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8期

全媒體時代黨報編輯的創新轉型之路

孫立梅
2018年10月18日10:09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一、傳統媒體和全媒體,是敵人也是朋友

隨著數字技術的裂變式發展,媒體行業的競爭已然成了速度的競爭。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發生的新聞,會在很短時間內遍布全球。網絡以其快速的反應不斷刷新著受眾的眼球,新媒體發展速度之快、傳播面之廣超乎人們的想象,對傳統媒體尤其是黨報的發展帶來的沖擊史無前例。在輿論空間方面,大大搶佔了黨報媒體的競爭和生存優勢。

傳統媒體一邊“與狼共舞”,一邊勵精圖治,改革創新,以實際行動迎接挑戰和生存突破口。

對於地方性黨報來說,因為長期以來形成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有專業的新聞採編隊伍和忠實的粉絲人群,能夠較快地形成一個全媒體的新聞採編系統,分工合作,優勢互補。“中央廚房”的設立,能夠將文字、圖片、視頻、營銷等各個小組有機粘合在一起,分別負責各環節編輯工作,內容生成效果顯著。

作為黨報編輯,在堅持內容為王的基礎上,要加強信息資源的挖掘和加工,深耕信息內容,推出思想性強、觀點鮮明的深度報道和評論言論,進一步提升信息內容的品質,加快建設形式多樣、手段先進、具有強大傳播力和競爭力的新型產品。從這個角度來說,全媒體又稱為傳統媒體的朋友,並肩齊驅,共同發展。

二、黨報編輯要做復合型人才

新興媒體對傳統媒體最大的挑戰和最值得傳統媒體學習的地方,就是它的發展和壯大過程,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信息內容和網絡科技相互結合與發展的過程。都說新媒體好,到底好在哪裡?新媒體有文字、聲音、圖片、動漫、視頻、互動等多種形式,是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的集成,其傳播方式、傳播手段、傳播技術等更加適應快節奏的現代生活。

縱觀目前國內傳統媒體轉型成功的案例來看,媒體融合發展的思路不外乎從這幾個方面使勁:抓住用戶需求、開放受眾體驗、關注受眾感受。新形勢下,黨報編輯的工作狀態也就不由自主地發生了改變,要從自身開始,不再做單純的“文字匠”,學習用新媒體的思維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發展的節奏呼喚編輯出版人員必須變成“多面人”。

(一)堅持“內容為王”,做好“大廚”角色

在互聯網時代,新聞傳播的內容、方式和路徑在變,但“內容為王”這個大原則、大方向始終沒變﹝1﹞。但令廣大傳統媒體人左右為難的一個現實卻是,傳統媒體在內容上究竟還有沒有優勢,究竟還有多少優勢?這些優勢究竟還能維持多久?分析認為,傳統媒體的優勢依然是內容,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全媒體的技術優勢是在不斷擴大的,傳統媒體的內容優勢卻在不斷消失。

黨報編輯如何掌握主動權,做到“一次採集,多次生成”?如何能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或者特色小吃?要重視創新帶來的生產力,重視新聞策劃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和整合有效信息資源,在信息傳播中先入為主、贏得優勢。同時,傳統媒體要適應新興媒體開放、海量的特點,強化市場品牌觀念,提高市場營銷和產品推介能力,做大做強自身品牌。

傳統媒體時代,黨報編輯基本上都是對第一手的信息進行把關和文字處理,而全媒體時代的新聞編輯,則不受版面的限制,所加工和生產的內容更豐富,在把關的基礎上,還要承擔新媒體編輯工作,比如視頻、音頻、剪輯、動畫等方面的制作編輯。從這個角度來講,一個好的新聞編輯就是一個合格的“大廚”,他不僅要對所用的材料了如指掌,還要對將要烹制的菜品了然於心,當然,在這個“烹制”過程中,還需要熟練使用技術和軟件進行深度的加工。如何能夠在有效時間內准時“上菜”,並且保証贏得“食客”的好評,功夫全在平時。

(二)強化互動思維,注重用戶體驗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繁榮,為用戶服務的本質,已開始從過去對以“物”為中心的異化,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的新經濟,媒體的商業模式和運營,也面臨根本性的改變和轉型。因此,編輯應該主動適應形勢發展,將為讀者“做新聞”轉變為讀者“搞服務”。

當前,黨報編輯要強化互聯網思維,推動全媒體融合發展,要改變過去黨報單向傳播、受眾被動接受的傳播方式。要牢固樹立用戶觀念,將用戶的體驗放在內容生產的首要位置,用全新的融媒體思維來規劃和推進各項工作。

全媒體時代,受眾和編輯之間只是隔了一層屏幕,受眾最喜歡的就是想和編輯產生共鳴,或者從內容方面找到需要的信息,或者能夠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產生好感。新聞編輯的職責,已經不是傳統的文字輸出的職責,應該主動融入到受眾群體,從體驗性和互動性方面進行採編、出版等工作安排,以增加粘合度,進而培養忠實粉絲。

當前,可以說新聞傳播已經進入了“全民時代”,全民都是記者,人人都是新聞發布平台。但是,能打動受眾的新聞產品往往是那些關注度高、參與面廣、互動性好的新聞,而這樣產品的生產過程無一不浸潤著編輯“客戶至上”的互聯網思維。如何充分利用“互動”這個全媒體時代的制勝法寶?黨報編輯可以借助各個互聯網平台,在某些熟悉的領域成為版塊的主持人,可以通過客戶端、微信、小程序等,對某些行業、特定話題進行新聞活動的主持、引導,在有效的時間、空間裡策劃設計對自己有用的新聞活動,開展線下活動。可以說,這種線上線下的“編讀互動”方式,可謂為傳統媒體注入了“抗衰劑”﹝2﹞,不僅實現了與讀者之間的互動,更重要的是通過觀察,促使黨報編輯做到科學轉型,並適應現代媒體環境的發展。

(三)積極掌握新技術,助力融媒體發展

好的“大廚”離不開鍋碗瓢盆,同樣,好的全媒體編輯同樣離不開軟件、技術的運用。黨報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深深認識到媒體傳播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的發展特點,很多報業都紛紛引進新技術、設備,培養融媒體發展人才。為了使報道深度和傳播效果達到最佳,黨報採編部門要借助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來實現新聞的聯動報道及全媒體傳播,為受眾提供文本、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形式的信息產品﹝3﹞。黨報編輯在筑牢自身職業操守、專業素養、傳統編輯能力等素質的基礎上,還要依托網絡這個高科技平台,熟練操作和運用大數據、雲計算技術和數字化編輯工具,在數據掌握、新聞制作、攝像錄像以及網頁設計等方面,為內容生產和傳播提供強大支撐。

同時,黨報編輯要樹立產品經理人的理念,將自己加工的新聞產品作為檢驗自己勞動成果的商品,努力經營自己的新聞產品,使產品有受眾、有賣點、有吸引力。產品經理要干什麼?他要保証原料來源,要考慮制作工藝,要檢驗產品質量,同時還要追求市場回報。這一系列的過程,伴隨著的是新聞報道風格的口語化、文字消息的簡短化、標題的導讀化等,更常見的則是要關注互動性和參與度,刊登二維碼、平台互動方式等。這樣一來,新聞報道在深度和廣度上就是互相補充、互相促進,使得新聞報道更立體,更人性化,傳播效果更優。

三、結語

黨報的全媒體發展是一場隻有開始沒有結束的創新過程,也是一場全方位的艱苦創業征程,它不是“改改版”“換換臉”那麼簡單,這是一場惠及長遠的變革,也是一場始於足下的創業。

媒體融合發展的當下,黨報編輯要想在發展大潮中屹立不倒,隻有敢打敢干、勇於探索、積極創新,做媒體融合發展的先行者,才能事在人為,大有作為。

參考文獻:

﹝1﹞劉奇葆.堅持內容為王推動媒體融合發展﹝N﹞.人民日報,20140423.

﹝2﹞杜雨墨.“走轉改”——傳統媒體步入新媒體時代的抗衰劑﹝J﹞.新聞論壇,2013(12).

﹝3﹞程忠良,梅玉明.全媒體時代新聞職業的變化﹝J﹞.青年記者,2010(6)下.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