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太倉日報探索縣市媒體融合的路徑解析
太倉日報秉持“寧要有缺陷的突破,也不要平庸的完美” 的新聞理想,以服務轉型推動媒體轉型,以用戶為核心,以數據為驅動,探索“互聯網+新聞+服務”商業模式,把報紙變為平台、把資訊變為服務、把讀者變為用戶,在變與不變中打造新型主流媒體,探索一條從紙媒到智媒、平媒到屏媒、全媒到融媒的轉型發展之路。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既是黨中央著眼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傳統媒體順應傳媒發展新常態、推動傳媒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
在信息爆炸的融合時代,不少傳統媒體革新圖存,尋找突圍機會,以創新驅動引領移動優先,在融合發展中重塑再生。放眼全國,媒體融合的思路和方法諸多,但真正意義上的成功融合還不多見,特別是區域傳統媒體,受到理念、技術、渠道、內容等諸多限制,融合之路步履蹣跚。當前,同一區域的傳統媒體產能過剩,新聞資源浪費、競爭層次較低,基於提升傳播能力,增加新聞供給質量而進行的媒體融合改革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作為縣市傳統媒體,融合之路該怎麼走?面對媒體轉型下半場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太倉日報積極回應“現在的報紙還有人看嗎?”紙媒已死、紙媒將死是一個偽命題。這裡需要厘清兩個基本事實判斷:第一,紙媒不等於黨報,黨報活得很精彩,衰落的是都市報。第二,紙會變但報不會變,新聞永遠不死,原創內容價值無限。基於上述判斷,太倉日報秉持“寧要有缺陷的突破,也不要平庸的完美”的新聞理想, 踐行“太倉日報不僅僅是一張報紙”的新理念,以服務轉型推動媒體轉型,以用戶為核心,以數據為驅動,探索“互聯網+新聞+服務”商業模式,按照“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要求,創新媒體融合的體制機制,重構傳播格局和流程,優化融合生態鏈,把報紙變為平台、把資訊變為服務、把讀者變為用戶,在變與不變中打造新型主流媒體,探索一條從紙媒到智媒、平媒到屏媒、全媒到融媒的轉型發展之路。
以互聯網思維實現新聞採編的內源性融合
沒有移動互聯網,就沒有未來。“太報融媒”起步相對較晚, 沒有一哄而上、急功近利地發展新媒體,也沒有單純固守一張報紙或者脫離報紙發展新媒體,而是利用報紙在內容、品牌、人才、公信力等方面的優勢,2007年推出數字報,2008年推出蘇州地區首個縣市手機報,2013年“太倉日報樣樣有”資訊網站、太倉日報官方微博正式上線,2014年推出太倉日報官方微信公號、“太倉日報樣樣有”微信公號,2016年推出微信直播,2017年成立融媒體中心,推出新聞客戶端“江海潮”,到如今太倉日報中央廚房建設投運,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融合發展進程,再造黨報傳播優勢,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高質量的新聞宣傳需要高質量的媒介平台、內容採編以及技術支撐,技術已經成為新聞資訊平台的核心競爭力,有了先進技術的保障,媒體人才能知道用戶在哪裡、喜歡什麼,才能更好地發揮主流媒體的內容優勢,避免資源浪費。面對建設中央廚房的困惑,如何打通瓶頸,撥雲見日,太倉日報立足實踐、著眼實用、追求實效,提出“構建大平台、突出大融合”思路,依托人民日報技術、內容、平台、品牌優勢建設中央廚房,綜合集成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整合各類移動終端平台,進行模塊設計與定位,對現有的採編平台進行升級換代,打通採編平台與排版系統,建立健全即時採集、即時發稿的報道機制,用最前沿的技術提升採編能力,建設了集信息採集、輿情研判、指揮調度、新聞編輯發布、數字報比對、大數據處理等功能於一體的融媒體指揮決策系統。目前,太倉日報中央廚房的應用價值已初步顯現:
機制流程最優化。通過建設太倉日報中央廚房,重構融媒體生產“策採編發評”環節的機制和流程,整合內部資源,形成融媒體技術平台,為報社領導和新聞生產人員在“策採編發評”環節提供技術支撐工具﹔實現社內資源的統一存儲、管理,提升社內資源的共享能力,真正發揮資源的價值,最終打破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端各自為政的局面,統一新聞生產的“策採編發評”等環節的業務流程,通過人員、流程、技術和機制的整合創新,構建太倉日報社全新的媒體融合發展態勢。
內容信息數據化。利用媒體大數據技術,實時掌握用戶動態數據,以數據反饋為支撐,構建與用戶的雙向服務與反饋機制,真正建立以用戶為導向的內容生產服務模式及有效的報社內部領導決策機制。通過對新聞線索的全網追蹤和熱門話題深度分析,為編輯記者篩選新聞線索、選題、內容制作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通過對稿件傳播效果的追蹤和評估,幫助太倉日報掌握不同終端上稿件的轉載、傳播情況,通過對現有業務進行監控和管控,對運營數據、用戶行為數據進行深度分析,為報社領導提供全方位的決策指揮支撐。
採編人員全能化。中央廚房,光有“灶頭”“廚具”還不行,更重要的是必須有好的“廚師”。通過融媒體全員培訓,推動現有採編人員轉觀念、轉作業方式,實現從單一文字、攝影記者到文字、圖片、音頻、視頻、H5運用及制作的全能型記者轉變,在內容呈現形式上力求更豐富、更生動、更具傳播力,創新內容生產機制,提升用戶黏度。推動新聞骨干走向融媒體平台施展拳腳,既做“紙紅”,又做“網紅”。通過實施媒體“雙創”計劃,興趣化組合,項目化管理,形成傳媒+X發展模式,從政策設計、資源配置、機制建設等層面支持媒體融合項目,太倉日報成立了“靜觀滄海”“張望城市”“忠言經濟”“華說三農”“報走街頭”等5個融媒體工作室。報社遵循“全員聘用、同工同酬、績效考核”的思路,統一身份、統一指揮、統一考核,實行一套多勞多得、優勞優得、鼓勵創新、獎優罰劣,以質量效益論英雄的考評辦法,在干部選拔任用上同樣打破身份界限,重點向新聞採編一線傾斜,實現融媒體採編、經營的互融互通,激發整體活力,項目合伙人創業團隊不斷涌現,充分調動員工內部創業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員工的事業心、歸屬感和忠誠度,打造了一支有激情、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獅子型團隊”。
以系統化思維推進媒體+政務的外源性融合
豐富終端的服務內容以及互動方式,積極進行新聞+政務服務模式與盈利模式的探索,提升終端運營推廣和盈利能力。太倉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全省一流的社會綜合治理聯動機制”,實現“一個平台高位協調、一個號碼服務社會、一個APP管理城市”,全面提升社會綜合治理效能。“聯動婁城”APP是太倉市綜合治理大聯動項目的主要產品,除具備政策資訊信息發布的功能外,還為用戶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政府服務、便民服務入口,同時建立了市民監督通道,可收集市民意見建議。當前,媒體融合已經進入下半場,媒體融合不等同於信息搬運,不是簡單一對一的遷移,而是對資源的深層次優化利用。媒體不僅僅是新聞宣傳的工具,還是社會治理的利器和社會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太倉日報積極適應媒體融合的節奏與步調,創新思維,跨界思考,借助“聯動婁城”APP現有的應用,避免重復建設,全方位擴展新媒體業務,在打通內部融合的基礎上,發揮黨媒自身核心價值,打通太倉日報中央廚房與“聯動婁城”APP的接口通道,讓“江海潮”APP為“聯動婁城”APP源源不斷地提供新聞活水,提供新聞資訊、權威發布、政策解讀、輿情引導等內容,提高百姓接受度和用戶黏性,提升太倉市社會綜合治理聯動平台的功能性、實用性和影響力,讓政務權威解讀、重點新聞內容更精准地投放,更好地傳遞到用戶,擴大區域覆蓋面,提升宣傳影響力,打造太倉本地最權威的信息綜合服務端口,塑造綜治與媒體融合發展的樣板典范,達到“一個APP管理城市”的目標,為建設“現代田園城,幸福金太倉”作出貢獻。
同時,以“聯動婁城”APP為母平台,建立新媒體發布管理平台,讓更多的政務微信入駐“聯動婁城”APP,打造全市移動政務服務的聚合平台。通過建立內容聚合平台,將政務信息集中,作為媒體融合突破口,打造區域第一輿論場強勢入口,以主流的聲音,壓縮負面輿論空間,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做好新聞監督,更好地為黨和政府及百姓服務。針對入駐各委辦局發布的政務政情進行持續關注,跟蹤報道,產出優質內容。“聯動婁城”APP收集市民反映的各種問題,通過太倉日報的自身媒體優勢進行深入調查與分析,並提出建設性解決意見,供市委市政府參考,形成內參機制。
太倉市各委辦局進行信息發布時,充分利用太倉日報的中央廚房平台,以“入駐”的方式使用,既節約了各自身宣傳系統建設的費用,又集中了內容資源,合理利用了中央廚房的融媒體生產能力。在使用過程中,報社根據委辦局的不同需求提供委托服務。既通過中央廚房技術平台,為各單位提供線索匯聚、選題策劃、稿件編寫與內容發布服務,又集中專業採編人員幫助各委辦局進行全方位宣傳,提供內容採集、撰寫、審核、評論、發布等多方面的委托服務。太倉日報通過為政府部門提供新媒體內容服務和運維服務,獲取了相對穩定的收益。
太倉日報的專業媒體團隊產出的內容生動、深刻,傳播面更廣,社會綜治平台的政務服務精准、便捷,受眾面更寬,二者融合可更好地解決“聯”“網”“通”“動”四個關鍵問題。太倉日報積極探索的“政務+媒體+生活”的新模式,將新聞服務作為黨委政府面向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的一部分,作為群眾的基本公共產品,將自身採編優勢與社會治理相結合,把新聞內容更迅速、更精准地傳達給用戶,拓展移動端使用場景,更好地服務於市民用戶,為政府智慧管理城市和群眾智能生活提供便捷的條件,進而實現媒體服務與公共服務的一體化融合發展,打造媒體融合、政務信息化發展的新模式,成為百姓了解政務信息、接受政務服務的重要渠道,成為政府部門公開信息、服務百姓的便捷通道。
以用戶思維探索中央廚房與商業模式的延展性融合
近幾年,面對移動互聯網的沖擊,太倉日報同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危機,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每次危機之中都孕育新的機遇,催生新的業態,激活新的動能。
媒體融合的最大優勢是順應時代發展,符合用戶需要。用戶思維就是在媒體融合過程中,以用戶的信息需求、服務體驗為中心,建構相應的傳播方式、傳播形態、視覺機制和價值補償機制。太倉日報以用戶為核心、以產品為導向,以“互聯網+、媒體+、資本+”理念著力打造“太報智屋”(房產買賣線上線下交易平台)、“太報智庫”和“太報直播”三大品牌。融合不是商業模式,而是價值模式,本身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因此,區域媒體的融合應當是低投入、低成本、重實效的融合,但融合能帶動經營,帶動多元化發展,帶來隱性間接的經濟效益。作為主流媒體,太倉日報的主業是新聞宣傳和媒體融合,而多元化經營是報社的生命。太倉日報是黨媒,黨賦予了報社一個含金量十足的牌子,通過黨媒獨特的影響力、權威性,讓主業引領副業,副業反哺主業,形成良性的融合發展閉環。
太倉日報在融合發展中始終用體制和市場的兩種力量開疆拓土,探索跨界合作融合以及報業經濟多元經營道路。政務既是新聞宣傳源,又是服務外包經濟源,太倉日報把政務資源作為第一資源,把政府服務作為第一服務,把政府用戶作為第一用戶,用新聞+服務的理念,用融媒體整合營銷的方式,從部門專版、政務微信代理、政務內刊雜志書籍、政務活動承辦、政務直播、報紙欄目版面協辦、短視頻專題片拍攝等各個領域全方位拓展,同時,太報融媒聚合社會資源,試水教育、房產、旅游、家裝等市場,多元化經營取得突破,在傳統報業被唱衰的大背景下,報業經營收入逆勢上揚,讓太報人活出精彩,活出價值。
太倉日報雖然在打破機制體制,打破媒體界限,積極擁抱移動互聯網,嘗試媒體融合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嘗試,但還難言成功,諸多的思路和功能還有待市場檢驗。但是,太報人堅信——隻要方向正確就不怕路途遙遠。況且,這種努力正在慢慢轉變成可見的效益以及可期的未來。融合,腳步匆匆﹔轉型,還在路上。新時代、新征程,傳統紙媒隻有用“內容+”“數據+”才能贏得新優勢,才能昂首駛向媒體融合轉型的新藍海。
(作者系太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太倉日報社社長、總編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