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口碑爆棚 全員演技在線徐崢哭戲最多

徐崢
由文牧野導演、寧浩監制、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前日在上海電影節舉辦“千人超前點映”。主演徐崢、王傳君、譚卓、章宇、王佳佳悉數亮相。這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受到了觀眾的熱烈追捧,不少人感動落淚。主演譚卓也是第一次看片,見面會上她幾度轉身抹淚,無法發言。徐崢緩和氣氛說:“譚卓還沒從電影裡緩過來,我就比較有經驗,自己先多看幾遍做好心理建設。首映是值得高興的事情,非常感謝大家的肯定。我們經常說韓國電影、印度電影關注社會,有批判和深刻的反思,現在國產片有了這部《我不是藥神》,希望它能給中國觀眾帶來更大驚喜。”
A
用商業片形式
講述現實困境
寧浩監制,徐崢主演,但《我不是藥神》並不是一部純喜劇,導演文牧野為影片注入了現實意義。徐崢說:“這部戲是一部正劇,只是在表演上借用了喜劇的元素。故事講的是這個人物的成長和救贖,最終的訴求是希望感動觀眾。”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徐崢飾演的程勇開了一間小店賣印度神油,錢包沒幾個錢,老婆吵著鬧離婚,父親又生病住院……這時,王傳君飾演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呂受益找到他,請他幫忙在印度代購治療白血病的廉價藥。程勇逐漸走進白血病患者的圈子:跳鋼管舞養活白血病女兒的單親媽媽、從農村來到上海打工的小伙子黃毛、會說英語的劉牧師……
拿到印度藥的獨家代理權之后,程勇變成了暴發戶,但他的出現也威脅到醫藥公司。一邊是代購“假藥”帶來的巨額利潤,同時也伴隨著鋃鐺入獄的風險﹔另一邊是眾多病友的生命,一旦斷藥他們的生活該如何繼續?病人的生存困境、藥販的道德困境、警察的執法困境、醫藥公司的商業困境……《我不是藥神》用商業片的方式,呈現出現實世界的種種矛盾。
文牧野說:“我在創作時的最大感受是一定要樂觀、正面,微笑面對生活中所有的苦難,無論何時。”電影結束后,片尾字幕滾動——2002年慢粒白血病存活率為30%,2018年提升到85%。拯救慢粒白血病的天價藥被納入醫保,2018年國家對抗癌藥品實行零關稅。
B
題材雖不輕鬆
但可看性很強
《我不是藥神》的題材並不輕鬆,但影片可看性很強,前半段充滿喜劇色彩,但后半段非常催淚。程勇的變化是劇情主線,作為販賣印度神油的小店主,他代購印度藥原本只是為了賺錢,但一系列事件發生后,程勇變了。有一天,他問患有白血病的黃毛:“你是不是挺瞧不起我的?”對方答:“是。”但后來又補充了一句:“以前是。”
每位演員在片中都有特別閃光的片段,徐崢作為絕對主角貢獻了突破性的表演。《我不是藥神》是他從影經歷中哭戲最多的一部電影,“我要特別感謝戲中的小伙伴,我不擅長哭戲,哭不出來的時候,他們一直在一旁陪伴我,看到他們我就特別感動,大家在電影裡看到的眼淚,有一部分他們的功勞”。為了演出白血病病人的狀態,王傳君瘦身20斤,讓人幾乎看不到《愛情公寓》中關谷的影子。一場在病榻上的戲,他熬了兩天沒睡覺、面容枯槁,最后呈現的效果看得觀眾特別揪心。
譚卓飾演為了救白血病女兒在夜店跳鋼管舞的女郎,片中有一段20秒不到的鋼管舞戲,譚卓練了一個半月,導致膝蓋永久性損傷。在前幾天舉辦的“藥你笑”主題發布會上,譚卓自稱變成了“殘疾人”,“后來我和周一圍在活動上碰見,他聽到這個消息,突然就哭了”。周一圍飾演的警察,也是程勇前妻的弟弟,當他了解到藥販和病人們的遭遇后,他對上級說:“對不起領導,我辦不了這個案子,所有責任由我一個人承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