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 必有回響——評《北京晨報》創刊20周年特刊
要想快速了解一座城市,觀察它的發展,去讀這座城市的報紙絕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北京,《北京晨報》已成為北京人的“精神早餐”之一。2018年,這份“精神早餐”已經陪伴北京這座城市整整20年,在創刊20周年之際,《北京晨報》推出《廿念不忘》特刊,記錄一份報紙與一座城市之間那些讓人“念念不忘”的故事。
以人為本 聚焦城市發展
《北京晨報》的這份創刊20周年特刊,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開篇的一個個人物。甫一開篇就請出了一個個與《北京晨報》淵源頗深的人物登場,邀請他們暢談與這份報紙的故事以及對這份報紙的祝福與期許。
這些人物裡有關注社情民意的科學技術界的政協委員朱良,參與北京市控煙立法修訂、《北京控煙條例》起草、調研的參與者張建樞,聯想控股董事長、執委會成員柳傳志,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孫為民,國際鋼琴大師郎朗……也有從警15年的東城交通支隊東四大隊副大隊長任永杰,“西城大媽”的一員單雪清,第一批小巷管家朱桂椿……從如雷貫耳的專家、學者、人民公仆、企業家、文體明星,到為了北京的發展在自己崗位上默默付出的普通奉獻者,這些不同領域的人與《北京晨報》的故事充滿了生命力、人情味兒,亦反射出《北京晨報》多元化、多角度的報道態度。
這些人物都無一例外地肯定了《北京晨報》對媒體職責的擔當、對自身品位的追求、對新聞的敏銳,同時,也表達了他們自身對這份報紙的喜愛。“西城大媽”單雪清說:“我們社區和家裡都訂了晨報,這可是咱老北京的報紙。每次看到和咱老百姓息息相關的社會新聞,就感覺很親切,覺得《北京晨報》真是一份接地氣的好報紙。”
在這些人物講述的故事中,我們看到《北京晨報》作為一份都市早報,關注著每一位為北京發展作出貢獻的人,反映了北京方方面面的重大變化、市民生活質量的改善、社會新時尚的流行及百姓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等,成為各行各業與市民聯系的平台。
著眼未來 記錄時代變革
一個個人物講完了他們與《北京晨報》的故事,特刊接下來以《致未來》《變局》《賦能》《獨家技藝》為主題版塊,著眼於教育、房地產、家居、互聯網這些與百姓生活最密不可分的領域,可以使讀者最快地了解到北京市的發展,體會都市變化的節奏和韻律。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個版塊《獨家技憶》定位為“科技互聯20年行業特刊”,在回首自己20年來路的時候,《北京晨報》也認識到這是中國互聯網飛速發展的20年。多年來,《北京晨報》見証了互聯網對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所帶來的深刻改變,也記錄了新技術、新思維為人們的生活所創造出的新圖景。在互聯網浪潮下,傳統行業蛻變、新興產業崛起,特刊聚焦零售、餐飲、物流、制造業、通信、金融、教育、醫療這些因互聯網的發展而產生巨變的產業,提綱挈領地展示了互聯網浪潮下傳統行業的蛻變之路。
為充分展示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特刊選取了數家極具代表性的互聯網企業,如阿裡巴巴、百度、騰訊、京東、小米、滴滴出行、360、蘇寧易購、愛奇藝等。邀請企業負責人,以企業的互聯網“拳頭產品”為例,分享其互聯網經營和發展的“獨家技憶”。
由點及面,以小見大,通過對這些企業的“剖析”,讓讀者更具象化地看到互聯網行業的崛起。而作為傳統媒體,多年來關注互聯網的崛起之路,深耕該話題,這些報道體現出《北京晨報》對於新興行業的觀察和對社會變革的思考。
通讀《廿念不忘》特刊,我們與《北京晨報》一起見証了北京的發展。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市民,這是《北京晨報》不變的風格。新媒體時代,有一群人在認真辦好一份報紙,還有一群人在堅持訂報、讀報,這是對所有報紙從業者的激勵,更讓人看到,傳統媒體亦有廣闊的未來和發展前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