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電視劇:市場平淡爆款難覓 創業題材趨於流行

與去年相比,2018年上半年電視劇行業總體趨於平淡,甚至可以用波瀾不驚來形容。當爆款劇盛行發展到頂點之時,相當一部分題材達到需求飽和,許多劇陷入了“高收視低口碑”的“怪圈”。當然,低迷狀態下,相當一部分以精良制作出名的同樣脫穎而出,為接下來的電視劇制作提供了范例與標本。
精品爆款缺席
如果說2017年電視劇市場的突出特色是“主旋律劇獨佔半壁江山,流量精品爆款劇頻現”,那麼2018年上半年相對平淡得多,除卻少數以“高精制作”或“流量當道”出名的電視劇以外,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先看2017年同期,從引爆春節檔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到3月底開播的《人民的名義》,再到被稱為收視黑馬的《我的前半生》,無不贏得了超高的收視率。
再看2018年,從豆瓣評分人數來看,趕在2017年年底播出的《獵場》以86003人進行評分摘得“頭牌”,78515人進行評分的《琅琊榜之風起長林》、57776人進行評分的《九州·海上牧雲記》分列第二、第三名,這與《人民的名義》收獲豆瓣194286人評分的亮眼成績相差不少。提到收視率,2018上半年排名第一的《戀愛先生》僅收獲1.561的平均收視率,甚至比不上周播劇《楚喬傳》﹔而周播劇方面,排名第一的《鳳求凰》收視率僅有0.716。
除卻收視的平淡,2018年上半年電視劇的口碑同樣稍顯遜色。縱觀電視劇的制作流程,劇本是否完善新穎,演員演技是否過硬及與角色是否契合,導演對於劇本、演員的把控與駕馭是否到位,以及宣發是否適宜得當皆是一部電視劇能否成功的條件。而細數上半年的電視劇,幾部話題度較高的電視劇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失誤,《談判官》《極光之戀》因演員演技以及“瑪麗蘇”劇情備受質疑﹔口碑稍勝一籌的《獵場》也因其宣發方式適得其反遭差評。
最直觀的反映便是觀眾的評分,摘得豆瓣評分人數“頭牌”的《獵場》,雖然有胡歌等演員的演技“加持”,其口碑卻不盡如人意。與《人民的名義》8.3的超高評分相比,《獵場》僅僅收獲5.4的評分,匆匆收場。同樣的,《南方有喬木》的5.5分、《談判官》的3.4分、《鳳求凰》的3.5分等無不昭示著上半年精品難覓的現象。面對網劇的“來勢洶洶”,電視劇如何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是制作者們應該多加思考的難題之一。
題材更為多樣化
當然,2018年上半年的電視劇行業較去年相比同樣有其優勢所在。近幾年,國產電視劇跟風現象十分明顯,拿市場趨於飽和的大女主戲(尤其以古裝為代表)來說,自《甄嬛傳》《花千骨》等劇集成為爆款后,古裝大女主戲可謂紛至沓來。《楚喬傳》《羋月傳》《那年花開月正圓》等,無不造成此類電視劇同質化漸趨嚴峻、人物多有雷同的現象。而從2018年上半年播出或是開拍的電視劇情況來看,接下來雖有《扶搖》《如懿傳》《凰權》等待播,但這種情況較往年已然有所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下半年起,霸屏多時的古裝題材電視劇聲勢大不如前,反而是現實題材電視劇逐漸回春,這種態勢在2018年上半年同樣有所體現。古裝劇在2018年上半年整體呈現式微的狀態,不少專家認為,這是電視劇發展向好的一個標志。
雖然2018年上半年電視劇總體呈現“疲軟”的態勢,但在一眾質量口碑等備受質疑的劇集中依然有幾匹黑馬脫穎而出。向來以高品質著稱的正午陽光沒有失掉自己的水准,成功打造了不輸《琅琊榜》第一部的續集《風起長林》。同樣的,海潤影視的《和平飯店》也以其高水准與好演技斬獲豆瓣7.9的高評分,同時為國產諜戰懸疑劇帶來了新的創作思維與創作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近幾年網劇逐漸走向“高精尖”,其同樣給電視劇的發展帶來嚴峻挑戰。而電視劇為了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紛紛選擇與網站合作,實現台網同播,借以搶佔市場份額。在上半年播出的電視劇中,《戀愛先生》《談判官》兩部劇集網絡播放量均破億,可以看出在網絡端,年輕觀眾更加傾向於選擇都市言情題材。而在電視端表現突出的諜戰劇《風箏》,兩大衛視的收視率均排名前三,網絡播放量卻表現一般。可見,更好地定位劇集本身、選擇播出平台、擴展受眾范圍是電視劇行業的課題之一。
創業題材趨於流行
創業劇,顧名思義就是講主人公在商界一路“拼殺”與一生沉浮的劇目,其一向以主人公的成長歷程以及跌宕起伏的劇情吸引觀眾,如觀眾耳熟能詳的《大宅門》《溫州一家人》,以及去年收視口碑皆取得不錯成績的《雞毛飛上天》等,都是創業劇的代表作品。
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契合全民創業的時代特征,2018年上半年的電視劇同樣以反映現實生活為基礎,在創業這個題材上進行了諸多嘗試。舉例來看,幾部話題度與關注度相對較高的劇,如《好久不見》《談判官》《南方有喬木》等都或多或少地涉及了創業元素。接下來,《中國式合伙人》《大江大河》《創業時代》等“旗幟鮮明”的創業劇也將登上熒屏,這是2018年電視劇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與優勢。
總結過去幾部制作精良的創業劇,不難發現大多數作品聚焦底層小人物的崛起,講述大時代中小人物的成長。比如,《雞毛飛上天》講述了一對夫妻在上世紀80年代義烏改革中於商場奮斗的故事﹔《溫州一家人》同樣涉及草根創業。對比這些經典劇集,今年上半年備受關注的創業劇紛紛“拋棄”了懷舊風,不再將時間背景聚焦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而是關注當下,講述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人物的生活經歷。《好久不見》從房地產與互聯網兩大元素入手,講述年輕人的創業之路﹔而《南方有喬木》則首次展現了“高新輕”的無人機行業。
並且,這些劇目都選擇創業融和言情,用創業增加專業性與內涵,用言情增加趣味性與看點,增加受眾對創業題材的關注度。當然,在創業劇內容的塑造中,應把握好言情元素的度,切忌打著創業的旗號卻流於表面,無法逃脫偶像劇的“旋渦”。
誠然,2018上半年的電視劇市場相較平淡,但在互聯網時代,年輕的受眾群體對於網劇的趨向,上半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選秀節目以及世界杯賽事的分流等大環境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
2018年國產劇的下半年戰場已然拉開序幕,多部創業題材電視劇以及《扶搖》《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凰權》等自帶話題、熱度的劇集即將相繼開播,2018年電視劇市場最終戰績如何,拭目以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