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新媒體爆款
每一下點擊的背后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勾起他們的閱讀和傳播欲望,需要更加個性化的內容。如何抓住用戶?不僅要搞清楚用戶是誰、喜好是什麼,更重要的是了解手中的“武器”能夠提供什麼、能否吸引用戶。
“今天,停下一分鐘,為英烈默哀”“和平是因為有他們守護,勇敢的他們值得我們銘記”“這一分鐘為英烈默哀,讓英烈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2018年清明期間,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寫下了這樣的語句,並晒出了為英烈默哀的照片。
打動網友,令其完成一分鐘默哀的,是由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融媒工作室制作的H5——《今天,請給他們一分鐘》。清明當日上線后,短短3天時間,1398萬名網友通過H5為英烈默哀,包括世界冠軍、知名電競界人士等大V,由此引發的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5億次。
這個“爆款”正是中國青年報特色的“中央廚房”——“融媒小廚”烹飪出的“大菜”。
啟航:謀劃創意之舟
策劃先行,是融媒體報道區別於傳統媒體的重要特點,也是“爆款”的起點。
“清明祭英烈·共鑄中華魂”是共青團中央和中央網信辦主辦的活動,今年清明,已是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融媒工作室連續第四年承制移動端產品。此前3個作品都激起了不小的“水花”,總點擊量超過了一億次。
珠玉在前,壓力可想而知,但這些早已被團隊消化為打造“爆款”的強大驅動力。真正的挑戰在於“清明祭英烈”話題的特殊性——祭奠英烈的方式是比較有限的。在前幾年的作品中,向英烈獻花、為英烈墓碑描金、點燃傳遞革命火種等交互方式已用過,留給新作品的空間幾近於無。大家心裡都明白,清明節的作品每制作一次,就意味著一條路被切斷。
“一分鐘”的H5,策劃會卻開了一個星期。
策劃團隊長期“霸佔”著“融媒小廚”工作區的小會議室。有時頭腦風暴到興致高漲,有時為了一個小小的細節而爭吵起來。在一個又一個創意被無情否定之后,空氣中彌漫著近乎絕望的氣氛。
直到一天加班等外賣之時,大家扯閑篇,無意間說到了童年時在烈士陵園默哀的事。火花,就在這時碰撞出來。
為生活和欲望奔忙的現代人,還能否停下一分鐘?能否為英烈停下一分鐘?——大家終於找到了那個精准的用戶“痛點”。
揚帆:抓住用戶之心
成長於Web2.0時代的青年,新媒介素養已然在一個高水平上,與過去傳統意義上的受眾截然不同。麥克盧漢所說的“媒介即信息”,貼切地描述了當前的媒體環境,互聯網這個信息大戶崛起可謂必然。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極大地推動了媒體的發展,也改變了普通人對媒介的認知和使用。以往你可能需要讀報章雜志、聽廣播、看電視,而今,對許多人來說,一部手機就取代了這一切。
毫無疑問,用戶的口味正在變得越來越刁鑽。從技術的角度看,H5是富媒體中的集大成者——文字、圖片、聲音、視頻、VR以及各種基於手機感應技術和新技術接口的交互可能性。
2014年年底,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就開始試水H5這一“風口”技術。起初,隻要圖文尚算合宜,朋友圈就有不少人轉發。但在各種交互的帶動下,用戶隻要看過類似形式的作品,就很難再產生分享的願望。
新媒體技術的更新速度令人驚嘆,新媒體團隊必須不斷“歸零”。我們知道,每一個“爆款”都堵住了下一個“爆款”的路。
如何抓住用戶?許多人的答案可能是搞清楚用戶是誰,用戶的喜好是什麼,其實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了解手中的“武器”:能夠提供什麼,能否吸引住用戶。
過去,我們理解的全媒體,就是在不同的媒介端口上發布相同的內容,最多修改一下標題。結果顯而易見——用戶是不買賬的。
移動互聯時代,瀏覽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的用戶變得清晰起來,其身上有著更加多元化的標簽,將他們當成同質化的“原子”不再適宜,每一個點擊的背后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勾起他們的閱讀和傳播欲望,需要更加個性化的東西。
UGC,即用戶創建內容,是社交媒體的特點。H5等互動性新媒體產品同樣是社交媒體的一種形態。從廣義上來說,用戶創建的內容包括其動作。一個H5的完成,無論是翻頁、點擊等簡單交互,還是游戲性的復雜交互,都可以看作是用戶創建的過程。
基於當前網絡用戶“晒”的特征,“動作”也要盡量具備“可晒性”,挑動用戶的競技心理,刺激用戶完成分享。如“我在xx游戲中獲得了多少分”“我是第xx個人參加了xx活動”等。
顯然,晒“動作”的信息量有限,我們還在努力加深用戶的參與度。比如,請用戶填寫一些個性化信息或上傳照片,或通過答題收集用戶的興趣,生成每個用戶“專屬”的結果,將用戶“晒”的欲望最大化。
以融媒工作室為代表的中國青年報全媒體團隊,不但注重以用戶為中心進行策劃,還攢了一個“測試團隊”,這其中不僅有同事,也包括“線上外援”——各年齡段的親朋好友,在融媒體產品上線前,給予反饋,供制作團隊繼續打磨作品。團隊也非常重視抓住每一個和青年人交流的機會,近距離了解目標群體。
引擎:跟隨情懷的召喚
盡管平均年齡還不到30歲,融媒工作室卻有著中青報一貫的情懷堅守。
今日歲月靜好的背后,是戰爭年代無數先烈的鮮血和生命,是和平時期各行各業平凡英雄的奉獻和犧牲。清明之時,向英烈獻上一份虔誠恭敬的愛心和祭奠,本是一種優良傳統,在時間逐漸被碎片化的今天,卻顯得珍貴異常。
H5作品《今天,請給他們一分鐘》,特別選擇黑白灰為主的色調,強化庄重氛圍﹔文字簡單有力,喚起用戶對英烈的敬仰與謙卑。團隊拋棄“炫技”的想法,烹制出這一洗盡鉛華的純淨之作。
除了對選題葆有敬畏之心,團隊更對H5技術本身有所堅持。經過幾年的發展,融媒工作室的H5技術已經達到較高水平,可以說,市場上很多形態的H5,我們都有能力完成。
亂花漸欲迷人眼,H5業界經歷形態百花齊放、動效競相斗艷后,漸漸落入視頻嵌套的窠臼,一些作品的交互性之弱,令人嘆氣。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融媒工作室卻始終篤信H5的交互性,追求通過H5特色的交互功能來實現與用戶的心靈交流,建立和用戶更強的相關性。
這樣的理念,為一個又一個“爆款”的誕生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十九大開幕當天,我們推出H5的《十九大裡的我》,可以算出用戶被十九大報告提到幾次,為用戶生成專屬圖表,反映其5年的變化,點擊量達300余萬﹔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推出的H5《兩會熱詞點點樂》,模擬喜聞樂見的“消消樂”小游戲形式,將兩會熱詞嵌入其中,點擊量突破400萬﹔2018年春節期間推出H5《新春團聚時刻,AI讓老照片重煥光彩》,則是利用合作方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可翻新用戶家中的老照片,點擊量50余萬……
融媒工作室對鮮活正能量與交互功能的執著,與“融媒小廚”追求的“大情懷”是一脈相承的——以“推動社會進步,服務青年成長”為己任,以“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為己任,不斷推出一道道精品大餐。
不忘初心、觸手可及、以人為本、溫暖人心,是“融媒小廚”大情懷的思想表情和味道。
控制力:整合資源強運營
一款具有生命力的產品,絕不是制作完成就走到了終點。從精品到“爆款”,還需要更多資源和渠道的“加持”。
為拓展融媒精品的傳播渠道,中國青年報社設計了三級傳播標准。產品制作團隊可根據作品的意義和精致程度,申請傳播等級,獲得相應的渠道支持。運營部門同事也積極與各大媒體平台洽談合作,借力出海,力保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生產的優質內容在融媒“紅海”中突出重圍。此外,報社充分發揮與共青團系統新媒體共建的作用,發揮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紐帶作用,拓寬傳播渠道。
憑借巧妙的選題和精良的制作,《今天,請給他們一分鐘》H5獲得了報社內部的一級傳播,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中國青年報微信微博矩陣多端齊發。我們聯合團中央宣傳部,撬動了共青團的新媒體資源及新浪微博上一批大V資源,實現指數級傳播增長,進一步擴大了作品的影響力。
在作品迅速刷爆朋友圈之時,一篇揭秘作品幕后故事的文章也正在醞釀中。報社內部協調順暢,共青團新聞中心派出記者,在清明假期及時採訪了H5作品主創人員,挖掘了融合創作的點點滴滴。
一波接一波的“組合拳”,使得以H5為代表的融媒精品傳播層級更深,傳播結構更加立體。這也是報社在推廣融媒體精品時始終堅持的“套路”。
航向:扎根融媒體探索
2017年3月開張以來,“融媒小廚”接待了不少同行,“融合”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熱詞。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簡單的8個字,踐行起來殊為不易。
中國青年報社長、總編輯張坤在其微信公眾號中這樣描述“融媒小廚”:這是中青報全媒體內容制作、分發傳播、整合運營的機制平台,是全媒體網報融合的流程再造,是全媒體精准的渠道連接,是全媒體移動優先的精品制作,是全媒體品牌拓展的服務創新。
一言以蔽之,“融媒小廚”就是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融入了中青報人的日常工作。
每個人都是“融媒小廚”的一部分。身在大江南北的記者,發現新鮮“菜品”,全媒體協調中心及相關專業團隊決定如何料理,記者和后方編輯、技術人員發揮各自所長精心烹制,各運營部門、傳播渠道再將一道道“佳肴”分發出去。
融為一體,合而為一。“融媒小廚”採用“部門主導,三端融合”的內容生產制作模式,每個專業部門都生產全媒體內容,並負責各平台專業頻道內容的編輯發布﹔每個專業部門通過全媒體協調機制,形成一個全媒體報道的有機整體,基本實現“信息共享、一體策劃、一次採集、多元生成”。
團隊是“融媒小廚”的核心,齊心協力做出精品大餐是小廚的核心任務。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無論什麼報紙端、PC端、移動端,都是合而為一的終端﹔無論什麼終端的報道、產品,內容效果是檢驗“融媒小廚”的唯一標准。
經歷了4年的探索發展,“融合”理念逐漸深入中青報人的心中,融媒機制結出了累累碩果。目前,中國青年報社已經開辦了50多個微信公眾號,以中國青年報官方微信公眾號為龍頭,包括“中國高校傳媒聯盟” “青年觀察家” “來點科學” “海運倉內參” “共青團新聞聯播” “守候微光”等二級公號,組成了面向不同類型青年群體的微信矩陣。
微信矩陣加上官方微博賬號、中國青年報APP等移動端渠道,中國青年報移動端直接用戶達到2000萬人以上。其中,官方微信公號粉絲和影響力在中央媒體中居前列。
中國青年報社全力推進H5牽引全媒體發展計劃,已原創600多個H5作品,總點擊量超過5億次。面向未來,我們會把新媒體探索之路堅定地走下去,更好地吸引青年用戶、開展思想引導。
(作者司格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融媒工作室H5策劃師,閔捷系中青在線總編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