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勝:努力把總台打造成國際一流的國家級現代傳媒航母

2018中國網絡媒體論壇9月6日在浙江寧波舉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央電視台副台長孫玉勝出席開幕式暨主論壇並發表致辭。孫玉勝在致辭中說,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國電視事業誕生6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黨中央決定組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對廣播電視媒體的高度重視。我們一定會不辱使命,充分利用這一歷史性機遇, 整合資源,優化布局,拓寬視野,努力把總台打造成國際一流的國家級現代傳媒航母。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央電視台副台長孫玉勝出席開幕式暨主論壇並發表致辭
以下是致辭全文: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
首先代表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慎海雄同志對本次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出席論壇的各位領導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
五分鐘就是一個短視頻的時間,用這樣的時間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對以制作長視頻為主的電視媒體來說是有難度的,但對當下流行的短視頻來說五分鐘已經算是長的了,這就是媒體變革的一個側面。所以在智能互聯時代電視媒體在做好長視頻的同時,如何做好短視頻,應對短視頻平台爆發式增長,是我們正在面對的新課題。
智能互聯的一個重要節點是2010年,喬布斯先是推出ipad,半年后又推出內嵌500萬像素攝像頭的iphone4,手機迅速智能化,傳播也即刻進入移動化時代。
伴隨移動化而來的是視頻化。面對這種新變革並依據電視的優勢,2014年我提出了“移動優先”這樣一個理念。此后央視新聞和央視新聞移動網陸續推出的《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天》和《初心》等面向移動端的短視頻作品並迅速形成巨大影響。央視網一直是央視媒體融合的主力軍,其制作的短視頻《公仆之路》也取得重大影響。這些僅僅是央視新媒體發展和融合傳播的一個方面。
對於視頻而言,十幾年前我就說過,媒介發展到視聽階段 視頻是傳播的最高形態,一百多年來沒有改變,未來也不會改變,改變的是渠道、終端和呈現方式,近一年多來短視頻井噴式的爆發再次証明了這一點。
2003年我去英國考察數字電視,當時英國最多數字電視運營商BSKYB的總裁提出了一個問題交互是電視的未來還是未來的電視?
現在看來交互是移動新媒體最重要的特征,是媒體的未來。
電視是技術媒體,新媒體更是如此。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發展不斷使媒體智能化,我們要擁抱新技術,但也要防止技術的陷阱,不能被其所綁架,我幾年前曾預測3D電視和智能手表不會有前景,因為它們不符合媒介進化的兩個重要原則,就是便捷性和不可替代性。現在VR也是一個問題,至少不適用於新聞傳播。
眼下緊迫的問題是算法推送,作為工具的算法可用,但對於內容編排,建議慎用,尤其在所謂后真相時代,它進一步鼓勵標題黨,用情緒,甚至用主觀願望代替事實,使媒體失去公信力。同時還會產生蠶效應,作繭自縛,使人變為孤島,視野變窄,甚至產生錯覺和誤判。
無論是在哪個地域,媒體都是呈生態化分布,各有各的定位、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生存方式,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都在追求傳播最大化和影響最大化。在此基礎上還有一點應該是共同的,這就是媒體的社會責任,主流媒體更是如此,無論媒體如何變革,這一點應該是不變的。廣播電視總台肩負這樣的責任,不斷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
目前各媒體機構都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對於如何踐行習近平新聞思想,我認為除了解決“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認識論問題,也要解決如何全面貼近受眾的方法論問題。今天論壇的主題理應從認識論和方法論層面去理解和探討。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國電視事業誕生6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黨中央決定組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對廣播電視媒體的高度重視。我們一定會不辱使命,充分利用這一歷史性機遇, 整合資源,優化布局,拓寬視野,努力把總台打造成國際一流的國家級現代傳媒航母。這半年多的時間,總台推出《歷史時刻》、《家國天下》、《習近平和母親》等現象級短視頻產品,著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媒體多終端“天天見、天天新、天天深”﹔面向移動端的“央視快評”、“國際銳評”等新媒體評論品牌,有效引導網絡輿論﹔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中非論壇等重大報道中,廣播電視協同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同頻共振,融合優勢初步顯現,得到習近平總書記和其他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
慎海雄部長最近提出總台的發展戰略是堅持“台網並重、先網后台”,與今天論壇的主題十分貼切。
最后,向所有關心和支持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發展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表示真誠感謝。祝願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