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8年第9期

“一帶一路”背景下河南形象建構與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研究

顧珂
2018年09月28日09:37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一帶一路”背景下,進一步提升河南對外形象,講好河南故事,需要傳播先行。當前河南對外形象還存在諸多問題。提升河南形象構建亟須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新聞傳播人才,要強化交叉學科培養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提高國際視野培養國際化新聞傳播人才,增強本土關懷培養專家型新聞傳播人才,跨平台培養打造“全媒體”型新聞傳播人才。

【關鍵詞】“一帶一路”﹔形象建構﹔新聞傳播人才培養

“一帶一路”不僅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更是搭建了中原文化直接與世界文化溝通的橋梁,圍繞“打造全國重要文化高地,讓中原更加出彩”這一主題,河南在“一帶一路”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一帶一路”引領下,中原文化與沿線各國歷史文明交流、融合速度加快,世界開始認識河南、了解河南。“一帶一路”煥發的生機與活力給河南轉型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打造河南對外傳播新形象,需要傳播先行。河南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就是把文化作為推動力將河南的歷史、現實與未來連接在一起,用最先進的傳播手段對河南優秀中原文化資源進行加工和編碼,打造成符合沿線國家和地區民眾心理需求和認同的文化,進而通過優勢文化傳播,使之成為河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文化認同機制。增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民眾對河南和中原文化的認同,需要加快培養專業新聞傳播人才隊伍,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創新對外傳播思路,讓沿線國家和地區民眾通過媒體傳播得到文化認同和心理認同,進而實現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更多共識。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河南對外傳播的現狀與問題

當前,迅猛發展的網絡媒體正在逐漸超越信息交流這一最原始的功能,影響人們的學習方式、思考方式、工作方式,重構了社會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人們對媒介的依賴感越來越強,新聞傳播系統對社會各項功能的滲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甚至影響了整個社會的運行與發展。“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河南)自貿區、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等一批國家戰略紛紛落地河南。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牢固樹立文化助推經濟的時代使命感,需要堅持傳播先行路線,圍繞“打造全國重要文化高地,讓中原更加出彩”這一主題,進一步深化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推動河南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離不開新聞傳播的推動作用。當前,河南對外傳播的現狀與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播內容豐富多元,但缺乏文化認同引領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在絲綢之路的建設過程中,與技術和規劃因素相比,更大的挑戰來自於民心工程的建設。[1]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社會根基,文化交流則是實現民心相通的有效手段。實施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既是經濟發展的大手筆,也是文化發展的大手筆。但是,“國家形象的國際推廣戰略,並非全球化時代的新聞需求,而成為國際新聞人才培養的項目建設、教育及科研投資規模的決定因素。就傳播理念而言,當前的文化傳播理念還是基於服務國家政治的角度來決定傳播內容,而沒有認識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民眾的需求才是推動河南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動力之源。少林文化、中醫文化、美食文化、根親文化等多樣化的優勢中原文化在內容上缺乏內在的系統整合,在傳播策略方面缺乏文化認同引領。

(二)傳播媒介日趨多樣,但傳播環境不容樂觀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媒介格局和傳播輿論環境。“兩微一端”成了官方宣傳的標配,除此之外,各大門戶網站、視頻網站、直播網站在爭奪傳媒市場份額中均有一席之地。“一帶一路”背景下,河南對外形象傳播的媒體戰略主要表現為大規模全覆蓋特點。不僅有“一帶一路”唯一指定的“航空港在線”融媒體,還有河南省文化廳、河南博物院等官方性質文化類網站。傳播媒介日趨多樣,但傳播效果卻不容樂觀。在國內,長期以來關於河南的負面新聞報道層出不窮,國內一些媒體對河南人的刻板印象還沒有完全消失﹔在國外,境外媒體關於“一帶一路”的地緣政治學歪曲報道勢力殘存。傳播環境的內憂外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河南在“一帶一路”上的形象建構。

(三)傳播意識不斷增強,但傳播模式缺乏創新

近年來,河南完成了從“文化大省”到“文化強省”的轉變,再到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構筑全國重要文化高地,河南傳承和傳播中原優秀傳統文化意識不斷增強,打造河南文化高地的文化自信不斷提高。文化旅游、大型節事活動、教育交流等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給“一帶一路”上的河南傳播提供了多種平台。但是,傳播模式還停留在傳播媒體自上而下的點對面傳播,重視傳播形式與內容,忽視傳播效果與反饋。此外,高層次文化傳播人才匱乏,技術創新、新聞傳播創新能力不足等都不利於河南在“一帶一路”中的對外形象建構。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基本理念

(一)堅守政治立場,明確傳播使命

“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輿論環境空前復雜。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顯得尤其重要”。[3]“一帶一路”背景下,堅持黨的領導、堅守國家立場、堅定中原特色,是河南省加快對外傳播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基本原則。媒體和高校應該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胸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局。[4]當前,河南省正處於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各類社會矛盾的積壓凸顯期和集中爆發期。隨著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這些潛在的社會矛盾在新媒體技術的推動下迅猛傳播,並成為當前網絡輿論的主要根據地。一些突發公共事件的網絡輿情,特別考驗著政府的應急反應能力和危機處理能力。一些沒有經過正確引導的網絡輿情往往會扭曲事實的真相,破壞河南的政府形象,甚至影響河南在“一帶一路”的對外傳播環境。因此,堅定政治立場,明確傳播使命是當前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第一要務。

(二)掌握輿情規律,做好新聞宣傳“時效度”

新聞宣傳輿論工作,關系黨的前途命運,關系國家長治久安,關系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科學判斷和駕馭輿論形勢,需要全面准確把握國內外輿情形勢、趨向,在尊重新聞真實性和客觀性的基礎上,把握新聞輿論規律,及時採取應對策略,搶佔最佳發言時機,增強主流媒體話語權,充分發揮輿論引領作用,提升新聞傳播影響力和傳播力。“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新聞傳播,要積極關注沿線國家民眾關注的輿論熱點問題,特別是涉及敏感地區和問題的言論,對網上存在一定傾向性的輿論(特別是一些敏感性問題、宗教問題、種族問題等)要盡量早發現、早介入,及時做好輿情應對,按照“快報事實,慎報原因,重報態度,續報進展”的原則,及時引導網絡輿論,化對立為理解,化猜疑為信任,為突發公共事件的妥善處置提供有利的輿論環境。

(三)傳遞好河南形象,提高講好河南故事的能力

文化作為社會發展軟實力,不僅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要素,同時也是增強區域競爭軟實力的重要力量。傳承和創新中原文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文化事業,深度挖掘和開發中原文化強大資源稟賦優勢,加快構筑全國重要文化高地,河南需要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推動中原文化“走出去”,講好河南故事,傳播好河南好聲音,提升河南在區域競爭中的國際影響力。河南出彩,需要億萬人民扎實干、同心干,需要新聞媒體助力加油。加強和改善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各級黨組織要自覺擔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為新聞媒體創造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大力弘揚兼容並蓄、革故鼎新的中原文化,繼承發揚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祿精神和紅旗渠精神“新三大河南精神”,依托現有國家“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成果和品牌,發揮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成果優勢,統籌規劃中原文化資源,圍繞“打造河南文化高地”目標,進一步加強與沿線國家地區的人文交流合作,通過多種渠道和手段,提升講好河南故事的能力。

三、打造河南對外形象,培養新型新聞傳播人才策略

區域形象是受眾對某一地區所形成的符號化的、穩定性的刻板印象,良好的區域形象可以增強這一地區的核心競爭力。[5]河南作為中華文化的發源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新時期河南省面臨加快打造河南文化高地的新要求,打造河南對外形象,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應順應互聯網新媒體時代特征,運用多種技術手段,努力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立體傳播格局,將官方傳播與民間傳播相結合,通過中央和地方各級、各種性質媒體、高校的聯手合作,培養新型新聞傳播人才,使河南的對外形象更有利於河南加快“一帶一路”建設。

(一)強化交叉學科培養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

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創新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傳播格局,新的傳播技術、手段、渠道、平台層出不窮,並呈現出融合發展趨勢。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傳播媒介構建了傳播者與受眾合而為一、輿論場由單一趨向多元並存的新聞傳播格局。隨著河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往、交流加深,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多元交融,單一學科的知識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聞業對人才的需求。打造河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對外傳播形象,既需要掌握河南區域資源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又需要有新聞傳播專業知識體系,同時還需要掌握一門對外語言,並通過不同學科的知識交叉取長補短實現融合發展。這就倒逼河南“一帶一路”相關媒體培養兼具語言翻譯、文化傳播、經濟社會發展等跨學科復合型的新聞傳播人才。

(二)提高國際視野培養國際化新聞傳播人才

加拿大傳播學家麥克盧漢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書中提出“地球村”概念,他認為,隨著廣播、電視、互聯網和其他電子媒介的出現,以及各種現代交通方式的飛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距離驟然縮短,整個世界緊縮成一個“村落”。然而,河南地處內陸,長期以來處於封閉狀態,直至今天實現了陸上、空中、網上三條“絲綢之路”,河南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對外開放。新的傳播環境改變了傳統對外傳播格局:一方面傳統媒體的衰落與移動社交媒體的興起,使得海外報道人力、財力預算大幅縮減﹔另一方面,在“人人都是記者”的新媒體時代,缺乏專業的人才和專業的對外報道培訓,使得對外傳播面臨著人才和技能的雙重壓力。因此,加快推進“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對外形象建構,要提高國際視野,以開展新聞傳播專業國際聯合辦學模式,培養高校新聞傳播人才的后備力量,此外,要加強相關業務培訓,及時培訓最新的國際化傳播知識、技術,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三)增強本土關懷培養專家型新聞傳播人才

構建河南對外傳播“新形象”,關鍵在於河南文化形象的打造。傳播好河南形象,講好河南故事,既需要傳播者的高尚的本土情懷,又需要傳播者的高超專業技能。河南文化博大精深,資源稟賦優勢突出,媒介宣傳應對河南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對某一領域的專業知識進行系統培養,適應“一帶一路”對外傳播中受眾分散化、媒介小眾化的發展趨勢,以便進行更專業、更有深度的新聞報道。此外,打造河南文化高地,需要學會借力發力,在全省文化發展的大格局中把握機遇科學謀劃,加強智庫文化宣傳功能,通過國內外高端會議、論壇,在全國乃至全球層面發聲,充分發揮專家學者和智庫的作用,群策群力,全面提高中原文化傳承與創新能力,為河南省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智力支持,讓國家更多地關注河南,放大智庫效應,努力提高河南文化傳播能力,做好河南文化的“智庫發言人”。

(四)跨平台培養,打造“全媒體”型新聞傳播人才

在2016年2月19日舉行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者“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6]全媒體時代,媒介信息傳播整合了多媒體表現手段,聯合了多媒介形態,最終實現了多終端的融合接收,實現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終端都可以獲得任何想要的信息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媒介融合對推動河南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有著強大動力。因此,河南對外形象構建需要在新的媒介環境下,著力培養“全媒體”型人才。一是要加快對傳媒機構的整合,加快推進媒體“中央廚房”建設,實現“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二是加快“‘一帶一路’中央廚房”聯合政府、媒體、企業、智庫四種力量跨機構平台培養打造河南對外傳播形象“全能型”平台﹔三是要跨地區、跨行業“並購”“合拼”“重組”,聯合“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區域,共同構建跨區域合作共享共建新媒體傳播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張昆.傳播先行,實現民心相通: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國家傳播戰略[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5(9).

[2]戴佳,史安斌.“國際新聞”與“全球新聞”概念之辨:兼論國際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9(1).

[3]賴黎捷,葛曉卉.以“四向四做”為指導,完善新聞人才培養體系[J].新聞愛好者,2017(10).

[4]李成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的三個維度:從習近平致中國記協成立80周年的賀信說起[J].中國記者,2018(6).

[5]鄧元兵.區域形象:西方媒體的報道與我們的建構策略:以河南省為例[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0(2).

[6]丁柏銓.民辦高校新聞學專業與“全媒型”人才培養[J].新聞愛好者,2016(8).

(作者單位:鄭州農村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中心)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