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8年第4期

封面女學生形象的傳播——以1930年間《北洋畫報》為例

汪堯
2018年08月13日09:52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北洋畫報》在中國傳媒界被稱為“北方巨擘”,它對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社會生活狀況有著清晰的描繪,其中封面女郎作為與讀者互動交流的首要窗口在研究報刊時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採用定量內容研究和內容分析的方法,針對《北洋畫報》封面女郎中出現的特殊群體——女學生進行了分析研究,女學生封面形象得以傳播的原因在於:(一)社會動蕩的戰爭環境中誕生的愛國力量﹔(二)契合《北洋畫報》自身的編輯方針﹔(三)教育的普及和現代化思想的開放。

【關鍵詞】北洋畫報﹔封面女郎﹔女學生

一、《北洋畫報》概述

《北洋畫報》誕生於1926年7月7日的天津,由時任中國銀行總裁馮耿光的兒子馮武越創辦,是一家獨資經營的畫報。它的報道以照片和圖畫為主,內容涵蓋了新聞實事、人物活動、電影、戲劇、旅行、書畫等各個方面,在中國畫報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稱為“北方巨擘”。《北洋畫報》經營了長達11年之久,直至1937年7月29日,一共出版了1587期,成為當時出版期刊數最多、辦刊時間最長的綜合性獨立畫報。

《北洋畫報》在創刊號《要說的幾句話》上指出:“中國的報紙雜志,就現今人民知識程度而論,總算夠發達的了!然而社會所最需要的畫報,卻還十分缺乏!畫報的好處,在於人人能看、人人喜歡看,因之畫報應當利用這個優點,容納一切能用圖畫和照片傳布的事物,實行普及知識的任務,不應拿畫報當做一種文人游戲品看!舉凡時事、美術、科學、藝術、游戲,種種的畫片和文字,畫報均應選登,然后才能成為一種完善的報紙,這樣組織完備的畫報,中國還沒有一個!”①因而《北洋畫報》通過一張張圖片生動地再現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社會的眾生百態,從政要、軍閥、貴婦、明星到運動員、教師、學生,國內國外、大江南北都可以在《北洋畫報》上找到對應,它是一份綜合性內容的報紙,並希望圖片的數量超過文字的內容。毋寧曾說:“根本上世界稱為圖像,這樣一回事情標志著現代之本質。”[1]1930年代的中國在激蕩中不斷走向現代化的進程,而《北洋畫報》不僅通過圖像的方式把這一個過程給記錄下來,更是利用報紙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引領著這一進程的前進。《北洋畫報》除卻其本身豐富的內容之外,不同階層的人群、不同的思想政治傾向和畫報自身的立場等種種思潮態度的集體“在場”,更加彰顯了這份報紙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價值。

二、目前的研究現狀

(一)研究起步晚,多是從戲劇角度分析

《良友畫報》和《北洋畫報》同為1926年誕生,但研究《良友畫報》的文章從各個角度和學科都有涉及,而對《北洋畫報》的研究卻並不多見。最早提到《北洋畫報》的是在1987年魯迅研究動態的《徐式庄簡歷》中,與同時期的《良友畫報》相比,國內學者對《北洋畫報》的研究起步較晚。對《北洋畫報》的研究真正走入大眾視野的還是許艷萍從京劇研究的角度切入的研究,1930年《北洋畫報》舉辦了“四大坤伶皇后”的選舉,這一內容帶動了20世紀90年代末戲曲京劇藝術領域對《北洋畫報》的研究潮流。具體針對報紙本身內容展開研究是2002年張元卿的《讀圖時代的紳商、大眾讀物與文學——解讀〈北洋畫報〉》,他在研究中將《北洋畫報》稱為時代的“弄潮兒”,對報紙創始人的目的、希冀進行了分析,並闡述了技術對報紙格調的影響,以及在圖片文化時代如何構建紙媒人的理想。

(二)對封面女郎關注度不高,忽視了特定群體的力量

第一篇從新聞傳播學角度切入分析的研究是2008年朱燦飛的《〈北洋畫報〉的新聞傳播學解讀》,該研究主要是從內容排版、主編、經營方式等角度進行的。之后的文章更多的都是聚焦於報紙上的具體內容,如陳妍從史學角度對通俗小說的研究,王晏殊對廣告的研究以及攝影的研究等。第一次提到《北洋畫報》圖片內容的是黃育聰的《〈北洋畫報〉與京劇女演員形象的傳播》,但更多的是側重於女演員形象對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吳果中發表在《新聞與傳播研究》上的《傳統與現代雙重變奏的視覺表述與圖像呈現——〈北洋畫報〉及其城市文化生產》將現代中國城市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以及天津的現代化背景與報紙的發展相結合,從符號學的角度呈現了一種新的樣態。李從娜的《畫裡話外:民國畫報對女性裸體的表現與品評——以〈北洋畫報〉為例》就直接瞄准了畫報的圖片和封面,但更多的還是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出發研究。直到陳艷的《普通女性的公眾化——1930年代〈北洋畫報〉封面女郎研究》才終於把封面女郎當作研究對象來分析。

而針對畫報中出現的具體角色群體,張一瑋將《北洋畫報》中女影星黃柳霜和《大公報》中的報道內容進行了對比,《良友畫報》針對鄉村婦女群體和女運動員群體都進行過相應的研究,但具體針對《北洋畫報》中特定群體的研究尚屬空白。

三、研究方法及女學生封面的傳播特點

《北洋畫報》通過圖像的傳播手段,將外來西方的現代化思想和中國古典傳統藝術相結合,向民眾發揮傳播和教育的功能,“借傳播新知和表現時事介入當下的文化創造”[2]。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每一期在報頭之下都會張貼一張人物的肖像封面,包含歷史人物、政界名人、交際花、名媛貴婦、演員明星、女學生以及各種職業身份的女性。其中,女學生在當時又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反復出現在封面上,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著重要的社會作用。而這種封面又和現如今的報刊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引起了筆者的關注。

本文在參考了民國二三十年第一次“畫報潮”的歷史基礎之上,通過對比同時期的不同畫報(主要是1930年代的《良友畫報》和史料資料),對《北洋畫報》從1929年第9卷第401期到1931年第12卷第600期,共200期報紙的封面女郎形象進行了考察研究並進行了數字統計。筆者選取這個時間段進行研究主要是因為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后,日本軍國主義加快了侵佔中國的步伐。同一時期,天津人劉雲若加入了《北洋畫報》的編輯團隊,使得《北洋畫報》不僅對天津當地的關注大大超過了之前,更是表現出《北洋畫報》想要做大、做好,想要本土化轉型的趨勢。《北洋畫報》版面上的“時事傳播”的重心也轉向了更多的地區,從天津轉向上海和整個華北地區。在這期間,女學生的形象在封面一共出現了11次。通過對比同時段的畫報和史學資料,針對《北洋畫報》封面的女學生形象總結出以下特點:

(一)對女學生持續關注時間更長

在20世紀30年代,女學生群體不隻登上《北洋畫報》一家的封面,上海的《良友畫報》也有刊出,這充分體現了現代城市中女學生群體的擴大和受到的關注度在日益增加。《良友畫報》對女學生的封面刊登除了第八期上刊登的余貴玉外更多的都是集中在一個時段內,而《北洋畫報》在整個20世紀30年代的封面上都有女學生的形象出現,並且時間越往后出現得越頻繁,持續的時間也更長。這充分體現了《北洋畫報》上不同新生思想和階級力量的共存和“在場”,從而更加生動地向后人再現當時的社會狀況。

(二)封面女學生來源多樣

在《良友畫報》上可以發現,女學生大多來源於上海本地的學校,包含中學和大學,這可能是因為《良友畫報》就是在上海本地創辦的。而在《北洋畫報》中,封面上的女學生形象不僅僅隻局限於天津本地,從北京到上海,甚至是其他華北城市中的女學生形象都可以看到。這不僅體現了《北洋畫報》對女學生這股現代化社會中新生力量的關注,更暗含了《北洋畫報》廣泛的關注視野,它不再只是一份本地的報刊,更是一份涵蓋北方大多數城市的綜合性刊物。

(三)針對女學生採取不同的攝影風格

和《北洋畫報》同時期的其他報刊上的封面形象大多是由照相館提供的照片,例如《良友畫報》的封面就是由卡爾生、光藝、滬江等當時大型的照相館來提供報刊封面上的女學生照片,然后再由編輯對其進行后期上色,而這些女學生的照片和報紙上刊登的其他貴婦、明星的照片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都是身居室內的臉部特寫照片或是半身照。而《北洋畫報》上的女學生封面照和其刊登的其他明星、名媛的照片就有明顯的不同,這些女學生的封面照從臉部特寫到全身像,從室內到室外,多種場景和姿態的描繪更加體現了這個新生群體獨具一格的內涵和正面積極的意義。

四、女學生封面形象得以傳播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動蕩的戰爭環境中誕生的愛國力量

我們在研究一份報紙時,不能脫離具體的時空環境。1926年《北洋畫報》創刊,這一階段各種勢力交替執政,社會局勢動蕩不已。在北洋軍閥時期,軍統政權無暇顧及文化新聞產業的發展,便促成了新聞報業歷史上的黃金時代。而天津地理位置甚為特殊,不僅緊鄰首都北平,而且還有外國租界的庇護,這些因素更加促使了現代文化思想的發展和進步。時值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后,日本軍事勢力入侵東三省對天津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一時間“抗日救國”成了眾多社會思潮中的主要思想。在1931年9月22日期,《北洋畫報》就在封面上標寫了“國難當頭,同胞猛醒,一致對外,救此危亡”的字樣。因而,在從上到下,在對內對外一致的“抗日”輿論的引導之下,女學生作為新時期先進的女性代表,更加受到各種報紙雜志的關注和推崇。例如“1930年10月4日第537期上海愛國女學生吳蕙芳女士”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女學生在抗日的大局勢面前所有的言行都會被媒體有意地擴大,從而不僅樹立了新女性的形象,又達到了吸引讀者的目的,更迎合了社會的大趨勢。

(二)契合《北洋畫報》自身的編輯方針

在研究一份報紙時,編者的出版初衷不應該被忽視。《北洋畫報》希望通過圖片的方式傳播現代化的思想和觀念,而封面女郎又作為報紙的題眼,既希望能夠吸引更多讀者的注意,更希望借此平台傳播更多的現代化思想。另外,在《北洋畫報》第九期初旨中提到:“除非與社會發生直接關系的妓女之照片,概不登載,社會交際明星以及大家閨秀之影片,隨時攝登。”②這裡更是表明了《北洋畫報》精英階層化的思想,從明星貴婦的上流社會到各種職業女性以及學生都代表了不同行業的精英階層在這個社會的生存狀況,即使是女教員、女學生也是代表了社會上的一種女性新職業。

同時,隨著西方新思潮的涌入和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各種提倡現代化的先進思想相繼迸發,女性也作為一種新生力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第九期的“編者言”中指出《北洋畫報》的改革計劃,“決心為吾國文化放一異彩做出貢獻”,女學生作為五四運動的直接推動者常常和“先進”“現代化”“改革”“思潮”等關鍵詞直接聯系起來,加之女學生特有的清純、素雅的美麗形象和裝扮更是在社會中引起一股新的潮流,因而,隨著報紙的發展,女學生的形象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封面位置。

(三)教育的普及和現代化思想的開放

“傳播時事,提倡藝術,灌輸常識”是《北洋畫報》的口號,作為一份大眾傳播刊物,以圖畫的形式,向廣大受眾傳遞現代化理念。實際上,《北洋畫報》在向民眾起教育和傳播的作用時,也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左圖右史”的審美觀念相吻合。

首先,隨著當時南京國民政府頒布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將“男女教育機會一律平等”列入約法當中后,女生獲得了和男生一樣的受教育權利,進而女學生的數量更是逐漸增多。其次,讀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女學生的封面形象在某種程度上迎合了受眾的需要。在南開女中的開幕典禮上,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曾說:“西人頗多,而中國女賓反甚少,以女中學舉行典禮而有此景象,可見天津女界之不注意教育矣,是亦可悲者也。”③加之當時天津本地南開女中和南開大學的成立,對當代女性社會地位影響甚大,對其關注度也日益增高,因而,女學生才更多地出現在報刊的封面上。

注 釋:

①《北洋畫報》1926年第一期創刊號。

②《北洋畫報》第九期,初旨1926年。

③王晏殊:民國時期天津《〈北洋畫報〉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南開大學2013年。

參考文獻:

[1]海德格爾.世界圖像時代[M].孫興周,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6:66.

[2]陳平原.晚清人眼中的西學東漸:以點石齋畫報為中心[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46.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生)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