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融合沒有標准答案 融合思路可以借鑒

張雪嬌
2018年08月07日13:28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融合沒有標准答案 融合思路可以借鑒

  第八屆數博會現場的融合成果展示引人駐足。 本報見習記者 楊志成 攝

  “過去我們一直把所有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期刊質量、節目質量上。現在我們應該謀求與新媒體的融合,融媒體的核心一定是受眾的注意力。”在7月26日召開的2018融媒體創新發展論壇上,中文集團數字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龍寅一句話道出了他對融媒體創新發展的思考。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從中央媒體到地方媒體,在加速媒體融合方面都動作頻頻。雖然到現在,媒體融合還沒有一個標准化的答案,但一些地區、一些單位在媒體融合方面的新探索和新舉措,可以借鑒。

  創新傳播方式

  拓寬傳播渠道

  與新興媒體相比,傳統媒體的劣勢在於難以做到即時性傳播、個性化服務和多向互動。當前,網站、微博、微信等新的媒體形態,已經成為大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新聞處處長丁智勇認為,當下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必須要堅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優勢互補,傳統媒體要創新傳播方式,利用好新的移動互聯網傳播渠道,改變傳統媒體以版面為主導的採編管理方式,打通系統內部紙媒、PC端、移動客戶端媒體集群的信息生產渠道,重構互聯網條件下策、採、編、發一體化流程,最終向受眾提供及時、全面、權威的內容產品。

  在拓寬傳播渠道方面,近段時間,北京區縣級媒體的改革受到業界極大關注。6月16日,北京市延慶區融媒體中心正式揭牌成立﹔6月19日,北京市朝陽區融媒體中心正式挂牌成立﹔6月23日,北京市順義區融媒體中心揭牌成立﹔7月12日,北京市房山區融媒體中心正式揭牌……

  “各區新成立的融媒體中心都整合了區域內的報紙、電視台、網站等資源,打破了原有媒體平台各自為戰的傳統模式。”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張蘇介紹說,這些融媒體中心將以移動傳播為主要渠道,實現一次採集、多種產品生成、多媒體傳播,達到各區域新聞傳播效果最大化。

  另外,為了更好達到傳播效果,在拓寬傳播平台方面,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打造了集輿情研判、統一採集、“中央廚房”、多元分發、效果評估於一體的技術平台“媒立方”。據浙報集團產品研發中心副主任任海平介紹,該平台採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最新技術,從真正意義上建立起了融合紙媒、網站、APP、“兩微”等多種媒體形態的內容生產和傳播平台,進而促進團隊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

  強化用戶理念

  實現精准對接

  以往媒體是以生產內容為主,媒體做什麼,觀眾就看什麼。而未來媒體不僅要根據受眾需求生產內容,還要做好服務。

  由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社融媒體中心代運營的公眾號成果喜人,日前訂閱數突破30萬。談及運營關鍵,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社總編輯助理、融媒體中心主任邢丹說,關鍵在於服務。“在媒體融合過程中,我們的切身感受是,刊物讀者與新媒體用戶在‘黏性’的自由度上有很大不同。”她解釋道,刊物讀者多是老客戶,不會因為一兩期內容不感興趣而放棄訂閱,新媒體用戶則不然,如果有一兩篇不喜歡的文章,隨時都會被取消關注。因此,必須加強新媒體傳播的針對性服務,才能吸引受眾、留住受眾,進而增加受眾,才能放大黨刊好聲音,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

  同樣,浙報集團在考核員工績效時,建立了傳播影響力指標體系,將稿件在新媒體平台的閱讀量、互動量和轉載量作為考核指標,將互聯網傳播效果作為主要權重代替傳統的打分和績效考評,從而評估媒體的績效成績。在任海平看來,這是有一定說服力的。因為在互聯網時代,用戶就是陣地,首先要通過好的新聞吸引用戶、留住用戶,才能有接下來的精准服務和變現。

  在這方面,中文集團數字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做法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受眾,堅持線上出版配合線下出版,受眾聚合配合精准推送,滿足不同領域受眾的多樣化需求。

  作為一家大數據智能解決方案的提供商,網智天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以數據流、資金流和情感流為主體的大數據三角生態圈。據該公司首席戰略官莫倩介紹,智能機器人利用大數據可以分析出網絡用戶的情感,根據受眾心理預期可以精准打造文化產品。反過來,用這些文化產品來滿足人們情感需求,而人們對文化產品的消費情況又會形成新的數據,通過不斷循環往復,形成了不斷流動的閉環。

  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提升全媒體綜合素質

  當下,傳統媒體面臨著一方面優勢人才流失嚴重,另一方面留下的人員已經習慣了原有的發展模式,不適應新媒體的傳播方式等困境。

  在丁智勇看來,作為出版單位,首先,要重視開展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多種方式加快對現有人才向新媒體人才的轉型﹔其次,要加強與教育機構進行合作,為行業儲備人才﹔再次,要探索建立一條真正適合融合發展的激勵約束等用人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職級晉升制度、薪酬分配辦法等,進一步完善用人機制,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從而建立全媒體人才培養體系。

  為了打造全媒型記者,浙報集團為採編人員發放了全媒體採訪包,裡邊包括智能手機、外接鏡頭、手持三腳架、麥克風等專業設備,可以滿足錄音錄像、視頻直播、無線傳輸等需求。“要通過多種培養方式,加快推動現有人員向全媒型記者、全媒型編輯等人才轉型。”任海平說。

  在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快速融合方面,丁智勇還談道,作為報刊出版單位,要創新內部機制,優化傳統出版採編流程,打造優質內容產品。同時,優化出版流程不是簡化流程,報刊出版單位要堅持線上出版和線下出版一個標准、一把尺子、一條底線,切實提升出版質量。

(責編:趙光霞、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