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平台伸出"橄欖枝" 期盼權威媒體加入合作

運營規范的自媒體平台有助內容傳播力提升。資料圖片
隨著信息傳播技術的發展,傳統媒體、新聞網站、移動網絡信息平台成為新聞信息傳播的三大渠道。進入新時代,移動網絡信息平台又呈現出高度依賴頭條號、百家號等自媒體平台提供內容的特點。面對傳播手段的創新發展,權威傳統媒體需要及時了解自媒體平台的特點、需求,以及自身對自媒體平台的重要作用,積極主動開通自媒體平台公眾號,大力優化內容生產發布機制,不斷增強編輯記者能力,進一步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值得權威媒體重視的是,移動網絡信息平台的新聞等資訊,目前越來越倚重頭條號、百家號、大魚號等自媒體平台供給內容。這些原創內容很多受到自媒體平台等方面的版權保護,具備“獨家”特質,因此吸引了更多信息平台來購買、更多用戶前來閱讀。自媒體平台正在加速改變新聞信息傳播渠道格局,其經歷了2014年—2017年的海量原創作者支持發展期后,目前正期盼權威媒體全面加入合作,全力爭取權威媒體提供優質內容等方面的支持。在這一階段,權威媒體也需要重視新聞信息傳播手段變化,樹立自媒體意識,嘗試新的路徑。
自媒體平台有需求
此前,自媒體平台迎來飛速發展期,不少研究機構、行業專家分析,2018年這一趨勢將繼續。4年的發展,自媒體平台爆發式流量吸引也催生了大量受到移動用戶歡迎的原創個體。在當下和未來,這些自媒體平台將會在獲得權威內容支持方面下大力氣。權威媒體本身就是優質的信息源,新聞信息傳播中內容為王的道理即使在移動端也未曾改變。
臉書等國外自媒體平台在近期加大了對權威媒體生產內容的流量支持,從最近國內不少自媒體平台的頻繁動作,也不難看出自媒體平台在爭取、扶持權威媒體生產內容的趨勢。2018年年初,在2018百度百家號內容創作者盛典中,百家號面向新聞媒體等群體公布了超級頻道等計劃就是很好的例証。
角色“互換”顯變化
其實,移動網絡資訊平台通過自媒體平台吸引原創作者,其本質是在移動網絡上,對一直存在於權威媒體中的通訊員機制進行了優化。進入移動網絡時代,因為技術原因以及閱讀時間有限、內容吸引力不足等用戶體驗方面的原因,權威媒體等原有受眾群體集中到了知名資訊客戶端、瀏覽器上。相對而言,這些客戶端等平台在新聞信息傳播渠道上充當了“權威媒體”的角色,而權威媒體則成為“通訊員”。
信息技術和傳播結構的變化,需要權威媒體從業者及時轉換思維,在工作上既得干好編輯記者,又得當好傳播先鋒﹔在採編稿件時既要考慮本單位用稿需求,又要清楚了解知名APP用稿習慣。自媒體大行其道的時代,權威媒體及其編輯記者需要及時認清現實狀況,科學進行角色定位。
借力發展擴優勢
為適應移動互聯時代,此前,搜狐進行了體制改革,移動媒體部和新聞中心合並,形成了生產端和分發端組成的大新聞中心,更多搜狐新聞內容演化成移動產品,出現在搜狐新聞客戶端、手機搜狐網等移動傳播渠道上。
從這一舉措不難看出,曾經在搜狐新聞客戶端、手機搜狐網、PC端搜狐網編輯、發布新聞的各個機構目前成為一個大型綜合部門,搜狐號上的同一件原創作品可能會同時登載在手機搜狐網、PC端搜狐網、搜狐新聞客戶端上。大魚號也一直向原創作者宣傳“一點接入,多點分發,多重收益”,也就是說,不管是個人創作者,還是包括權威媒體在內的專業機構,在大魚號上投稿,優質內容可以分發到UC瀏覽器、優酷視頻、土豆短視頻等阿裡系客戶端上,更可以獲得多個客戶端給予的稿費。
這對權威媒體這位“通訊員”來說是一件好事,不必到每個知名移動網絡資訊平台去投稿,隻需要在這些阿裡系、騰訊系等推出的自媒體平台上開通公眾號,便可以實現同時向其擁有的多家知名移動網絡信息平台推送優質內容的目的。在這一點上,權威媒體當前雖然在信息傳播渠道上失去一定的優勢,但是專業的內容生產優勢沒有失去,擺正位置、借力發展,正是擴大優勢的關鍵所在。
進駐平台看差距
自媒體平台蓬勃發展對權威媒體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進入新的傳播時代,互動成為主題之一,這進一步讓讀者成為新聞生產的決定因素,也讓媒體之間的互動、互助成為必然。
讀者想盡量多地閱讀自己關心的新聞,人工智能等也正在用戶分析上不斷發力。同時,也對權威媒體及編輯記者提出了要求,即要更多地站在讀者角度進行內容制造,實現新聞價值,擴大媒體影響力。舉例來說,多家權威媒體對同一典型人物採訪就需要“比學趕超”,隻有寫出更優秀的稿件,才能更快、更多地被“人工智能+編輯審核”機制推薦給讀者。
其實,不管是自媒體平台,還是權威媒體,現在和未來都會努力做同一類事,即努力搭起以優質內容生產為主導的公共平台,吸引各方資源,聚合發展之力,讓新聞產品能夠直接發布,還可以作為素材開展二次、三次甚至更多的加工,最后利用矩陣發布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從這一點來講,未來,這一類公共信息收發平台的產生是信息傳播技術和機制在新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