矢志創新。與時俱進的品格早已融入黨報人的血液,成為干事創業的精神自覺。

  70年風雲一紙書,今天的人民日報卻已不只是一張報紙,而是擁有報網端微等10多種載體、400多個終端平台,覆蓋用戶7.86億人次的“人民媒體方陣”。從1997年創辦人民網引領主流媒體“觸網”潮流,到搭建“中央廚房”優化媒體生產與傳播機制,再到上線“人民號”打造新媒體聚合平台,身處媒體融合發展藍海的人民日報,不斷回應著網絡與信息化時代的新問題、新挑戰、新訴求。如今,許多讀者不僅是“每逢大事,必看人民日報”,而且“每天上班路上、睡覺前,也少不了人民日報的陪伴”。從鉛與火、光與電到數與網,70年的時間長河,見証了人民日報中流擊水的創新激情,也映照著人民日報矢志不渝的不變初心。

  這個初心,就是傳遞黨和人民的聲音,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曾經,人民日報刊發的《誰是最可愛的人》,讓“最可愛的人”成為人民子弟兵代名詞﹔現在,人民日報推出互動產品,生成讀者自己的軍裝照,11億次點擊匯聚起強大的愛國擁軍勢能。今年兩會期間,手指舞《中國很贊》刷屏,年輕讀者驚呼:有了新形式新渠道,正能量也能讓人“上癮”﹔發布不久的“人民號”,拒絕“失控的算法、混亂的算法、危險的算法”,堅信技術不應抽離價值……通過新技術的運用,讓正能量和主旋律成為全民追捧的文化現象,這是一張“70年正青春”的報紙應有的“人民范兒”。這也說明,真正的創新,不是簡單跟在技術的背后亦步亦趨,而是要有自己的社會責任、有自己的價值堅守,讓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成為主流價值傳播的新風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今天,無遠弗屆的互聯網,正打破傳統的媒體邊界﹔精密智能的算法,正重新定義信息的生產與消費。技術對媒體的影響,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加深遠。展望全媒體時代的“未來史”,新技術不斷拓展傳播渠道,如何創作出更多高質量的內容產品?算法推薦日益改變傳播格局,如何更好傳遞正能量、唱響主旋律?人人都有麥克風,主流媒體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導?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在70年社慶紀念日再出發,繼續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新探索,做全媒體輿論場的“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針”,這是人民日報應有的職責,是黨報人肩負的使命。

  在為創刊70周年制作的微視頻《暢想——未來的人民日報》中,“未來,在空氣中揮揮手,就可以閱讀人民日報”“未來,人民日報的材料或許是可以吃的”,這些暢想絕非異想天開,而是一顆顆希望的種子。網友留言說,“70歲的人民日報,比你想象的還要年輕”。一張真正具有創新精神的報紙,是不會老去的。70年,人民日報與黨和人民風雨兼程,也將把黨和人民的聲音傳遞到更遠的未來。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