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全球媒體大咖重慶論道 自媒體短視頻成熱議話題

王淳 冉長軍
2018年10月17日07:36 | 來源:重慶晨報
小字號
原標題:美聯社Youtube都來了 全球媒體大咖重慶論道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副主任、外語頻道總監江和平發言。

  《全球傳播生態藍皮書》發布。

  昨日,“第二屆CGTN全球媒體峰會·第八屆CCTV+全球視頻媒體論壇”在重慶拉開帷幕。本次峰會和論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下屬的中國國際電視台(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和央視國際視頻通訊社(CCTV Video News Agency)主辦,中國環球廣播電視有限公司(CGTN Corp)、重慶高新區管委會和中國傳媒大學聯合主辦。現場,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媒體與互聯網機構近300名代表相聚重慶,就前沿的新聞媒體熱點話題與全球媒體未來發展的趨勢展開討論。

  峰會·論壇首次落地重慶

  主題“開放·互聯·共融”

  作為國內外知名的視頻媒體年度專業論壇,這是CGTN全球媒體峰會、CCTV+全球視頻媒體論壇首次在重慶舉辦,也是中國國際電視台、央視國際視通與重慶高新區的第一次聯手合作。

  今年峰會和論壇主題為“開放·互聯·共融”。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副主任、外語頻道總監江和平表示,在信息2.0時代,隻有秉持“開放”的態度,把握當下媒體發展趨勢並與各界進行交流與溝通,達到彼此之間的和諧“互聯”,從而促進各國媒體信息實時交換與共通,以實現全媒體深度“共融”。

  “這也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組建以來首次舉辦的全球性媒體峰會和專業論壇。”江和平表示,

  峰會和論壇期間,“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BRNA)第二次成員大會將舉辦。BRNA依托“一帶一路”倡議,協助沿線國家和地區主要媒體機構開展新聞內容合作、共享媒體資源以及信息技術創新成果,打造新時代“新聞信息的絲綢之路”。

  300多位嘉賓論道傳媒

  美聯社、Youtube都來了

  本次峰會和論壇參會嘉賓共有300多人,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機構,包括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省(自治區、市)廣播電視台和騰訊、新浪、字節跳動等,以及美聯社、路透社、彭博社、法新社、CNN、FOX、NHK、Youtube等世界一流媒體機構和國內外著名新媒體企業的代表。

  論壇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司長馬黎表示,當前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在媒體領域,新興媒體的發展正在改寫信息傳播模式和人類溝通方式,新機遇、新技術、新挑戰層出不窮。全球媒體產業正經歷深度變革,包括發展思路、管理方式、生產流程、報道手段以及商業模式等。江和平也認為,在融媒時代,“融媒體”要真正實現深度融合,必須做到“六個重新定義”,即:重新定義電視、重新定義內容、重新定義技術、重新定義受眾、重新定義“中央廚房”和重新定義輿論場。

  峰會專題討論干貨滿滿

  自媒體生態成熱議話題

  本次峰會共設置主旨演講、專題討論和案例分析三大議程,議題包括:當前“自媒體新聞”佔據大流量,這對新聞業和受眾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信任缺失還是信息缺失——媒體對其他國家的報道缺少了什麼?此外,議題還涉及了媒體的創新商業模式,媒體融合與轉型升級新模式,區塊鏈技術在媒體中的探索應用等前沿科技話題。

  亞洲新聞台新媒體部總編輯Jaime Ho,YouTube大中華及韓國區伙伴關系總監Brian Suh,哈佛大學尼曼實驗室主任Joshua Benton,以及日本放送協會新聞部全球IT創新副總監Genichi Inabe也發表了主旨演講,他們分享了關於不同媒體報道同一事件中的不同視角,如何協助中國的內容生產者兼顧盈利與文化營銷,如何捍衛社交媒體上的個人信息安全,以及5G時代視頻媒體的發展前景。

  大會動態

  《全球傳播生態藍皮書》首次發布

  “西強東弱”總體格局已有所變化

  由央視國際視頻通訊社智庫與北京外國語大學聯合主編的《全球傳播生態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在大會上首次發布。

  報告首次從傳播生態學視角聚焦全球傳播格局和世界傳媒發展,在復雜的全球社會生態體系內透視人、媒介、社會各種力量的共息共生關系,為傳播研究和媒介管理提供某種聯動、系統化、戰略化的思路。

  藍皮書指出,“西強東弱”的總體格局已有所變化,國際傳播的總體格局開始向“於我向好”的局面轉化,並在局部地區,如非洲開始出現“破局”。從國際傳播效果來看,西方輿論一邊倒的形勢已經開始扭轉。

  藍皮書指出,近年來新興市場國家在各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入,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在重大國際事務中的溝通不斷加強,在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完善全球治理、加強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興視頻通訊社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同樣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

  隨著新媒體技術在全球范圍的不斷普及,新興市場國家與發達國家幾乎同時來到了媒體轉型、融合發展的門口,“彎道超車”的可能性開始顯露出來。

  2017年,在國際格局經歷深刻變革與調整的大背景下,中國的表現脫穎而出,中國因素在國際輿論中更加凸顯。據統計,2017年全年境外媒體涉華英文報道達65.5萬篇,比上年(60.3萬篇)增加約8.6%,達到十年來年度報道峰值。

  2017年境外媒體涉華報道中,政治、經濟和外交仍然是三大熱點領域。其中,外交領域所受關注度最高。

  藍皮書還指出,中國主流媒體國際傳播向微視頻化轉型,微視頻國際傳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中國互聯網企業微視頻平台將在國內市場飽和后開始大量征戰海外市場,內容下沉,爭奪優質內容資源。對於日益走向國際的中國微視頻傳播,價值觀的傳播尤為重要,因為這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

  論壇集萃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 更多的是合作關系

  在昨天上午舉行的“當前‘自媒體新聞’佔據大流量,這對新聞業和受眾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論壇上,國內外傳統媒體人和自媒體人稱,自媒體與傳統媒體不是競爭關系,兩者是存在互補性的,可以進行合作,共同發展。

  美聯社執行總編、高級副總裁Sally Buzbee認為,傳統媒體和自媒體是有合作的可能。在他看來,自媒體目前的做法也是給傳統媒體提供了機會和注入了活力。

  新浪微博媒體事業部總編輯於琪表示,微博平台上有媒體和自媒體,並且兩方都是合作的關系。隨著自媒體流量的增大,微博作為平台,還是在首推媒體新聞,“我們媒體發布的內容沒有推薦自媒體的內容,因為確實在新聞領域需要核實,我們需要推薦媒體核實之后的信息進行推薦。”

  於琪認為,在一些專業性的內容上,自媒體還無法與傳統媒體相比較。例如微博用戶可能會比專業媒體記者更早出現在現場,會把內容拍上來,但是這並不是新聞,並沒有核實,“所以在這個領域,尤其是新聞領域,媒體的專業性和媒體的核實能力和發布能力這才是用戶對媒體內容信賴的點所在,所以媒體和自媒體在平台看來應該是揚長避短。”

  擁抱人工智能 用新技術為媒體發展賦能

  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媒體融合之路該怎麼走?新技術為媒體帶來了哪些挑戰,又有哪些機遇?在“媒體融合與轉型升級新模式之人工智能與媒體融合”的論壇上,眾多大咖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AI能夠給我們提供很多指導,但是它絕對不會替代現在記者所做的工作,未來的新聞會是一部分機器,一部分人來完成,我們很期待。”CGTN新媒體部副總監梅焰表示,人工智能不會替換掉人工,“我們沒有嘗試過任何人工智能的新聞編輯,我覺得AI會做一些比較簡單的工作,比如說像體育新聞,它的規則非常簡單,誰贏了,誰輸了,比分是多少,如果要寫有深度的文章,AI還做不到。”

  騰訊雲計算(北京)有限公司媒體及運營商行業總經理閆鵬表示,“我們認為5G的到來,媒體傳播會發生質的改變,當AI真正應用到媒體的時候,我們今天可能不用飛過來就可以參加會議,就可以做很多的互動,而且用戶體驗會非常好。”閆鵬說,另外一個方面是內容,無論是內容創作者,還是新聞從業者,他們有一個獨特的優勢就是大家對美好內容的向往,這是永遠不可能割舍的。

  相關新聞

  全國首家內容創作和數據分析新媒體產業園

  重慶新媒體產業園 本月下旬開園

  昨日,重慶高新區傳出消息稱,本月下旬,重慶新媒體產業園將開園運營,這也是全國首家以內容創作生產、用戶數據分析為核心的新媒體產業園。目前已有全國百余家新媒體或企業扎堆進駐。

  重慶新媒體產業園位於重慶高新區虎歇路,處於渝中、沙坪壩、九龍坡三區交匯處。

  “我們將重點從完善產業生態,充實產業內容,搭建發展平台三個方面來打造新媒體產業園!”重慶新媒體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說,計劃建立15億元新媒體創投基金,目前,第一期的3.5億元基金已經開始募集。優選出內容創意、大數據分析、資訊服務、數字營銷、知識付費等5個發展方向。將打造重慶新媒體眾創空間和新媒體大數據服務兩大平台,並與中國傳媒大學、重慶大學等5所高校共建實驗室,為新媒體產業提供人才和科研等支撐。

  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線上產業園是重慶新媒體產業園一大亮點。用“互聯網+”的理念重新定義新媒體產業園服務半徑,將實現共享服務、資源互通、業務對接、人才聚集。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