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綜藝讓大批練習生出道 偶像行業提前透支?
由優酷主辦的“網綜的產業化升級”論壇在第24屆上海電視節期間舉行。隨著視頻網站完成從單一的媒體播出平台向制播一體化的轉型,網絡綜藝的投入和陣容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優質資源,如今已成為重要的流量入口。深度參與過現象級熱綜《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娛樂公司樂華娛樂CEO杜華女士到場,親自揭秘兩檔爆款選秀節目背后的故事,面對大量類似節目的出爐,她不認為這會對中國練習生情況造成透支,“當藝人需要專業素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行業門檻會越來越高。”
作為2018年的“開年網綜”,愛奇藝偶像男團競演養成真人秀《偶像練習生》於2018年1月19日正式播出,播出一小時后點擊量破億,刷新了網絡綜藝節目的紀錄。三個月后騰訊視頻的《創造101》華麗登場,從開播伊始就頗受關注,播出過半時伴隨著王菊的一夜爆紅,節目更是打破“宅男”的受眾圈層,進入了一個新的收視話題高峰。
這也讓外界產生不少憂慮,“這麼多網綜讓練習生出道,大量練習生剛剛簽約就出道,對於初期中國偶像產業是不是一種透支?”對此,杜華回應道:“當藝人是需要有職業素養的,練三四年的唱歌跳舞演戲和練三個月、三天有本質上區別。將來,藝人的職業素養和技能很重要。今年是偶像元年,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行業門檻會越來越高,相信練三天或者三個月出道的概率會特別特別小。”她強調:“所有的產業都是需要沉澱的,偶像行業也是。”
經紀公司把旗下練習生送到觀眾面前讓粉絲替他們決策,選秀節目也不再崇拜“導師模式”,而是把投票權交給網友。一個主打“全民制作人”,另一個高打“重新定義中國女團”,兩檔節目不約而同地把pick偶像的權利給了粉絲,讓粉絲參與到偶像制作的過程中,投入精力和財力,使得粉絲和偶像之間存在著隱形的契約關系,使得兩者的關系更加緊密。這些明星能夠成名,不再僅僅是經紀公司重金投入的結果,也是粉絲們用真金白銀養成的。可以說,流量入口的網綜聯動粉絲經濟盤活了整個偶像新經紀產業。
從《中國有嘻哈》到《明日之子》,再到《這就是街舞》,從《偶像練習生》到《創造101》,平台在偶像產業上的布局大戰讓擁有眾多藝人的經紀公司成為哄搶對象,為了適應不同維度的節目要求,經紀公司也開始大規模簽約年輕藝人。反過來說,一檔爆款“偶像養成”網綜,它的價值絕不僅僅限於節目本身或是藝人本身。未來,應該是圍繞這個IP,做成打通影視、藝人經紀、新媒體、綜藝、IP授權運營等泛娛樂全產業鏈,全面流水化運營。但是我們也應冷靜地審視,現在中國的藝人經紀包括選秀偶像,相對於發達國家和日韓,還處在比較初級的階段。偶像產業的標准化和規模化是未來探索發展的重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