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黃山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 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四步走"

齊雅文
2018年06月19日13:2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四步走”

黃山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與企業簽約,共同打造應用型人才。 資料圖片

作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新聞傳播學科專設學院,黃山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以扎根地方、改革創新的理念,探索出了一條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梳理我們項目的建設,始終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堅持立德樹人,遵循教育規律,弘揚優良傳統,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要求。”在黃山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何村看來,所謂應用型就要上接天氣,下接地氣。

專業改革

多角度培養復合型人才

面對新的就業形勢,黃山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提出了一專多能的人才培養目標,即以本專業為主,同時學習其他專業的主要課程。該學院打通了新聞學、戲劇影視文學、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4個專業,選出主要課程,確定必修課和選修課。目前,各專業均開設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習近平新聞思想研究、新聞採訪寫作、廣播電視編導、影視后期制作、攝影攝像等8門主要課程。

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黃山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開設了報紙採編實戰訓練、新媒體採編實戰訓練等專業實踐課程,以及與地方接軌的旅游新聞寫作、旅游風光片創作、地方戲劇創作等課程。此外,該學院還推出了針對教師的授課參考,規定了每節課講授、討論、寫作、答疑、講評的具體時間要求。

“我每次課上都會圍繞社會上的新聞熱點,讓學生們分享個人觀點,然后進行點評指導,最后由學生根據本節課內容展開討論。課下還會指導學生自己做微信公眾號、制作短視頻等。”執教新媒體方向課程的教師閆朋輝將該學院的教學改革理念融進了自己的課堂。

自2015年開始,黃山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推出了畢業論文改革措施,畢業生可以選擇以深度報道、電視短片、微電影等在校期間創作的作品參加畢業答辯,各專業的學生還可以自主選擇參加其他專業的答辯。

實踐教育

全方位提升應用能力

“幾年來,我院學生就業率都在98%以上,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何村表示,“通過4年來的實踐,我院聘請校外專業人士開設實踐課堂67個,建設實踐團隊171個,實踐課堂和實踐團隊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4年9月,該學院被黃山學院確定為首個應用型人才培養試點院系。4年來,學院爭取學校投資3000余萬元,建設了綜合虛擬演播廳、綜藝演播廳、廣告攝影棚、攝錄像實訓室、全媒體實訓室、播音專業教室等省內外一流的實訓室。同時,建設微電影基地、電視台、攝影基地等學生實習實訓平台,學生可以隨時參與實踐學習。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了解到,自學院成立以來,各實踐團隊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共拍攝微電影400多部,參加各類專業賽事100多次,獲獎100余項﹔400余名學生加入省級、市級專業協會,如安徽省影視評論協會、黃山市攝影家協會、黃山市舞蹈家協會等。

“我在報紙實踐中,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去挖掘一個新聞事件,以及把在課堂上學到的新聞採寫、報紙編輯知識用到報紙制作中。”作為校報負責人,2016級新聞學專業的袁津津收獲頗豐。據了解,為了提升學生的採寫編能力,該學院還開發建設了實訓網站4個、微信公眾號13個。

多方合作

共創多贏局面

打開文化與傳播學院官方網站的學院概況一欄,可以看見黃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委、報社、電視台、社科聯等單位領導的名單。這是該學院成立的安徽省首個由用人單位組成的院務管理委員會,由相關行業專業人士組成。院務管理委員會對學院的發展、改革等重大問題參與意見,並以用人單位的需求對學院進行指導,是與地方社會各界建立穩定、全面、緊密合作的橋梁和紐帶。該學院還分別在電視台、報社等單位建立教師工作站,培訓雙能型教師,並聘請媒體專業人員擔任學院客座教授。

為進一步加強合作,該學院還與地方合作創辦了黃山市文化委大學生藝術團、《黃山日報》大學生生活專刊、黃山市攝影家協會大學生攝影基地、安徽電視台“達耳聞”大學生基地、中國微電影網大學生基地、黃山舞蹈家協會大學生基地和黃山市旗袍協會大學生基地﹔組建網易安徽大學生記者團、黃山新聞網大學生記者團、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媒介素養研究基地——安徽媒介素養研究教育實踐示范中心﹔引進騰訊黃山頻道進駐校園,讓學生不出校門就可以參加實習實訓。

同時,該學院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積極支持合作單位的發展,為地方提供服務。如為黃山市培訓新聞記者、評選新聞作品,利用綜合演播廳為黃山電視台錄制綜藝節目,為安徽、山東、江蘇等縣級電視台作學術講座,還與歙縣電視台簽署協議合作拍攝微電影等,並為共建單位提供拍攝設備等支持。

服務地方

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如何培養文化傳播類學生在藝術創作中承擔社會責任?教師必須堅持立德樹人,將社會責任融入課堂。”何村表示,“我們組建的這些實踐團隊,堅持深入社會採風、體驗生活,堅持深入農村開展社會調研,堅持到農村中小學支教。”

該學院組建的大學生藝術團和大學生話劇團、大學生旗袍隊,多次參加當地政府的大型演出和“三下鄉”演出﹔大學生攝影實踐團隊深入鄉村拍攝﹔大學生融媒體實踐團、大學生電視台活躍在城市鄉村﹔大學生“三農”實踐團隊撰寫了農村社會調查《鄉村紀事》。學院服務農村、服務百姓的舉動,廣受當地群眾的好評,也多次被媒體報道,被贊譽為“黃山大學生亮麗的風景線”。

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宣講團堅持4年為鄉村小學宣講媒介素養知識,指導小學生創辦報紙、小學生電視台和廣播台。“這兩年,我感覺那些孩子尤其是留守兒童容易在網絡誘惑中誤入歧途。看到農村孩子對媒介素養知識的需要,我心裡有一種使命感,想教會他們更多東西。”2015級新聞學專業的范歡送以使命感評價自己在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宣講團的經歷。

學生通過服務地方的機會,踏上了社會的大舞台,並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學會承擔社會責任。黃山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在短短4年的發展中,正以學生的一個個獎項、學院的一個個榮譽証明著這條專業改革之路的價值所在。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