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8年第9期

明星配音真人秀《聲臨其境》走紅原因探析

謝智敏
2018年08月23日14:30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影視作品能取得成功,除了依靠演員自身的演技之外,台詞配音的展現同樣重要。湖南衛視原創的明星配音真人秀《聲臨其境》帶領觀眾了解幕后配音的工作,領略“聲台形表”中“聲”的魅力。本文從節目的選題,明星嘉賓的挑選,節目呈現的節奏、舞美及特效,蘊含的社會價值等方面闡釋該節目在眾多真人秀中走紅的原因。

關鍵詞:《聲臨其境》﹔明星元素﹔創新﹔突圍

近年來綜藝真人秀節目“井噴”,眾多真人秀節目為奪取觀眾眼球、制造噱頭,大量邀請“流量”明星當嘉賓。這對“粉絲經濟”效益的過多重視,而忽視節目的社會文化價值傳播,會導致內容低俗化、同質化的節目比比皆是,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湖南衛視打造的明星配音類節目《聲臨其境》給觀眾們耳目一新的觀看體驗。這是一檔明星嘉賓現場給經典影視作品配音的節目。該節目一推出,台網收獲不俗的好評,第一季收官后,節目余溫不減,其豆瓣評分維持在8.3分,微博話題#聲臨其境#閱讀量達26億,討論量也達到了221萬人次,成為2018年開年現象級的國產真人秀節目。“節目強有力地傳達出表演的價值和意義,展示出演員的專業素養,引導年輕觀眾樹立欣賞好表演、好演員的審美觀,年輕演員追求好表演、成為好演員的價值觀。這在當下顯得尤為重要。”①筆者將在文中具體分析《聲臨其境》走紅的原因。

一、題材新穎,開辟真人秀場“新領域”

中國真人秀經過十多年的節目創新發展后,節目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面對眾多類型的節目,觀眾的選擇呈現細分化趨勢,節目定位的精細化成為吸引觀眾的前提條件。國內真人秀的類型大致可分為戶外競技類、婚戀交友類、求職創業類、親子互動類、體驗生活類、表演選秀類、身份置換類、益智比賽類等。目前,節目同質化現象嚴重,在同類別中脫穎而出的節目往往具有與眾不同的節目內容和呈現形式。

配音類節目在目前的綜藝真人秀市場中是一塊“空白地帶”,盡管如此,對於這個“配音類”節目領域的開辟,《聲臨其境》導演徐晴曾擔心“聲音秀的形式偏向於廣播題材,在電視呈現手法如此豐富的年代,做一檔聲音類節目有些逆潮流”。但決定在配音類領域“開拓”與“深耕”,節目需要區別於網上的配音類節目的雛形——配音類小短片。微博上比較火爆的配音小短片是@淮秀幫的作品。它將影視作品剪輯重新配音,制作成10分鐘以內的短視頻作品,並具有與影視原聲吻合度高、短小精悍的特點,這使其得以在社交平台進行病毒式傳播,受到不少網友的喜愛與追捧。但網民對於這種配音小視頻的點擊觀看僅僅出於消磨閑暇時間,屬於淺層娛樂性質的喜好,而並無意願繼續深入了解幕后的配音工作。《聲臨其境》經過制作團隊的不斷思考,打磨節目形式,規避了配音短視頻的不足,把影視作品的配音工作從幕后帶到台前,將配音展示分為“經典之聲”“魔力之聲”“聲音大秀”三大板塊,充分展現演員的台詞演繹功底及配音的魅力,讓觀眾感受演員配音實況,並深入了解幕后配音演員的才能與工作的艱辛,同時,節目向配音演員及藝術家們的配音工作致以敬意。這種深耕“聲音”類的配音節目作為一種新興的節目類型,填補了當下綜藝真人秀節目在配音展示領域的空白,節目在台網播出后收獲不俗的收視和好評,成為現象級配音競演類綜藝節目的代表。

二、嚴選嘉賓,挖掘實力演員“新一面”

縱觀當下真人秀節目,邀請的嘉賓大多是流量級明星或者話題明星,而節目內容及設定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僅靠自帶話題、流量的嘉賓明星在節目中某個有爭議性的瞬間或“人設”上熱搜、炒熱度,觀眾與網民的關注更多停留在嘉賓身上,而非節目本身,對節目是否能進行良好的口碑傳播造成負面的影響。作為國內第一檔配音類競演秀,《聲臨其境》節目組經過嚴格篩選,邀請的是演技突出的實力派明星嘉賓。節目充分激發了明星嘉賓的台詞配音功底及潛能,讓觀眾看到這些實力派或新生代演員們與其在影視作品不一樣的反差表現和不為人知的魅力一面。

網上曾有報道稱,某些年輕演員在拍戲過程中存在隻念“數字台詞”、甚至出現“摳圖”及文戲也大量使用“演員替身”的行為,戲劇最后呈現依賴於后期配音與特效,使觀眾對當代演員們的實力失去信心。而《聲臨其境》節目的播出使觀眾對演員們的台詞業務水平刮目相看,並對演員這個行業有更深入的認識,嘉賓的現場表現更為觀眾所稱道。如實力派演員朱亞文在節目中的出色配音,一改他以往在觀眾心中的“硬漢”形象,把《白鹿原》《夏洛特煩惱》《亮劍》中角色的配音無縫切換,與原聲完美貼合,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使其在微博熱搜榜居高不下﹔同樣身為實力派演員的趙立新在節目中憑借多國語言的配音,俘獲許多新粉絲,也一度成為“網紅”。主題為“王的聲音”的第二期節目中,節目組還邀請了許多老戲骨如張鐵林、唐國強、寧靜、陳建斌參與,他們台詞功底深厚,展現出觀眾們意想不到的舞台魅力,讓觀眾直呼過癮。節目播出后,當期嘉賓都會與節目名稱一起登上微博熱搜榜,嘉賓們的配音片段更是在網絡上引起網友們的廣泛熱議,網民對嘉賓的話題熱議起到反哺節目的效果,為節目持續加溫。

三、快慢得當,呈現真人秀節目“新節奏”

《奔跑吧》《極限挑戰》等競技類真人秀的走紅使得“快”節奏綜藝真人秀一度成為觀眾觀看的主流,但同質化節目的不斷推出局限了觀眾的選擇,導致審美疲勞,最終節目收視大不如前。與此同時,一些“慢”節奏的綜藝真人秀異軍突起,如文化類的《朗讀者》《中國古詩詞大賽》,體驗生活類的《親愛的客棧》《向往的生活》等綜藝真人秀如同一股清流,自播出起即收到不俗的反響,“慢”綜藝真人秀逐漸成為熱潮。《聲臨其境》的出現,把節目的“快”與“慢”節奏結合在一起,既有競演“快”節奏,也有供觀眾細細聆聽的“慢”節奏。

《聲臨其境》的“經典之聲”與“魔力之聲”中設置了競演環節,嘉賓配音前的緊張等候、在配音過程中嘉賓們的激烈競爭等,無一不體現了競演類節目的“快節奏”。然而,有別於一般以嘉賓們身體碰撞的視覺效果為賣點的競技類真人秀節目,《聲臨其境》的快節奏競演模式並不貫穿始終,它刻意把競演部分弱化,淡化以往競演類節目從頭至尾硝煙彌漫的氛圍,突出秀“聲音”的核心。在“聲音大秀”環節的情景劇演出讓觀眾細細領略聲音的魅力,屬於一種 “慢”節奏的聽覺享受。嘉賓隱藏在幕后的配音房裡配音,現場觀眾無法得知嘉賓的身份,從而設下懸念,讓“聲音”回歸觀眾關注的重點,避免觀眾的偏好選擇影響節目效果,從而升華節目主題。前兩輪表現優異的嘉賓可以走到台前與觀眾和新生班互動,最后“聲音大秀”后由現場觀眾票選“最喜歡的聲音”。《聲臨其境》的節奏張弛有道,節目“快”與“慢”的節奏相交映,展現出一種新的綜藝真人秀節奏態勢,這也是節目最為亮眼的特色之一。

四、特效呈現,帶領觀眾領略“新科技”

經過精心設計的舞美也是《聲臨其境》的亮眼特色之一。節目的總體舞台色調為充滿神秘感的金色加棕褐色,符合節目的前部分即嘉賓隱藏在幕后配音,“不見其人,隻聞其聲”,充滿神秘色彩,加上嘉賓亮相時舞台的燈光聚焦在嘉賓身上,而身后的大型LED屏幕出現金色特效圖案襯托,仿佛一種加冕的效果,契合節目的核心:發掘大眾未知的聲音大咖。在“經典之聲”與“魔力之聲”這兩個環節中,在主持人王凱背后的嘉賓金色粒子剪影舞美炫目吸睛,採用FOTRIC熱像科技捕捉的嘉賓自身熱輻射②,這也是節目“隻聞其聲純聲較量”的關鍵所在:新聲班學員根據剪影的體態特征猜測嘉賓,令節目氛圍時而明朗時而扑朔迷離,節目也愈發精彩。現場與熒幕前的觀眾通過對剪影屬誰的猜測也增加了一種互動感,增添了節目的趣味性與競猜的懸念性。

除此之外,在前兩輪的板塊“經典之聲”與“魔力之聲”中,明星嘉賓配音時熒幕中出現兩個畫面,一個是明星配音實況,另一個是所配的影視作品片段,二者同步展現,讓屏幕前的觀眾更加直觀地觀看節目並了解節目游戲規則。而節目中所運用的特色花字效果延續了湖南衛視一貫的精良制作風格,后期人員把生動有趣的花字動畫在嘉賓的各種情緒表現中配合出現,吸引觀眾的眼球,增強觀眾觀看的趣味感、現場感。高科技的使用使節目舞台效果得以升級,加上高水准的花字與各種表情動畫的效果,所有效果的整合使得觀眾收看節目時的娛樂性更強,渲染出一種輕鬆而非時刻緊張激烈的競演氣氛。

五、致敬經典,引起配音工作“新重視”

節目中配音的片段均出自優秀的中外經典影視作品,對經典作品的再配音,喚起了觀眾對經典的“集體記憶”,以此向經典影視作品致敬,弘揚藝術家們高超的文化素養及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根據涵化理論,觀眾在觀看節目中會不知不覺吸收節目的文化內涵,節目中所蘊含的文化精神價值因此能通過播出灌輸給觀眾。在當今的真人秀市場中,文化被異化為可被消費的物化的商品,其藝術性往往讓位於符號價值,在不斷追逐利潤的商業競爭中逐漸喪失了文化原本的藝術韻味。③以娛樂性質為主要追求的節目,不可避免地缺乏文化內涵,所以文化類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節目顯得彌足珍貴,一推出便能掀起收視狂潮,成為受眾觀眾的焦點,而《聲臨其境》的制作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成功的表演不僅隻靠肢體和表情支撐,台詞功底的積累和錘煉同樣重要。台詞配音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好的台詞配音會影響整部影視作品的情緒表達。但觀眾往往更關注影視作品中的演員本身,忽視配音演員的作用。《聲臨其境》的節目宗旨是:尊敬配音者的匠人精神,將他們視為天才。④嘉賓在現場的配音能體現演員的聲詞功底,同時體現出演員配出“聲畫合一”的艱辛。如第一期嘉賓趙立新曾提到:“聲台形表這四個字集合在一起,就是表演的最高境界。聲音的基礎條件、對台詞的語言駕馭功力、技巧的掌握、形體的運用,這些對於一個演員來說太重要了。”節目裡面的新聲班成員的存在更是體現一種后輩向藝術家前輩學習的態度。新興的節目形式吸引了眾多年輕觀眾,他們能在新生班身上找到共鳴點。這也從側面折射出我們觀眾同樣需要虛心向前輩學習。

六、結語

正如《聲臨其境》的導演徐晴所說,第一季還有許多需要反思與改進的地方,比如觀眾認為新生班競猜配音嘉賓時過於嘈雜,影響觀看,以及新生班的討論模式還需改進等。但在泛娛樂時代的今天,《聲臨其境》能在眾多隻講求“顏值”和噱頭的節目中走紅,通過演員嘉賓在節目中的實力表現俘獲觀眾喜愛並獲得超高的收視及評價,也是一種成功的表現。《聲臨其境》把文化素養的積累思考,滲透到年輕人喜聞樂見的節目裡,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弘揚,也是一種創新。⑤今后我們的節目作品應該如何適應媒介生態規律,利用好有價值的節目元素作為符號進行傳播,並給觀眾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值得媒體制作人繼續深思。

注釋:

①⑤鄭娜.一次對聲台形表的回歸(牆內看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01-25(07).

②美通社.《聲臨其境》官方指定技術合作方FOTRIC雲熱像全程參與節目錄制[EB/OL].http://tech.huanqiu.com/news/2018-03/11645134.html.

③隋岩,張麗萍,范明.大眾傳媒彰顯消費主義思潮的多維審視[J].當代傳播(漢文版),2015(6):18-19.

④徐顥哲.《聲臨其境》圈粉,重拾對表演的敬畏[N].北京日報,2018-02-08(16).

(作者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