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六年斥資7.5億 《阿修羅》黯然撤檔三大疑問

作為今年暑期檔“身價”最高的電影,《阿修羅》於7月15日卻意外發布公告,緊急撤檔。盡管公告中未明確臨時撤檔的原因,但從該片上映以來的表現也能窺見一斑。上映第一天,該片官方微博發文稱遭到“黑水攻擊”,宣稱兩大票務平台給出的評分差別巨大,貓眼隻有4.9分,而淘票票則有8.4分。除此以外,相比《邪不壓正》等同檔期影片,該片票房也並不理想,上映三天總票房不足5000萬元。從遭遇低評分到票房走麥城,這部耗時六年、斥資7.5億元打造的《阿修羅》難道要就此“涼涼”?
緣何撤檔
“經全體投資方決定,電影《阿修羅》將於7月15日晚間22時起撤檔停映。”7月15日下午4時,《阿修羅》官方微博的一則公告,讓該片在上映三天之后,再一次成為業內外關注的焦點。
作為一部耗時六年、斥資7.5億元打造的電影,《阿修羅》緣何會緊急撤檔?在影評人劉暢看來,“關鍵原因之一就是票房”。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阿修羅》自7月13日上映到7月15日撤檔,三天時間累計票房僅為4847.5萬元。而同天上映的電影《邪不壓正》,三天累計票房卻達3.13億元。
“從演員陣容上來看,《阿修羅》既有小鮮肉吳磊,也有老戲骨梁家輝,其實並不輸目前線上的其他影片。再說投資,7.5億元的造價可以說是今年暑期檔最貴的國產電影,但是上映三天這樣的票房表現實在不盡如人意。”資深院線經理孫毅進一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說到底,還是口碑的問題,口碑一直上不來,自然會影響到排片,排片都沒有,哪裡來的票房”。
對於口碑的問題,《阿修羅》的片方其實早有關注。7月13日,電影上映當天,電影官方微博便發布了一條名為“《阿修羅》的8.4分與4.9分,是這個行業的恥辱”的長文,文中表示,“7月13日凌晨,電影《阿修羅》零點場結束,在淘票票和貓眼兩個行業電影平台上,出現了兩個天地之別的映后評分數據,貓眼《阿修羅》映后評分4.9分,淘票票《阿修羅》評分8.4分”。針對此事,北京商報記者聯系貓眼方面,截至發稿貓眼未對此事做出回應。
對於此次撤檔的原因,7月16日,《阿修羅》出品方真鑒影業方面在接受新浪娛樂採訪時表示,撤檔停映並非影片本身的原因,也並不存在“拿回去修改,擇期再上”一說,更多的是貓眼評分等不公正的市場環境所致。
投資陪跑
回顧《阿修羅》上映前片方曾公開喊出“目標票房30億元”的口號,再與如今的緊急撤檔對比,無疑形成鮮明反差,而這也難免會對影片背后的投資方產生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阿修羅》的出品方為寧夏電影集團和真鑒影業,同時還有20家聯合出品公司,包括三十六計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大地時代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微影時代科技有限公司、霍爾果斯強視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等,而該片的發行方則為中影股份北京電影發行分公司、五洲電影發行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
但北京商報記者觀察發現,《阿修羅》背后的聯合出品方,大部分都沒有代表作品。據貓眼專業版顯示,20家聯合出品方中有13家公司的代表作品隻有《阿修羅》一部影片,且其中還有北京中科粒子醫院管理技術有限公司等難以看出與影視行業有較大聯系的公司。而在其余7家公司中,除了大地時代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微影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參與過10億元以上票房影片外,其余5家公司大多隻有2-3部代表作品,且票房都在億元以下,有的影片甚至票房還不到2萬元。
影評人劉賀表示,此次《阿修羅》緊急撤檔后,以后若想再重登院線很難,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基本無法回本,7.5億元投資“打了水漂”是肯定的了。
現階段票房是國內院線電影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此外電影在下映后也會通過將版權銷售給視頻網站、電視台等來獲得版權收入。“《阿修羅》此時選擇撤檔,也算是給自己找了一個相對較好的結果,后面還能再嘗試銷售版權獲得一定收入,如果真的等到出現上映一個月隻獲得6000萬元左右票房的結果后再去找視頻網站,那時估計就連銷售版權都會更加困難”,劉賀如是說。
敗在敘事
無論《阿修羅》的投資方經過哪些深思熟慮后最終決定緊急撤檔,今后又會作何安排,不可否定的是,《阿修羅》的內容受到觀眾較大的爭議。
據豆瓣電影的數據顯示,《阿修羅》的評分僅有3.1分,且在這10989位評價者中,63.9%的用戶隻給予一星評價,共計超過八成的用戶評分在兩星及以下,而評分在四星和五星的用戶隻有3.6%。與此同時,再看《阿修羅》的影評可以發現,不少觀眾均對影片劇情、邏輯等方面提出質疑。有觀眾表示,“有太多似曾相識的元素,吳磊生活的小鎮很像《魔戒》的霍比特村,女主的造型跟《權利的游戲》龍媽如出一轍。可能為了顯示這是一個洋氣的魔幻故事,裡面有眾多外國人的角色,他們全都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這也許是最魔幻的部分”。
除了元素與其他電影似曾相識外,更有不少質疑聲放在故事情節上。中國電影資料館副研究員左衡對《阿修羅》評價道,“不知道在做什麼。敘事、人物、視覺、聽覺,各種堆砌拼接,全無邏輯可講。對文化元素的拆解完全不顧文化常識,重新混搭時也不去自圓其說。所謂大制作大投資的概念,在這個項目上被置換為胡制作、亂燒錢的手段。中國固然需要技術流幻想派類型大片,但現在有些影片的做法,實際上是在毀掉這條道路,弄不好今后很長時間裡既沒有人敢拍,也沒有人敢看”。
據悉,《阿修羅》的導演為張鵬,此人曾擔任《蟻人》、《王牌特工:特工學院》、《沖出康普頓》等影片的動作指導或視覺特效等職位,《阿修羅》則是張鵬的首部導演作品。該導演的從業經歷,也令部分觀眾打著降低對劇情的預期,重點看特效、場景的心理走進影院,但觀眾卻反映,“全片找不到一場有設計感的對戰,每次開打就鏡頭亂晃,幾乎分不清誰是誰,隻看到一伙人混亂地撕扯在一起”。
保利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公共事業部總監劉建峰表示,故事是影片的核心,用鏡頭語言和演員表演來表達故事,觸動觀眾喚起共鳴。特效如果沒有故事作為內核和根本,是沒有用的,或許以前年輕觀眾會為了特效而買電影票,但這一時期已經過去,現在連好萊塢大片也不能僅憑借特效吸引觀眾,因此故事是電影的關鍵所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