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5期

構建媒介融合語境下傳媒人才培養新模式

劉  楊
2018年06月28日14:49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各領域的要求都得到了提高。在媒體這一領域的也做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國的技術在不斷地進步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對媒體領域的創新提供了技術保障。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各種新型媒體的出現,促使了媒介融合的發展與深入。媒介融合的出現對於整個媒體社會的影響是重大的,不僅是改變了傳統的媒體模式,更是推動了整個媒體界本身生態系統的建設,也改變了媒體界的運作模式。在對在校接受傳媒知識學習的學生來說,也是一次新的嘗試,媒介融合的出現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可以使學生們更加深刻的了解傳媒,並未以后傳媒界的新的發展奠定基礎。在我國,中央已經明確的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全面實現三網融合,基本建立起適應三網融合發展需要的體制和機制。在理論、技術、政策等各方面做出的新變化都要求各高校對新聞專業學員進行人才培養,並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

關鍵詞:媒介融合﹔傳媒人才﹔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5-0153-02

一、媒介融合語境下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專業人士的研究,目前媒介融合下需要管理型、全媒體型、整合型的傳媒專業人士主要概括為兩類:一是能夠對多種介質的媒介平台擁有綜合管理能力的高層次管理人才,在媒體界,媒介平台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新聞類、播音類等,這些都屬於媒介平台,但是其在本質上又存在著差異,由於在媒介的管理中,不能夠將各類媒介區分的太嚴重,所以在多種介質的媒介平台上需要一個綜合管理能力相對較強的高層次管理人員﹔二是能夠運用多種技術工具、掌握各類傳播技能的全能型記者編輯,在整個媒介平台,記者編輯只是屬於一個小的部門或是領域,而傳媒又是多種多樣的,若是每一個傳媒方式都要建立一個專業的記者編輯部,那麼在成本上以及在管理上都是很耗費的,所以,在綜合考慮下,全能型的記者編輯才適合負責傳媒的稿件編輯,所以各高校在記者編輯的專業化教育中,要加強記者編輯的綜合能力,能夠適應各種類型的編輯,從而能更好的在媒介融合的高要求下發展。

比如當今的大數據背景,大數據主要運用於數據挖掘。數據挖掘,又稱資料勘探、數據採礦。它是對已有的數據進行整理,進而發現新信息的過程。此類過程與計算機科學技術有著莫大的關系,即以計算機科學為基礎,然后通過整合、線上分析、檢索,相關專家再系統地進行模式識別,最后來實現以上目標。當今世界一切產業的興起都是以服務大眾為基礎的。所以近幾年的時間中,數據挖掘吸引了一大批信息產業界的極大關注。因為網絡上的大量數據可以被大范圍的利用到許多方面。不過隻有將這些數據整理出來,才能使其變成有用的信息,這些有用的信息才會被運用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比如商務談判、工業生產、市場調研和資源探索等。所以,數據挖掘有很大的利用空間,如果能很好地利用這些數據,就可以更好地服務大眾,給群眾帶來更加方便舒適的生活體驗。隨著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服務模式的出現,軟件紛紛登陸互聯網,延長了電子商務鏈條,形成了當下最新的“全程電子商務”概念模式。也因此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數據與客戶關系管理碩士。新型傳媒人才可以緊扣當今大數據背景,注重將人才培養向大數據靠攏。

二、面向媒體融合的傳媒人才培養模型建構

在現在網絡技術高度發達的背景下,構建傳統媒介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刻不容緩的,為了更好地培養新型媒介人才,可以注重培養相關人員的多方面專業技術。一個人才掌握多種技能,才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多功能一體化的人才也會受到社會的青睞,新興人才要提高網絡信息的傳播速度,擴大信息的傳播范圍,讓更多地區可以快速了解到網絡上的最新信息。此外,還可以培養符合大眾口味的相關專業人員,然后在第一時間運用到傳媒界中,同時,還要在大眾中進一步發展傳統電視媒體的新路徑。多功能型的人才是傳統電視和現代媒體相融合的結果,這一新興媒介人才完成了傳統電視媒體和傳統電視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升級。就目前實施的結果來看,這一轉變對媒介的營銷起了很大的作用,並且使媒介的價值增高。

媒體之所以更新換代,是因為要開始擴展更大的存儲空間,傳統的媒介專員也應該像新型媒體學習。在和新媒體融合的同時,讓傳統媒介專員發揮自己的優勢,進一步搭建快速傳播信息的網絡平台。電視媒介公司可以培養開發電子軟件的專員,這樣可以讓人們在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產品上就可以看到和分享自己想要的資源,這對於媒介的宣傳也有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推出電子軟件可以給客戶更多選擇的機會,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來調整選擇,從而給客戶更豐富多彩的體驗。這樣改革彌補了媒介改革的內在不足。不過此種改革要依靠高質量和高學識的知識團隊,依靠團隊進行保質保量的設計改革才能研發出好的產品。

(一)廣播影視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構成

1.影視類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實踐

要想實踐影視專業的工作室制教學模式,首先應該鍛造導師型的一支教師隊伍。然后根據影視類專業的一些工作崗位特點,構建相應的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重構教師隊伍之后,亟需改變傳統的是師生關系,新型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要不同於傳統的單純傳授,爭取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和教師產生互動。現如今,我國許多高校類影視專業的教師都是畢業之后直接就走上了教師崗位,但是影視類的教學需要很強的實踐性,這樣一畢業就走上了工作崗位的教師不符合配備形式,在培訓形式上有先天的不足,不利於本校專業的深入發展。所以在師資力量和隊伍方面要下功夫整改。例如有些新聞工作是在建立過程中就以教師的師資力量轉化為突破口時,具有實力型教師的教學資源成為工作室教學的主導力量。成立后的工作是可以與挂職單位簽訂挂職鍛煉協議,讓教師定期的去參加培訓。我國近年來已經選派了很多新聞工作室的教師到各個地方的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挂職鍛煉。目前收獲效果顯著。

2.校內實訓基地+校外實踐基地+工作室改革模式

要想構建專業影視類的實踐教學模式,一定要多元立體化地開展實踐教學。不僅要在校內開展實訓基地,而且還要在校外有一定的實踐基地,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踐基地相結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証本學校內專業課程的深入發展。實訓基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進行工作式的改革模式。傳統的工作室中,教師的實踐經驗較少,為了保証新型的工作室摒棄傳統的不足和缺點,在改革過程中要注意教師實踐的重要性。三者共同結合,才能保証培養的人才能適應現如今高速發展的社會,不被社會淘汰。這樣的新型模式的優勢明顯,解決問題的效率也在提高,而且現如今的校內外加工作室改革的模式發展的也相對較好,對處理和解決一般的傳媒問題的問題也比較迅速,所以說未來的發展情景在市場上比較可靠,加上如今全球化經濟的發展,使得媒介系統的推送更加廣泛和全面,這就讓這些新培養的新型人才能夠接觸到國外廣闊的市場,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帶動此項新興產業的發展,以及在該產業的帶動下,還會帶動其他副產業的發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講,新型人才無論是在傳統媒介環境下,還是在融媒介環境下,都能較好地適應工作,解決問題,推動行業的發展。

三、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提高影視類專業實踐教學效果

(一) 建立廣播影視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針對廣播影視類專業這一學科來講,通常是實際經驗的積累遠遠多於理論的掌握,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實際訓練中

了解廣播影視類專業的基礎知識,同時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夠對基礎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所以要求教師在實驗教學也

要加入案例分析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我國長期以來的教學方式都是應試教育,當下學生都比較依賴老師,所以,這就加大了教師的教學難度,不過廣播影視類專業的實踐教學質量非常重要。建立實踐教學質量監控的好處有很多,比如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專業知識,在了解專業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掌握實際的操作和應用。在學習方面上,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強,隻要堅持案例教學方式的長期應用,學生就會漸漸地形成一定的慣性,在不知不覺中具備實踐活動的基本思維。隻要能掌握實踐的基本思路,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時就會事半功倍。[1]

(二)健全廣播影視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措施

監控體系的構建能夠健全廣播類教學的實踐教學質量。對於廣播影視類專業而言,如果想要在特定的教學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最大限度地創作和發揮,就一定要注意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建立監控體系。在專業的實踐過程中都有監督體系的監督,這樣的實踐教學有了質量保証,而且在這個監督過程中,廣播影視類的專業實踐會發生很多問題,通過監控找出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2]所以健全廣播影視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非常有效的。

四、結 語

媒介融合語境的出現與發展,使整個媒介發生了番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媒介受到嚴重的沖擊,使得傳統媒介不斷地接受新的理念與技術,大力的改變原有的模式,以便能順應時代的發展。在媒介模式的改變下,人才的需求也受到了相應的變化要求,綜合型、管理型、全能型人才是當今社會媒介融合下的新要求,所以各傳媒學院要培養更多的人才,就需要改變原有的模式,創新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3]由於媒介更新換代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短暫,大量新興媒介也漸漸走入平民百姓家,導致一些人們開始摒棄傳統的電視媒介,一些傳統的傳媒人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為了不讓媒介消失在群眾的視野中,就要培養新型的傳媒人才,就讓傳統媒介和新媒體相融合。兩者想融合一是時代的需要,另外在網絡快速發展的今天,培養新型傳媒人才也是拯救傳統媒介不得不做的事情。

參考文獻:

[1] 金玉萍,汪建君.媒介融合語境下廣電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路徑[J].新聞戰線,2016(24):102-104.

[2] 李明海.媒體融合語境下高校傳媒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D].西南大學,2017.

[3] 楊翠芳.媒體融合與新聞傳播學課程體系建設[J].通識教育研究,2017(00):84-91.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