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藥神"首日票房破三億 現實主義電影超級爆款誕生?

黃岸
2018年07月06日07:23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現實主義電影超級爆款誕生?

  《我不是藥神》劇照

  《后來的我們》劇照

  昨日,由文牧野導演、寧浩監制、徐崢監制並領銜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正式公映。該片原本定於7月6日上映,自6月30日舉行全國點映以來取得不俗佳績,這也使得片方決定趁熱打鐵,提前公映。上映首日總票房已破3億元,同時,扎實的劇作、題材的突破,演員的精湛表演,讓影片的好口碑在朋友圈迅速發酵,引發全網熱議,不少網友贊其為“一部有良心、有溫度的好電影”。看來,又一部現實主義爆款電影要誕生了!

  平民英雄故事令人感動

  《我不是藥神》是寧浩、徐崢五度聯手、再度進駐暑期檔的重磅作品。影片圍繞一個“藥販子”的經歷展開,生動地描寫了一個小人物的成長故事,同時也加入了深刻的現實意義。片中,徐崢飾演的程勇原本以開小藥店為生,但生意做不好,老婆和他鬧離婚要帶兒子出國,父親又生病住院……一天,他的店裡出現了一位不速之客,患有慢粒白血病的呂受益(王傳君 飾)請他幫忙到印度代購治療白血病的廉價藥。程勇原本一口回絕,最終卻因自己的經濟困境答應了要求。從此,他開始了“代購之路”,並拿下了這款低價藥的中國獨家代理,並與一群患者產生了交集, 程勇的出現讓患者們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他本人的命運也由此改變。

  一邊是不能斷藥的病友,一邊是冒著鋃鐺入獄的危險,程勇要在保全自己還是保全別人之間做出選擇。

  《我不是藥神》是真正意義上的現實主義題材,但卻採用了商業化的類型嘗試,開創性的嘗試,讓影片在有笑有淚、可看性更高的故事中,傳遞出更為深刻的現實意義。

  徐崢所飾演的程勇,從一個利用差價賺取牟利的“藥販子”,到最后變成真正的平民英雄,他爐火純青的演繹尤為加分。更加難得的,是幾位年輕演員的表演也有各自的閃光點。王傳君為了角色傾盡全力,不僅外表瘦到令人認不出,對於病人的狀態臨摹也極致精准,光是眼神都有不同層次:既有命懸一線的無力感,又有身為父親的溫柔和天真。有網友評價他這一次的演技“達到了脫胎換骨的級別”。也有網友表示,近年來王傳君冒險放棄各種能帶來“流量”的角色,“所有不為外人理解的堅持,終於在此刻得到完美釋放”。

  口碑引爆朋友圈瘋狂點贊

  截至昨日記者發稿時,該片總票房已成功突破3億元。與此同時,影片的口碑也持續發酵,在電影評分網站上,該片取得開門紅,一向苛刻的網友評分給出了9分高分,在貓眼售票平台上該片也拿下9.7分,淘票票平台上拿下9.5分。在電影上映之后,朋友圈、微博上,該片的評論也引發刷屏,成為又一部全民關注的現象級影片。

  不少觀眾認為影片質量上乘,劇本扎實、故事動人、表演在線,各方面完成度頗高。還有觀眾認為,電影真正的可貴之處,是其現實的意義大於作品本身:“我們終於有了媲美韓國優質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抱著看喜劇的心態而來,沒想到這麼感人,這是一部有良心、有擔當的電影。” “這部電影記錄了時代的進步,給人以希望的正能量。” 此外,圈內多位演藝工作者也成為該片的“自來水”。導演顧長衛表示:“難得有這樣的電影在銀幕上呈現給大家。”《烈日灼心》導演曹保平則認為:“中國電影已經很少有這種觸及現實、引起共鳴的電影。”姚晨則稱《我不是藥神》是一部熠熠生輝的良心之作:“充滿希望,看到了愛。”

  事實上,早在電影舉行點映時,就已吸引了不少觀眾前去捧場。記者在廣州萬達影院看到,盡管與世界杯比賽直播正面撞期,但上座率依然達七成左右,其中不乏世界杯的主要目標觀眾——年輕男性。在電影放映過程中,上百號觀眾都全神貫注,影廳非常安靜,到了后半段則出現不少啜泣聲。

  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獲觀眾熱捧

  業內人士分析,以此形勢發展,《我不是藥神》票房有望突破30億元,成為又一部現實主義題材超級爆款。事實上,今年上半年,電影市場上涌現出一批質量不俗、獲得觀眾熱捧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這些電影通常與觀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觸及現實,引發共鳴。

  曾幾何時,現實題材的電影被認為是創作上的“死角”,被認為“不夠接地氣”,而現實題材常使用的藝術電影形式也被當成是“票房低”“沉悶、老套”的代名詞。久而久之,不少國產電影開始一味追求視覺特效等重工業發展,最終卻落得隻有畫面沒有靈魂,遭到觀眾拋棄。好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採用商業大片的模式,不僅大大增加了可看性,同時獲得一定的商業回報。這些電影的走紅,証明了中國市場對這一類型電影的巨大需求。

  根據貓眼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最高的前十位裡有三部電影屬於現實主義題材。《紅海行動》以36.5億元排在影史最高票房第二位,《前任3:再見前任》《后來的我們》分別以16.4億元和13.6億元位列總票房排行榜的第五和第八位。

  今年“元旦”檔,“前任”系列最終章《前任3》上映之后廣受歡迎,影片故事很接地氣,以幽默的筆觸書寫年輕人分手后的狀況,成功擊中年輕觀眾的情感共鳴,最終成為一匹真正的票房黑馬。隨后的“五一檔”,又一部“前任”題材的電影《后來的我們》票房也大賣。

  這兩部電影能夠走紅,正是因為擊中觀眾的“前任情結”,盡管這些故事幾乎沒什麼新鮮感,也沒有太大的起承轉合,但偏偏是這些熟悉的故事,才最能觸動觀眾。因為,分手的經歷是大多數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曾經有過、甚至是正在經歷的。由此所引發的“回憶殺”,更容易激發情感共鳴。在多數觀眾看來,這兩部電影的不圓滿結局,反而更為真實地勾勒出愛情的樣子。

  《我不是藥神》則擁有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片中所呈現的是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醫療話題。片中,一位病友追問:“誰家還沒個病人?”“你能保証你一輩子不生病嗎?”有力的追問擊中了觀眾的痛點和淚點:“這是跟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生老病死。”

  印度和韓國也是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多產地。去年以來,多部在國內上映的印度電影深獲好評,幾乎來一部賣一部。因為這些作品不乏人文關懷,填補了國產電影的空白:重男輕女的話題,“學區房”的話題。此外,韓國《素媛》《熔爐》等現實主義題材佳作,近年來也為中國影迷津津樂道。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