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廣東電影票房連續16年領跑全國 營銷粵軍功不可沒

何晶 朱佩雯
2018年09月26日13:59 | 來源:羊城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泰坦尼克號》首創電影貼片廣告招標模式

“三劍”:趙軍、祁海、周俊杰(左起)

《蔣筑英》

《狂吻俄羅斯》

《復仇的女人》

走過1980年代的燦爛輝煌,經過1990年代初的市場低迷,在全國電影市場逐漸沉寂的時代,靠著敢為人先的營銷粵軍、包容務實的廣東觀眾、思想開明的政府部門,以及目光敏銳的新聞媒體,廣東電影市場開始逐漸復蘇。

幾乎所有電影公司都看不上的國產片《狂吻俄羅斯》,在廣州創下票房神話﹔國產片《復仇的女人》,上座率打敗史泰龍主演的進口片《黑獄災星》﹔從《蔣筑英》開始,主旋律電影首次通過營銷走向市場﹔《泰坦尼克號》開啟全國貼片廣告公開招標之先河:全國首家超大銀幕影院率先出現在廣州……全國票房先看廣東,成為業內心照不宣的規則。

進入新世紀以來,南粵電影人推動廣東成為全國最大的票倉,連續16年位居全國票房榜首。全國48條商業院線中,有24條在廣東經營。無論平日周末還是逢年過節,看電影成為廣東人首選的娛樂方式之一。

1 一分錢都不要,制片廠編輯請纓干營銷

上世紀90年代,改革的春風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國電影市場卻日漸低迷。家用彩電成為標配,卡拉OK走進百姓家,錄像帶、VCD風靡一時,大眾娛樂方式的多樣化,讓電影院漸漸被冷落,人們逐漸認為“電影沒什麼好看了”。

根據2009年出版的《中國電影大片路——中國高概念電影的制作與營銷模式研究》一書的數據(見下表),1990年,我國國產片產量126部,年度總票房22.2億元,觀眾162億人次﹔到了1993年,國產片產量增長到154部,年度總票房卻跌至13億元,觀眾減到42億人次。

1993年3月,南粵春寒,冷雨霏霏。國產片的大氣候,和天氣一樣凍入骨髓。時任珠江電影制片廠中級編輯的祁海,每次經過電影院售票窗時都有種屈辱感,他心有不甘:“曾幾何時,放國產片的影院場場爆滿,門前總是圍著一大群等退票的影迷。這樣的輝煌景象,難道不能重現了嗎?”

當時,祁海策劃的新片《復仇的女人》即將上映。按老規矩,創作人員無需管市場營銷。出於電影人的一腔熱血和責任感,祁海以個人名義,給全國31家省級電影發行公司領導寄去一封長信,懇求大家救救國產片,多買《復仇的女人》的拷貝。但發行公司並沒有因此多訂幾個拷貝,甚至有人對他的舉動表示不可思議,問珠影的同志:“這個姓祁的,是不是神經有毛病?”

祁海沒有氣餒,他主動向廣東省、廣州市電影公司請纓,要求讓他到影院直接指揮該片的推介工作,賺的錢全歸發行放映部門,他一分都不要,兩家發行公司同意讓他試試。時任廣東省電影公司宣傳科副科長的趙軍,積極幫他聯系影院,祁海成為全國第一位到影院指揮市場運作的電影創作人員。

《復仇的女人》首先在廣州華南影都獨家上映,祁海查閱票房報表,發現該片一場可賣出720張零售票,而該影院同期上映史泰龍主演的動作片《黑獄災星》,一場最多售出166張票。他靈機一動:這就是最好的促銷新聞!他立刻將信息告訴了羊城晚報記者,第二天,《羊城晚報》在頭版刊發新聞《〈復仇的女人〉打敗史泰龍》,在全國首創國產片用票房數據促銷的推介方式。影片立即轟動羊城,僅華南影都的票房收入就創下該影院開業6年來的最高紀錄。最后該片在廣東的票房總收入高達254萬元,超過同年李連杰主演的《獅王爭霸》的廣東總票房214萬元。

2 從《蔣筑英》開始,主旋律靠營銷走向市場

時間往回倒兩個月。1993年1月,為祁海提供了巨大幫助的趙軍,在北京參加《蔣筑英》看片會。窗外大雪飄揚,屋內淚水紛飛,雖然天氣寒冷,趙軍的心卻是熱的。蔣筑英是我國著名光學科學家,44歲時因積勞成疾而英年早逝。趙軍決心在廣東力推這部感人的影片。看片會結束后,《蔣筑英》在全國隻賣了40個拷貝,廣東買了2個。

趙軍認為,《蔣筑英》是主旋律電影,基本沒有商業片元素,但可以靠口碑促銷。他先做了幾次內部放映,又正好碰上廣東省委組織召開廣東農村工作會議,他在會上播放了這部影片。不出所料,《蔣筑英》打動了很多觀眾,一同觀看影片的羊城晚報記者龔丹楓,現場採訪了多位落淚的觀眾。次日,《羊城晚報》頭版刊登文章《廣東觀眾含淚看<蔣筑英〉》。一時間,許多人好奇,這到底是怎樣一部電影?

無巧不成書,蔣筑英的夫人路長琴正好來廣東開會,看到《羊城晚報》這篇報道非常感動,立刻打電話到報社要求見記者。第二天,《羊城晚報》又在頭版刊發文章《蔣筑英夫人路長琴感謝廣東人民》。三天內兩次上頭版,電影《蔣筑英》火了。2個拷貝遠不夠用,最后廣東一共買下14個拷貝。通過電影公司的商業化操作,《蔣筑英》走向市場並取得成功,從此以后,主旋律電影也有了“電影營銷”的概念。

3 屢創票房奇跡,“三劍”成全國發行榜樣

“別再單打獨斗了,我們一起干吧。”1995年,在趙軍的提議下,他和祁海以及剛退休的廣州市電影公司宣傳科長周俊杰,共同成立了我國第一個專門研究電影市場發行的民間團體——“三劍電影學社”。如今被譽為經典的《黃土地》,當年就是通過周俊杰的策劃才得以和羊城觀眾見面。當時廣州市電影公司買下《黃土地》拷貝,但並不看好影片的市場前景,遲遲沒有公開放映。周俊杰於是指定新星電影院獨家放映,並組織愛看文藝片的師生觀影,影片連映一個月,上座率高達94%。在周俊杰的建議下,新星電影院成為當時全國罕有的藝術影院。

“‘三劍’來自大仲馬《三個火槍手》,取意該出手時就出手。”回憶起20多年前的故事,趙軍仍像當年一樣激情澎湃。他們主持了數十部國產片在廣東的宣傳發行,無一虧損。

“三劍”打響的第一炮,是講述中俄人民友誼的喜劇片《狂吻俄羅斯》。這部沒有明星的小制作,很多電影公司看不上。“三劍”不僅買下拷貝,還做了大新聞。由於要修建地鐵公園前站,位於中山五路的新華電影院即將被拆,它是中國第二家、廣州第一家寬銀幕電影院。就在新華電影院最后一個放映日,“三劍”在該影院做了場《狂吻俄羅斯》首映式。“我們想用一個老電影院的死,換來一部國產片的生。”趙軍說。市民們惋惜新華電影院的落幕,紛紛趕來支持,《狂吻俄羅斯》下午、晚上兩場放映,均座無虛席。祁海記得,還有博物館將當天放映的海報拿回去,作為老字號電影院退出歷史舞台的見証。雖然影院落幕了,《狂吻俄羅斯》的口碑卻打響了,各家影院爭相搶著放映。

“三劍”最輝煌的戰績,當屬葉大鷹導演的《紅櫻桃》。當時的發行人員預測,該片在廣州的票房收入不會超過40萬元。“我們把全廣州的電影院經理召集到廣州電影院,進行《紅櫻桃》第一周放映權的拍賣。這種營銷方式在廣州沒有先例,最后廣州電影院以30萬元中標,影院經理陳致玲相信我們,最后的成績証明她的眼光是對的。”趙軍回憶說。

“三劍”分工合作,美工出身的周俊杰為影院畫海報,創意比片方提供的海報更新穎﹔文字功夫了得的祁海負責寫宣傳文案,針對不同人群撰寫不同的廣告語﹔趙軍擔任總策劃。經過“三劍”的運作,《紅櫻桃》在廣州的票房收入高達237萬元,超過1995年至1997年在廣州上映的任何一部美國大片。

其時,影片發行已經開始採取分賬模式,廣州市電影公司按合同要將10%的分成比例給“三劍”,“三劍”能拿到20多萬元,這在上世紀90年代可是天文數字。“廣州市電影公司特意為此開會,討論這筆錢到底要不要給我們。當時一個大學生的月工資才一百多,他們覺得我們拿的錢太多了。但最后還是按合同給了我們,我拿著發票主動去工商局報稅,印象特別深刻。”趙軍說。

由於奮力開拓電影市場,趙軍后來被提拔為廣東省電影公司副總經理,祁海被破格晉升為國家一級電影編輯,榮獲廣東省勞動模范稱號。“三劍”還應邀在全國電影發行放映工作會議上介紹經驗,祁海代表“三劍”前往全國31個省的電影發行放映部門講課,“后來再也沒人懷疑我的神經有毛病了。”祁海笑著說。

4 嘗試貼片廣告,改造首家超大銀幕影院

1998年,連續三年打敗進口大片票房的《紅櫻桃》,被《泰坦尼克號》打破紀錄。該片在廣州上映后,以首日票房50萬元成為廣州有史以來開畫票房最高的電影,廣東總票房收入3000萬元,全國票房為3.6億元。

在《泰坦尼克號》之前,廣東省電影公司就開始嘗試在一些電影前加貼片廣告,“電視可以播廣告,電影為什麼不可以?”在《泰坦尼克號》上映前,趙軍提出:不如面向社會公開招標吧?1998年3月底,廣東省電影公司首次舉辦貼片廣告公開招標會,將近30家公司到場,距離正片最近的“倒一”位,吸引了十幾家公司競標,最后由一家BP機公司以30萬元高價獲得。趙軍說,《泰坦尼克號》的廣告收入超過了100萬元。

《泰坦尼克號》上映后,廣州市電影公司和廣東省電影公司結束“蜜月期”,開始競爭。廣州市電影公司擁有當時最專業的電影院線,但廣東省電影公司隻有一批文化宮、俱樂部、禮堂,和專業影院根本沒法比。主管影片發行放映的趙軍給同事鼓勁:“用半年時間打敗市電影公司。”可是沒有人相信他。

先天不足后天補,趙軍想到一個主意——改造成超大銀幕影院,把禮堂的銀幕拉到舞台前。想法遭到了工程師的質疑,趙軍逐條駁回,但有個技術問題沒法解決:銀幕變大,放映機的燈泡瓦數也要變大,但如果瓦數太大,很容易燒壞膠片。趙軍為此苦惱時,70多歲的工程師陳劍平出現了。“陳劍平是廣東電影放映機方面的權威,他參與設計了人民大會堂的大銀幕,聽說我們有這個想法,立刻表示他來負責。他一出現,所有質疑聲都消失了。”趙軍感慨地說。放電影時,銀幕放下來﹔有演出時,銀幕卷上去——在市一宮影院經理胡娣南的大力支持下,市一宮成為全國第一家超大銀幕影院,其后每有大片放映,總是一票難求。幾乎同時,靠著陳劍平和省影高級工程師潘仲火等技術團隊的支持,寬23米、高達13米的超大銀幕在中山紀念堂落成,試映播放動畫片《寶蓮燈》,引發羊城觀眾的觀影熱潮。

大約兩年后,全國各地多家影院開始進行影廳改造。銀幕挪到舞台前、建設多個影廳……廣東電影人又一次走在浪潮前。

5 大制作賣得好,國產小片也實現高產出

2002年,正式開啟中國大片時代的電影《英雄》上映。影片在廣東的票房甚至超過了《泰坦尼克號》。同年,《天脈傳奇》在廣東首次嘗試零點上映,票房首戰告捷,同時開啟了全國零點場放映的先河。2009年,《建國大業》在廣東做首映式,主持人問韓三平,預測影片在全國能拿多少票房?韓三平沒出聲,他的朋友問趙軍,廣東能做多少?趙軍坦然說廣東可以做5000萬元。這個數字今天看來不稀奇,但當時幾乎沒人信,台下的媒體也很吃驚。韓三平聽到這個數字說,那全國票房估計能有4.5億元。事實証明,趙軍的預測是對的,《建國大業》在廣東的票房為5800萬元,全國票房為4.2億元。

除了中外大片賣得好,國產小片也能在廣東實現高產出。青宮影城就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國產小片高產出試驗田”,比如積壓7年沒上映的紅色歷史題材影片《大進軍·大戰寧滬杭》在青宮影城復映,隻花了150元宣傳費,票房收入13萬元。反映山東黃海海戰的《1894:甲午大海戰》在青宮影城上映收入14.5萬元,超過山東任何一家影院。近年來,全國多數影院都不敢放映戲曲片,粵劇電影《柳毅奇緣》在青宮影城上映長達半年,共放映56場(零售43場),平均上座率高達88.1%。

在趙軍看來,廣東人一向愛看電影,只是得想辦法,讓大家認為電影值得看。時移世易,過往的輝煌都被載入史冊,今天的南粵電影人仍在努力創造新的篇章。靠著電影人的共同努力,2017年廣東電影票房收入近80億元,第16年領跑全國。

國產片生產及市場情況(1990-1994)

年次 國產片產量 年度總票房 觀眾人次

1990年 126部22.2億元162億人次

1991年130部23.6億元144億人次

1992年170部19.9億元105億人次

1993年154部13億元42億人次

1994年148部11億元缺

數據來源:《中國電影大片路——中國高概念電影的制作與營銷模式研究》 制表:丘淑斐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