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功夫電影:保持現實主義觀照

李雪昆
2018年07月26日13:53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功夫電影:保持現實主義觀照

  成龍電影已成為中國功夫片的代表符號之一。資料圖片

  7月22日晚,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大同市人民政府、成龍國際集團共同主辦的第四屆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在山西大同落下帷幕。雖然一場有關功夫電影的盛宴已經“散席”,但有關功夫電影的話題卻沒有停歇。

  電影是城市的名片

  “電影與城市之間的關系構成了電影史上最富有意味的話題之一”,當談起電影對於城市發展的帶動作用時,作為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的發起人,演員成龍表示,“前幾年韓劇流行的時候,有多少人專門到韓國去旅游。直到現在,每年都會有影迷到電影的外景地合影留念。因此,電影對一個城市的影響非常大。希望更多城市支持動作片、文藝片的拍攝,相信一定會給城市發展帶來不同凡響的影響。”

  “電影是城市的名片。”演員黃曉明表示,好萊塢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周邊產品,包括各種樂園的建設,中國城市在這方面還有很大潛力,“電影的潛力代表著文化的潛力,文化的潛力代表著旅游和城市的潛力,我希望,每個城市能夠更加注重自己的名片和文化。”

  導演丁晟更是從自身經歷出發,認為城市、家鄉是電影人的靈感源泉,“我拍了8部電影,其中有3部是在我的家鄉青島拍攝的。城市的景觀、氣質和人是一體的,當我站在青島的某一個街道或礁石上,靈感就會突然發散出來。”

  理解電影對於城市形象的提升作用,在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看來,還是要回歸到“文化自信”這一核心支柱上來,“一座城市應該從自身的歷史文化出發,找到符合時代表達、國際表達的內容,真正拿出文化自信的力量,就一定能吸引電影創作者的關注,資金和人才也會隨之而來。”

  “電影彰顯了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是世界范圍內跨文化交流,沒有語言障礙的溝通方式。電影史也是城市發展史,一座城市抓文化建設不抓電影那是最大的失誤之一。”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理事長明振江說道。

  成龍電影塑造平民英雄

  作為本屆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的重要環節之一,“龍”影40年——成龍電影現象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成龍電影的中華文化品牌與國際影響力的形成與發展”“功夫電影對中國電影走出去的引領作用”“功夫電影對中國電影的藝術繁榮與行業發展的推動作用”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為功夫電影的傳承和發展帶來了新的視野和思考。

  或許成龍已不僅僅是一個名字,更是一個符號,他是中國功夫、中國動作電影的代表。談及今時今日關注、研究、探討“成龍電影現象”的重要意義,1905電影網董事長李瑋認為,“如果說成龍電影作品是用純粹、直接、獨特的動作特效,表現了平民英雄精神,表達了樂觀進取、堅持自己的人生態度,那麼,成龍電影現象是通過極限的動作電影精神風貌,跨越了語言的障礙和文化的隔閡,以華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征服了全世界。”

  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張頤武看來,成龍引領了海外華語電影的文化回歸。他認為,以中國為主體重新講中國故事,這是成龍近10多年的創作核心,他的作品和中國本土觀眾建立了堅定的、緊密的、有想象力的聯系。成龍電影証實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是他給中國電影人最大、最重要的啟示。

  “半個世紀以來,成龍電影在中國文化對外傳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副院長賈磊磊認為,成龍用動作的、喜劇的、娛樂的方式傳達了社會的正能量,體現了國家的正價值。成龍所塑造的銀幕形象和公眾形象,共同構成了夢想成真的中國故事,這個故事的主題既包括努力奮斗、不斷進取的核心內涵,還包括扶危、救助眾生的人道精神。其善於用戲劇化的程式削減暴力的殘酷性,用自己的表演方式影響、改變著世界電影的動作呈現方式。

  “喜劇相對於悲劇來說,其實是一種更容易打通不同民族文化的語言。”《中國銀幕》總編輯陳航認為,成龍電影正是通過動作喜劇創造了一系列平民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讓西方觀眾通過功夫看到了中國普通人的精神面貌和情感方式,在擁有功夫的平民形象中成功地融入了中西文化,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從中帶入了自己的情感,這是成龍電影取得世界影響力的重要原因。

  功夫電影立足中國文化

  “如果功夫電影要走出去,唯有立足中國文化,我們當代的中國故事才能走出去。”這是與會者所達成的共識。

  作為本屆電影周評委會主席、香港著名電影人吳思遠表示,功夫電影是中國的名片,“動作片很容易讓全世界人接受,對我們中國的文化、武術精神是一種無形的推廣,如果我們中國的動作片不僅能展現動作打斗,還能把中國文化傳承、武德放在電影裡面,對中國文化的推廣將發揮極大的作用。”

  功夫動作電影是中國電影文化中的一道獨特風景。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鴻認為,因為李小龍、成龍等一批電影人,把“中國功夫”這個詞語普及到了世界各個國家,對傳播中國文化有重要的作用。全世界被觀眾認可度最高的中國電影類型仍然是功夫動作電影,在國際傳播中這一特性更為明顯,北美電影市場上中國電影票房最高的10部電影中有8部是功夫動作電影。

  功夫電影對中國電影藝術繁榮和整個行業的發展推動作用一直都在,但功夫電影為什麼又總是面臨很多爭議?對此,《中國電影報道》欄目總編輯宋子文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其文化地位不高。功夫電影在香港雖然是整個市場的支柱,但是影評界、輿論界對它都是看低的。“到上世紀90年代后期,大家說功夫電影已經沒落了,武俠電影也要消亡了。明明這才是中國電影的文化財富,我們卻寧願丟棄它。有人說我們想要比肩好萊塢,拼資本、拼技術,但是這些人成功了嗎?真正重新開拓中國電影市場的恰恰還是傳統的功夫動作電影,讓中國電影看到了未來更多的可能性,這才是我們中國電影藝術繁榮與行業發展最重要的一次推動。”

  其實,功夫電影在當下已有走向衰弱的跡象,對此,《文藝報》藝術評論部主任高小立分析其原因時表示,一方面是目前功夫電影接地氣不夠,如何保持現實主義觀照,更多地和百姓的審美相契合,這是未來功夫電影需要思考的。另一方面,高科技的出現在推動電影工業發展的同時,也會帶來功夫電影同質化的問題,距離成龍電影中的個性化功夫漸行漸遠。此外,中國的功夫電影業要想走向世界,還是要立足中國文化。功夫電影是具有強大基因優勢的,與中國東方道家、儒家等思想水乳交融,其體現東方哲學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對世界觀眾都有天然的獨特吸引力,這也是未來功夫電影發展的方向。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