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5期

慢綜藝節目的中國故事構建及發展策略探析

——以湖南衛視《親愛的客棧》為例

羅  琦
2018年06月28日14:33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2017年,湖南衛視慢綜藝節目《親愛的客棧》獲得高收視。節目以劉濤、王珂夫婦、闞清子、紀凌塵這對情侶和陳翔五位嘉賓在瀘沽湖畔經營一家客棧為主要內容講述故事。故事敘事留白,節奏舒緩,畫面清新,以精英文化觀照當下,力求營造治愈系風格。此外,節目借助網絡平台打造正能量話題,講述中國故事。慢綜藝在發展時應注意保持真實的品格,凸顯中國文化,注重中國故事的品牌打造與國際傳播。

關鍵詞:慢綜藝﹔中國故事﹔湖南衛視﹔《親愛的客棧》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5-0106-03

一、節目介紹

2017年下半年,湖南衛視慢綜藝節目《親愛的客棧》繼續《向往的生活》和《中餐廳》的熱度,展現了高收視。數據顯示,自十月開播,微博提及量始終位居在播綜藝之首,高達40多億次。節目以劉濤、王珂夫婦、闞清子、紀凌塵這對情侶和陳翔五位嘉賓在瀘沽湖畔經營一家客棧為節目的主要內容,講述故事。節目組在39天拍攝時間裡,採用70多個機位,跟拍90多個人,為觀眾展示了山水間的人文情感。節目以原生態場景記錄式的觀察體驗,一改傳統綜藝理念中對於場景、人物、語言、規則等地預設,該節目人物關系明晰簡單,任務單純,拍攝地純粹寧靜,帶領著觀眾重溫喧囂都市中逐漸遺忘的美好,一起找回因忙碌而疏遠的生活。一直以來,湖南衛視的節目在講述中國故事和傳播國家形象方面體現了重要價值,2017年,湖南衛視主推的一系列慢綜藝節目更是擁有觀眾高度認同感,體現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以敘事見長的慢綜藝節目能夠凸顯中國民族文化,樹立和傳播中國形象,講述中國故事。

《親愛的客棧》(以下簡稱《客棧》)中,五位嘉賓分別代表著年輕情侶、中年夫妻以及單身青年三類群體,對應著婚姻家庭生活狀態中的不同屬性。而具體到每位嘉賓來說,性格又各有差異。劉濤是觀眾熟悉並喜歡的一位女演員,在節目中擔任老板娘的她繼續延續《花兒與少年》中不停做事的風格,在節目中被稱為“陀螺濤”。王珂,一位對妻子疼愛的男人,跟劉濤一起被稱為“回甘夫婦”,擔任老板一職。闞清子和紀凌塵這對情侶,在節目中被稱為“清塵CP”負責客房服務,再加上陳翔擔任客棧管家,一個親愛的客棧就開始了20天的營業。

二、故事構建

(一)故事敘事留白,節奏舒緩

慢綜藝節目在故事構建方面,通常敘事留白,節奏舒緩,讓人物情節盡量自由發展,在畫面上一般以畫面簡潔與清新淡雅為影像風格,沒有太多花字與特效的呈現。不難發現,《客棧》呈現出以紀實為主的紀錄片的痕跡,同時,在節目中又有故事片的形態。不同於都市快節奏中的情感關系,在《客棧》裡,人與人、人與事的關系都變得簡單而純粹,沒有太多懸念與沖突。“回甘夫婦”讓觀眾窺見了當下彼此熟悉卻日漸平淡中年夫妻的生活,而他們的相處模式似乎能給觀眾一些啟發與感悟。默契在“回甘夫婦”生活中隨時發生,節目將人物的動作與細節都記錄下來,讓這種情感在每一個鏡頭中傳遞,將人物形象符號化,增強了代入感,產生共鳴。從安靜少年易烊千璽、活潑貼心的楊紫到計劃求婚的情侶、相伴多年的夫妻,在客棧的日常交流中,讓觀眾融入情感。慢綜藝節目帶給觀眾的體驗式傳播,是在節目制作方大規模定制的、充滿陌生感、新鮮感、刺激性的主題和情境中,由明星與普通百姓一起參與任務的完成,度過一段時間並獲得獨特的感受或體驗。在這種沉浸式的感受中,讓觀眾一同走入這種敘事情境,獲得感悟。

(二)精英文化凸顯,關照當下

電視文化通常可分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在傳統的綜藝節目中,大部份綜藝節目體現了人物的個性沖突、任務的艱巨性,觀眾能從嬉笑中感受到大眾文化,如《奔跑吧,兄弟》。主流文化在各種以國家形象為主的紀錄片如《故宮》《航拍中國》中能夠彰顯大國文化。而慢綜藝節目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偏安一隅的精英文化。這類節目以人文關懷為主,畫面精美,更注重主題的細微化、獨特的審美品格和人物形象的精英化。節目通常直擊現實,並通過藝術表達使觀眾形成共情,從而回應當下中國社會共同的價值訴求與情感訴求。

1.主題的細微化

《客棧》圍繞每日的經營展開,接送客人、整理打掃房間、准備一日三餐、採購食材經營客棧與打掃客棧貌似每日的瑣事,然而,這種貌似平淡的生活,卻使觀眾遠離了喧囂的城市與快節奏的生活,帶觀眾沉浸在遠山靜水中。雖是細微化的主題,簡單的人物關系,但節目將人文情感與自然風光交融,亦凸顯了綠色中國的當下時代命題。節目中的人物關系是“中年夫妻+青年情侶+單身青年”,簡單且原生態。慢綜藝節目大多採用紀實性的鏡頭運用,細節化的捕捉。此類節目不同於綜藝節目的鏡頭快速切換,更注重對被攝主體的不打擾,后期剪輯的連續性。沒有劇本的鋪陳,打破封閉的空間,於天高雲淡間讓觀眾感受到一種“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文化意蘊。

看似普通的主題,折射出的正是中國社會的價值取向。每日簡單的勞動,也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完成﹔美好的風景是在身邊的平靜的湖水、遠山,野鴨與蘆葦﹔向往的生活正是與相愛的人在一起過著平凡的生活……中華文化滲透在中國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這樣的慢生活,更加追溯生活的本身,能夠走進觀眾的心靈,讓觀眾探尋生命的意義。

2.獨特的審美性

瀘沽湖素以摩梭人的獨特風俗與秀美風景著名,當地獨特的地域文化更凸顯了節目的主旨:純粹、簡單。慢綜藝獨特的美學風格,能提升觀眾審美品格,滿足當下人們的審美表達方式、契合審美需求。[1]節目的選取地瀘沽湖,自然環境和人文氣息的有機交融,豐富和拓展了節目的意蘊內涵,增強了節目的厚重感。

場景打造順應了當代人們的審美趣味和表達方式。不同於城市的鋼筋水泥,《客棧》的拍攝地選擇了兩層的木質結構房屋。坐落在湖邊的客棧需要乘坐一段時間的水上小舟才能到達,這種客棧本身便帶有一種不流俗、不喧嘩的風格。客棧採用暖色調的原木與通透式的玻璃,白天以自然光為主,在夜晚,藍色的湖水旁呈現出暖色調的小屋,頗具溫馨浪漫之感。湖邊的客棧,沒有鋼筋水泥,沒有車來車往的街道,更是一個觀眾向往的心靈的寄托,是一種置身世外的視覺符號。

客棧外面的湖面形成冷色調為主的風格。湖光山色、天高雲淡,或是一群人在船上欣賞這美景,或是陳翔一個人在船上彈著吉他哼唱,冷色調的湖面與天空,讓觀者在一瞬間仿佛都隨著這開闊的湖面也心情頓感放鬆。不同於演播室內的節目,大量的科技場景燈光舞美帶給觀眾的視覺沖擊,這裡的自然風光摒棄科技的冰冷美學,晨曦、野鴨、星空與輕舟共同打造這極致美景。瀘沽湖的神秘色彩,摩梭舞蹈晚會,凸顯了美麗中國、生態中國和文化中國,深刻觸及了生態中國與美麗中國的時代命題。

3.人物的精英化

如果說傳統綜藝節目是靠情節、互動與競技元素,那麼,慢綜藝節目是以情動人,彰顯情懷。在行動不便的佩媽從幾千裡之外飛過來看望劉濤,為劉濤和王珂夫婦的十周年紀念日慶祝,而腿腳不便的她卻沒有了當年錄制《花兒與少年》時的身影。劉濤為“媽媽”洗腳,並蹲在地上為“媽媽”仔細的擦拭。此時,觀眾已深深感動。鏡頭隨后回放,當年《花兒與少年》中,劉濤腰痛去按摩,佩媽在小店守著她,半夜裡靠牆打盹……鏡頭的回放,使此時的情感得到升華,字幕出現“往后,山河湖海,感情依舊”,讓節目情感噴涌而出,感情的抒發變得更加強烈,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中華傳統美德體現在這種種細節之中。

此外,王珂對劉濤的贊賞讓觀眾時刻感受到這對中年夫妻的甜蜜,尤其是王珂的口頭禪,“濤,你太棒了”時刻出現在觀眾的耳邊。劉濤嘗試著做瑜伽新動作,並叫王珂來看時,劉濤預言她老公又會說她太棒了。果然,王珂進來看到劉濤做的新動作后立刻稱贊妻子“太棒了”。在快節奏的當下,每日出入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人們已習慣將自己包裹起來,不敢輕易表達內心,而在這節目中,讓觀眾體會到了“回甘夫婦”的夫妻之情,“清塵夫婦”的情侶之情,陳翔與王珂、紀凌塵的兄弟之情,還有客棧客人與她們的友情,這種慢下來逃離塵世喧囂的溫情文化,讓觀眾在治愈系文化下得到放鬆與心靈的慰藉。

(三)網絡平台講述故事

不同於傳統綜藝節目的沖突與矛盾,快節奏與跳躍的敘事,慢綜藝節目更忠於進行正能量的引導和打造正能量輿論場。例如,為了客人希望的一場求婚儀式,所有客棧的成員都偷偷地進行准備,為了給女孩驚喜﹔姐弟戀的紀凌塵每天都有哄生氣的闞清子的方式﹔客棧小伙伴們精心籌備老板與老板娘的結婚十周年紀念日﹔在節目的最后,大家悉心為曾經來到客棧的每一位客人挑選一件有意義的禮物……在節目播出期間,交互平台上彈幕和微博討論的話題無關互撕與PK,而是關於這些人物之中的感動與感激。這些弱化明星光環打造正能量的輿論場,彰顯了節目的獨特個性,承載著節目的價值傳遞。湖南衛視慢綜藝節目正處迭代發展中,2017年一季度《向往的生活》和三季度的《中餐廳》已形成了固定的收視群體,同時《我們來了》也成功的將女性真人秀節目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在第四季度雖有各大衛視推出數檔類似節目,如《青春旅舍》和《漂亮的房子》等,但《客棧》能夠在播出時始終保持收視第一的成績,網絡媒體的持續發酵也是慢綜藝節目的助推力。

此外,節目在形式與內容上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節目清新明朗、安靜淡雅,航拍的藍色湖面遠景鏡頭常常用來轉場或是表達節目意蘊,原木結構的客棧房屋讓觀眾仿佛感受到家的溫馨,讓觀眾沉浸其中。更重要的是,傳統的勞作模式、大家庭式的相處、中式庭院、出行代步的木舟等頗具中國傳統特色的視覺符號,營造了一個詩情畫意的意境。意境是中國傳統藝術追求的最境界,節目將地域之美與中國傳統的勞作之美巧妙糅合,實現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並通過情感充沛的藝術表達達成觀眾與節目的共鳴,回應當代社會共同的價值訴求與情感訴求。[2]

三、慢綜藝節目發展要注意的問題

(一)保持真實品格

慢綜藝節目一般主題細微、人物與情節的真實是節目的宗旨。不需要像以往的以宏大敘事為主的紀錄片如《故宮》《大國工匠》和《輝煌中國》,此類作品主題宏大,拍攝地點跨越千裡,常採用全景遠景的極致景別。而慢綜藝節目的這些故事的敘述並不需要宏大的主題,展現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與感悟,隻需帶給觀眾些許感動、力量或啟發,而這些恰恰符合中華民族的傳統價值觀和提倡弘揚的道德標准,給觀眾以正能量。從湖南衛視2018年初的《向往的生活》到第三季度推出的《中餐廳》,再到第四季度推出的《客棧》,主題都細微普通,貌似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卻能吸引觀眾,並保持高關注度。幾檔慢綜藝節目的共性都是對本真的回歸,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碰撞出火花,引導觀眾思考,讓生活慢下來,細細回味。沒有真實為內核,慢綜藝節目便失去了價值。可以預見,接下來兩年,更多慢綜藝節目將在一線和二線衛視推出,保持真實性和原生態的生活體驗和情感展現,不介入,還原生活的本真,將極大滿足當下觀眾訴求。

(二)凸顯中國文化

慢綜藝節目應凸顯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隻體現在詩詞、書信,還有建筑、圖畫、音樂、思想和民俗風情等。《向往的生活》類似於傳統耕作和聚居的模式,《中餐廳》以集體經營、傳播中華美食點名“中”之文化主旨。《客棧》從“客棧”這種傳統中式的稱呼到家庭式手工勞作式的經營方式,無不體現中國文化。與《中餐廳》相比,節目的情節更加純粹,對情節的設定更少,人物的任務也更加簡單,節目中的一山、一水、一屋、一事的單純更凸顯中國傳統文化的淡然與意境。此外,慢綜藝還應追求畫面的精美細膩,保持節目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

(三)構建中國品牌

此外,慢綜藝節目應承載對外影響力的傳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媒體人的期望,在節目轉型的關鍵時期,要增強電視節目的原創力、競爭力,應挖掘獨特的視角和文化題材,立足當下。[3]此外,在今后的慢綜藝節目中,要講好中國故事,應注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梯級開發,挖掘中國文化的獨特細節,堅守主題的正能量,才能在慢綜藝節目的生產上持續發力,運用電視傳播特點並融合新媒體講好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塑造中國形象,增強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 殷俊,劉瑤.“慢綜藝”:電視綜藝節目的模式創新[J].新聞與寫作,2017(11).

[2] 楊賓.文化綜藝類節目的藝術塑造與價值提升[J].現代傳播,2017(10).

[3] 劉俊,胡智鋒.多元類型的“井噴”: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內容生產的新景觀[J].中國電視,2015(2).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