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8年5月

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如何“活”起來

——以中央電視台《改革在哪裡?》為例

張收鵬
2018年08月06日15:58 |
小字號

來源:《西部學刊》

摘要:媒介融合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如何借助新媒體技術優勢,重新獲取觀眾的信賴?本文以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推出的大型融媒體實時互動話題節目《改革在哪裡?》為例進行實証研究,經過分析發現,電視新聞節目吸收融媒元素,以講故事的手法實現新聞語態之變、節目形態之變和傳播方式之變,將政策傳播與輿論引導有效對接,對實現“成風化人”傳播效果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創新

十八大以來,改革大業全面向縱深推進,順民心,厚民生,百姓感同身受。在迎接十九大改革系列報道的“宏觀篇”《將改革進行到底》播出的同時,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於2017年7月18日至27日,推出10期大型融媒體實時互動話題節目《改革在哪裡?》,作為“百姓篇”與其呼應播出。從老百姓的視角反映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折射國家改革發展的成就,從微觀角度表達宏大主題,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新聞聯播》和《晚間新聞》對其進行精選和提煉后再次播出。

《改革在哪裡?》十期節目在新聞頻道累計播放時長683分鐘,播放網友自拍視頻244個、圖文互動46個,新媒體同步直播並發稿50條。據統計,該節目播出期間,通過掃描屏幕上二維碼參與《改革在哪裡?》節目互動的人數超過120萬,通過網絡同步直播、二次傳播、其他媒體轉發等渠道,整體閱讀量超過9000萬。

一、新聞語態之變:從百姓視角看改革,微觀角度表達大主題

改革並不只是一個高大上的話題,它始終在我們周圍生長、發展、深化。改革很大,涉及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改革又很小,就在你我的身邊。如何讓“改革”這個大話題更加接地氣、更好地引發觀眾的共鳴,是《改革在哪裡?》十期節目努力把握的方向。

《改革在哪裡?》十期節目涵蓋了改革全方位的成果,每一期節目都體現出“人人都是改革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參與度很強,不管什麼身份、職業、年齡、教育程度,人人都有話可說。這些節目從百姓視角看改革,由普通百姓談論對於改革的認識,講述改革帶來的變化,尋找改革留在百姓心中的“印”和“痕”,展現改革帶來的喜悅感以及背后的艱辛努力。如第九期節目《在成長的課堂裡》共播出視頻22個,涉及15個省市,充分考慮到了地域的廣泛性和均衡性﹔總體是在講教育,但是主題涉及到鄉村教育、民族地區的教育、高考改革、異地高考、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大學教育、職業教育、教育均衡、傳統文化教育進課堂等,可謂是從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五年來教育系統改革帶來的顯著變化和矚目成就。

《改革在哪裡?》每一期節目都與《將改革進行到底》中的改革主線進行呼應,並且對《將改革進行到底》裡百姓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解釋,尋找老百姓看得懂、聊得下去的切入點。節目從老百姓視角反映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折射國家改革發展的大成就,做到了微觀角度表達大主題。如在第一期節目中,通過貧困戶移民搬遷生活改善,來呼應《將改革進行到底》中涉及的精准扶貧內容﹔通過異地辦証、黑戶上戶口、家庭醫生等內容,呼應全面深化改革面多事廣。

二、節目形態之變:“公民新聞”直接點題“真改革”

新媒體發展到今天,很多人都擁有“傳媒集團”:微博、微信、客戶端、QQ、BBS、移動直播、短視頻……在此背景下,公民記者創作出大量“草根新聞”。《改革在哪裡?》導演組征集了大量的百姓自拍“草根新聞”,經過精挑細選后,這些“草根新聞”部分呈現在節目中,經過導演組的編排,直接點題百姓切身感受到的“真改革”,這讓節目更加親民、更接地氣。比如第二期《在蓬勃的新動能裡》的90后焊接工,他們的工廠是傳統的挖掘機生產線,現在全部用的是機器人焊接工,因為國家發展智能制造,他們還得到了“智能車間”的獎勵,小伙子們也從焊接工轉型成為炫酷的機器人操作工,這既點題了改革,又有在改革背景下人的變化。

《改革在哪裡?》節目中故事的主人公和講述者都是普通百姓,觀眾上傳的自制視頻,不僅真實生動,而且成了節目的主角,主播只是承擔了承接工作,給大家提供了廣闊的表達空間,引發了共鳴。每個視頻中的人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出了改革在哪裡:在大飛機的翅膀裡,在無人機“飛起來的眼睛裡”,在復興號的Wi-Fi裡,在自貿區更快的通關速度裡……每個人用真誠地話語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改革,而這真誠也最打動人,最能提振精氣神。

除了自拍視頻和圖片,導演組還在節目中設計了直播互動環節。在第五期《在田間地頭》這一集,導演在農業供給側改革和城鄉統籌發展這兩個版塊各安排了一場直播,記者到網友和觀眾關心的現場,通過屏幕進行互動,如主持人介紹完郝堂村完備豐富的基礎設施和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后,就有網友留言想去郝堂村參觀游覽。主播隨即連線當地分管領導,分享郝堂村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改革建設理念中的具體做法,同時回答網友問題。觀眾邊看節目邊評論互動。觀眾上傳的內容會實時顯示在直播間的背景大屏上,新聞主播也會不斷刷新瀏覽手中的平板電腦,讀取觀眾的留言,實現電視屏和手機屏實時互動。

在節目當中,網友發來的留言和圖文互動就成了節目的節奏調節器。每隔幾個視頻就會推送一些網友的留言互動,新媒體方面會及時捕捉到大量網友高質量、有細節的互動留言提供給導演組和節目主持人。這些高質量的留言讓觀眾產生共鳴,繼續引發討論。同時,優質的留言對於節目的時長也是一個控制器。這些互動豐富了節目內容,讓改革成果更加形象直觀,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與參與,首期節目的網絡同步直播閱讀量就突破了600萬。

三、傳播方式之變:面向全媒體做節目實現多重傳播

不同於傳統的主持人口播加記者採訪的新聞節目,《改革在哪裡?》借助融媒體傳播,突出“互動”和“創新”,以“百姓自拍+網友實時互動+我來幫你問”為基本結構,特別設計手機互動H5頁面,網友可以留言、上傳圖片和自拍視頻,也可以在節目播出時實時參與話題討論,實現大小屏互動。

《改革在哪裡?》節目還通過央視新聞微博、央視新聞移動網、秒拍及其他新媒體平台,發起多個創意征集“聊改革上央視”,激發網友共鳴,吸引網友上傳有意思的圖片和視頻。在央視新聞移動網和央視新聞客戶端上,還推出了“改革在哪裡”專題頁面,不僅有當天的節目直播、回放,還有二次制作的熱點小視頻,方便轉發和翻閱。

《改革在哪裡?》節目還精心設計制作大宣傳片和每期節目的小宣傳片。大宣傳片用主持人的卡通形象做設計,突出節目輕鬆愉快的氛圍,以發問的形式,將節目中設計的幾個大方面都涵蓋其中。小宣傳片以第一期《在看得到的變化裡》為例,導演組用網友們提供的“身邊的小變化”的照片做成逐格動畫,讓這些靜態的照片動起來,身邊的變化“躍然紙上”。在第八期《你在他鄉還好嗎》中,為了突出尋找的感覺,從變化和獲得中找到改革的烙印,宣傳短片裡導演組帶上特別制作的“改革在哪裡”小白板,走上街頭、走進創客空間、走入田間地頭,用海採的方式尋找在他鄉的人們感受的改革。

節目原創了“眾籌歌曲”《改革在哪裡?》,創作成了很符合網絡傳播的說唱形式,配上富有互聯網氣質的MV發布。通過這首網絡歌曲大家唱,擴大了征集效果,也推廣了節目本身。

四、大型融媒體實時互動話題節目《改革在哪裡?》帶來的啟示

《改革在哪裡?》十期節目通過改變新聞語態,靠“群眾眼中的改革”來實現了有效傳播,通過改變新聞形態,讓“公民新聞”直接點題“真改革”,面向全媒體做節目,加強與觀眾的雙向互動,這些創新實踐,對當前電視新聞融媒體報道有深刻啟發和借鑒意義。

一是面向全媒體做互動新聞節目。在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在與網絡新聞、移動資訊競爭中,要想牢牢掌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必須認真審視自身獨特的價值和潛能,在此基礎上運用互聯網思維和融媒體理念,突破以往電視新聞重內容輕形態、重生產輕傳播的局限,實現從內容傳播到內容營銷的視角轉變﹔由傳統的總結、提煉、概括為主,向邏輯鏈接、亮點聚合並重轉變﹔由傳統的以播發為主的單項過程向多媒體、多元素、新手段、新技術綜合運用的轉變。應順應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互補效應”不斷增強、“動態聚合”特征不斷凸顯的新趨勢,把節目當做產品,把觀眾當做用戶,創造足夠多的場景優化電視新聞傳播,讓用戶與正在播出的內容互動起來。

二是改變語態建立良好傳受關系。媒介生態環境的變化、受眾多元化信息訴求、電視媒體自身發展的需要,以及新媒體移動化、社交化、分眾化傳播趨勢,促使電視新聞語態發生變化,從傳統的說教式、灌輸式宣教語態向向滲透式、感召式傳媒語態轉變,這是新聞價值規律的回歸,也是建立良好傳受關系、實現有效傳播的手段。因此,電視新聞節目要一改傳統新聞報道臉譜化、套路化的文風和語態,多運用平民化的語言、觀眾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把新聞像講故事一樣報道出來,帶領觀眾進入故事的現場,隻有這樣才能讓新聞類節目親民、接地氣,從而取得理想的傳播效果。

三是虛實景結合播報讓節目更直觀。除了利用視頻連線和在線互動的方式外,電視新聞還可通過虛實景結合的播報方式,可以讓觀眾更加形象、直觀地了解新聞事件發生的全過程。把圖表、數據、三維動畫、虛擬現場等手法應用在電視新聞報道當中,改變傳統的敘述平鋪新聞報道模式,可以加深觀眾對新聞事件的理解,豐富新聞的內涵,尤其在報道重大新聞時,可將新聞以3D動畫的方式進行推演,克服原有的畫面局限,使電視新聞節目更直觀、形象。

參考文獻:

[1]央視網.央視推出融媒體節目《改革在哪裡?》[EB/OL].

http://www.cctv.com/2017/07/21/ARTIRN8LU2r Erigxr7w ZPdc0170721.shtml.

[2]張玉河.基於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體技術在電視新聞節目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s1).

[3]田連友,趙亮.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報道策劃與新媒體關聯[J].傳播與版權,2017(12).

[4]禹宙.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的變革及創新[J].新媒體研究,2016(24).

[5]沈丹洪,吳瑤,范天怡.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電視媒體與新媒體互聯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16(4).

[6]汪震宇,張小強.論媒介融合對電視新聞節目的影響及其應對[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作者簡介:張收鵬,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在讀研究生,陝西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記者。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