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用數據“讀懂”觀眾 精准宣發瞄准目標人群

2018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已經突破300億元,用時167天,比去年提前35天。同時,中國電影市場正在逐步縮短與好萊塢的差距。
“伴隨著‘互聯網+’和整個移動互聯網技術革命,中國電影行業在快速起飛。”貓眼娛樂首席執行官鄭志昊表示,過去幾年裡,無論是在線選座購票還是點映預售、影片媒體宣傳路徑,互聯網平台的深度融入對電影產業產生了深刻影響。
作為互聯網+泛娛樂服務平台,貓眼在過去6年裡深度參與並見証了中國電影產業的成長,也走出了一條不同的發展道路。
解碼票房 解行業之困
互聯網、大數據能為電影產業做什麼?貓眼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舉辦的2018合作伙伴大會上,圍繞產品、數據、平台資源、運營體系等進行了全方位解讀。
用鄭志昊的話說,“新技術的價值就在於為行業賦能,真正幫助大家解決產業發展的問題。”
比如貓眼產品負責人彭祎宇分享的一組數字:迄今為止,貓眼用戶已經打出了將近3億次電影評分,積累了超過1.3億次“想看”記錄。這些海量的評分數據、觀眾消費行為和消費偏好大數據,就能幫助從業者真正“讀懂觀眾、解碼票房”。
這樣有價值的數據在貓眼平台還有很多。據貓眼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劉鵬介紹,映前熱度和映后口碑是決定影片票房的兩個關鍵因素,而貓眼“想看數”作為衡量影片熱度的一項關鍵指數,越來越受到業內重視。
為此,貓眼研究院衍生出兩項專業服務——貓眼調研和貓眼試映,協助片方、發行方理性判斷並有效提升影片映前的熱度和映后的口碑,為影片從制作階段到宣發階段提供更科學的參考依據。
圍繞著影片市場運作過程中從業者普遍關心的關鍵問題,貓眼專業版也提供了全方位數據服務:不僅包括電影實時票房、票房預測,還有預售數據回溯、排片數據查詢、出票數據和營銷費用數據查詢等功能,可提升行業的理性決策力和執行效率。
“用智慧的工具解讀數據,是降低用戶理解成本、提高宣發效率,幫助好內容更好觸達觀眾的最有效的方式。”彭祎宇表示。
精准宣發 瞄准目標人群
中國電影產業高速發展的背后,也為每一個從業者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和龐大的人口規模,怎麼在最短的時間內觸達電影目標人群,這是所有電影從業者面臨的一個共同挑戰,也是貓眼致力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貓眼票務業務負責人蘇丹指出。
事實上,貓眼不僅僅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票務平台,依托美團吃喝玩樂、騰訊社交娛樂兩大生態系統,以及美團、點評、微信、QQ、格瓦拉等優勢流量入口,貓眼擁有超過2億購票用戶,可覆蓋10億泛娛樂潛在消費人群,這也意味著電影宣發借力貓眼平台可實現最廣泛的觀眾觸達。
除了龐大的用戶群和海量的線上流量資源之外,貓眼建立了一個規模龐大的線下內容分發渠道。貓眼運營負責人趙岩透露,通過6年積累,貓眼已經與超過8500家影城建立起了密切的業務合作關系,目前貓眼的地面營銷網絡已經覆蓋全國137個城市460多個核心商圈,實現了一、二線城市全覆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貓眼基於校園建設起來的營銷渠道。
眾所周知,校園已經成為影視流行文化的陣地前沿,學生群體更是主力觀影和口碑傳播人群。誰贏得年輕人,誰就贏得未來。而貓眼已經與400多家高校建立起合作關系,可以結合各地文化特色及校園特點,舉辦風格迥異的主題電影活動。
在影視項目市場運作中,宣發動作是否真正有效落地,是票房成功的重要保証。為此,貓眼也投入大量技術成本開發了在線系統。比如基於平台大數據推出的一站式宣發平台“貓眼熱點通”,可連接線上線下資源,打通吃喝玩樂的不同場景、不同玩法,助推高效精准的營銷投放。
正是基於線上線下豐富的營銷渠道以及高效的在線宣發業務系統,貓眼在支持《捉妖記2》《后來的我們》《重返狼群》等影片宣發過程中,有效推動了影片熱度和映后口碑維護,實現了觀眾觸達和高效的票房轉化。
“面對廣闊的市場、多樣化的人群、多元化的觀影趣味,我們認為高效、精准、透明一定是未來宣發的主流趨勢。”蘇丹說。
鄭志昊進一步表示,從票務平台升級到一站式服務平台,貓眼志在持續構建平台能力,為電影產業工業化、數字化、網絡化注入更多創新動力。
“未來伴隨著貓眼的合作開放,這些平台能力和資源將被釋放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在中國電影產業即將彎道超車的歷史時刻,貓眼希望成為產業加速器和行業探路者。”鄭志昊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