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8年·第6期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路徑優化

王 亮 徐 鵬
2018年09月13日09:41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路徑優化

  新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思想認知、社會關系等方面的影響十分深刻。如何進一步優化和提升高校新媒體思政教育的路徑和效果,引導大學生規避網絡陷阱,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新媒體觀,是當前高校新媒體思政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高校 新媒體 思政教育 路徑

  網絡語境下,高校各學科的教學方式、教育內容都受到了不小的沖擊。互聯網突破了地域、時間的局限性,尤其是高校思政教育,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新媒體等多種形式進行。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教育模式,即單純的“灌輸”和“接收”關系。新媒體提供了即時交流的可能,學生也不再是單純的“接收”,也有了自己的“圈子”(如微信群、直播群等),可以討論和交流。由此可見,新媒體對於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徑探索提供了諸多的思考方向和現實參考。

  新媒體與高校思政教育的關系

  新媒體提供了思政教育的新平台

  近些年,很多高校新聞傳播學院把教學與學生實踐相結合,搭建主持人風採大賽、影視文化藝術節等平台。無論是前期的比賽宣傳,還是后期復賽、決賽的現場效果和線上互動都融入到學生日常生活中,新穎的視頻宣傳效果、獨特的H5技術展現等讓學生耳目一新並積極參與其中。大到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大政方針、理想信念,小到為人處世、自我提升等都與新媒體分不開。

  新媒體賦予思政教育新的時代內涵

  當代大學生具有便利的上網條件,網絡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但網絡在傳遞正能量的同時也夾雜了許多不良信息,網絡環境存在風險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隨著十九大的召開,新時代的號角已吹響,青年大學生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特別是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對於互聯網要加強內容建設、重視網絡教育、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新環境下,新媒體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高校思政教育在形式、內容等方面工作的創新,高校思政教育也提升了新媒體平台及網絡文化的內涵。

  新媒體使得教學雙方的話語權有了對等性

  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談到,隨著新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隨著生產方式即保証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變,人們也就會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系。高校思政教育對新媒體的廣泛運用,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講”“學生聽”的“主動”與“被動”局面,繼而使得在教學中學生與教育者有了同等的話語權。學生可以從網絡中汲取海量的網絡信息、觀念、技術,這對於一些跟不上時代的教師來說,就是一種隱形的挑戰,教育者隻有不斷學習新媒體傳播的新思想、新觀念、新話語,才能與學生有同等的話語權,否則處於被動地位,這也進一步要求學生與教育者在新媒體語境中提升素質、拓展眼界,形成良性互動。

  高校思政教育路徑優化策略

  運用新媒體實現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徑優化或創新已經是目前高校的主要任務之一。高校是國家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面對“互聯網+思政教育”存在的新媒體語言失范、網絡詐騙、網絡暴力等風險,高校新媒體思政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值得深思。引導大學生弘揚正能量、傳播時代之聲、提升自身素質、規避網絡風險、樹立正確“三觀”是新時代新媒體思政教育的關鍵,而且必須優化路徑,呈現出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思政教育內容。

  創新輿論引導方式

  在大學中,經常能發現不少學生處於價值觀選擇的兩難境地,究其原因,是學校思政教育引導與新媒體信息出現了不一致,一些新媒體信息對主流價值觀引導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這就要求高校新媒體思政教育以學生的需求、問題為導向搞好服務工作,而不是“一刀切”,否則隻會讓學生反感,不能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對於新媒體教育的輿論引導應該將一些宏觀的思想、價值觀具體化、生活化,可以通過網絡視頻漫畫、趣味直播間、思想微表情、思想創新才藝網絡展示等表現形式展現出來,打破原有的以純粹交流、娛樂為主的“圈子”,引導學生走好人生之路。

  另一方面,要通過新媒體與傳統媒介平台開展相應的引導和教育工作:一是引導大學生培養積極健康的心理,特別是平衡社會心理,正確看待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社會競爭和負面現象﹔二是緊跟國家大政方針,引導大學生腳踏實地、志存高遠,將個人理想的實現與中國夢緊密結合起來﹔三是鏈接社會資源,為廣大大學生提供出彩的舞台。新一代大學生有著遠大抱負,全社會各個領域資源要積極向大學傾斜,關心和支持大學生,創造各種條件讓他們發揮作用。

  倡導多元化新媒體思政教育

  在媒介融合環境下,信息傳播的速度、廣度、深度也發生顯著的變化。媒介融合帶來了機遇,而風險與危機也相伴而來。新媒體環境下,思政教育必須引入數字技術,通過數字技術把諸多符號如數字、圖片、聲音、代碼、顏色、動作等元素相互疊加,提升信息傳播的質量,使頁面設計、視覺感受等符合大學生的需求。同時可以通過數字技術和媒介融合,自動篩選、置頂思政教育信息,防止低俗信息涌入和刷屏。

  加強教育者與管理者隊伍建設

  加強對教育者和管理者素質、能力和責任的考量,是高校思政教育路徑優化探索的一個重要方面。教育者和管理者要從新媒體平台建設和信息技術優化、提升入手,豐富傳播素材、內容和形式,讓思政教育以“接地氣”“平民化”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在信息傳播時要把握時間節點,讓主流聲音回歸到主基調上。與此同時,教育者和管理者應多參加一些大數據、新媒體、融媒體輿情發布會和相關的技能培訓,提升大數據思維和創新意識,隻有這樣,高校的網絡思政教育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

  構建思政教育輿情評價與監控機制

  創新思政教育,有效的輿情評價、管理機制與工作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要對新媒體平台思政信息做好大數據分析,包括熱點消息瀏覽量、轉載率、網絡影響力,同時掌握熱點信息被關注的時間段、環境等,這樣有利於做好輿情評價,對后期信息發布的方式、技巧、內容等可以做參考﹔另一方面,提升監控的質量和效率,特別是管理機制要改革得更加靈活、有效,例如可以多方位滿足大學生需求,豐富新媒體資源的供給,打破思政教育的時空限制等。

  總的來說,在風險與機遇並存的新時代背景下,要不斷引導大學生規避網絡陷阱,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新媒體觀,發揮思政教育者的優勢,爭取讓思政教育把有意義的事情做的有意思、有趣,讓學生有滿足感、成就感和獲得感。

  本文系西北政法大學校級科研項目《校園主持人大賽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探索》(項目編號:XM-2017-Q-2)、陝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編號:16JK1805)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