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傳媒學院:新聞傳播系優勢資源助力國際化人才培養

韓萌萌
2018年10月23日14:15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傳媒學院 新聞傳播系 優勢資源助力 國際化人才培養

9月19日,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傳媒學院新聞傳播系2015級學生王一雪完成了為期4天的夏季達沃斯論壇志願服務工作。“作為天外學子,外語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我能在志願者選拔中勝出的一個因素。”王一雪對《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這樣說道,語氣中充滿著自信。

在天津外國語大學副校長余江看來,王一雪身上這種樂觀拼搏的活力,體現了新聞傳播系學生共有的氣質。

辦學體現國際化特色

天津外國語大學新聞學專業於2004年開始招生,雖然歷史不長,但一直謀求特色化發展,2017年入選天津市普通高校優勢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和天津市委宣傳部“部校共建新聞學院”。余江認為,外國語大學辦新聞學專業,就是要充分發揮外語院校優勢資源,培養國際化、應用型的專業人才。

依托32個外語語種,以及與世界30余個國家200余所大學和教育機構建立合作交流關系的優勢,新聞學專業在師資隊伍、專業設置、交流項目和實習實踐等方面都體現出國際化的辦學特色。

“我們過半數的專任教師都有海外留學或訪學經歷、能用雙語授課,還聘請了10余位來自美國、日本等大學的教授為學生授課、講座。學生不僅有機會去海外的合作高校學習,還可在美洲台等媒體實習。”國際傳媒學院院長馬蘭州告訴記者。

讓教師們倍感欣慰的是,多年來的堅持和努力帶給了學生們國際視野以及對職業、對人生的領悟。“在我看來,來美學習的機會不是未來掙錢的敲門磚,而是讓我懂得在復雜的大環境下,做一個不驕不躁、不氣餒、不妄求的自己,讓我找到了自己的路並且會努力走下去。”傳播學專業2015級學生楊文暉在新聞傳播系的微信公眾號上分享著其海外學習體會。

促教師隊伍不斷成長

國際化的辦學特色需要與之相匹配的教師隊伍。“新聞傳播系教師平均年齡不到40歲,70%擁有博士學位。在專業結構上,60%的教師在本科到博士階段有跨專業背景,復合型特點突出。”在對王芳的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許多具體的數字和翔實的教學資料,而她是新聞傳播系的第一名專業教師。她跟記者分享了剛畢業、初登講台的回憶,“我隻比第一屆學生大六七歲,剛上講台有時緊張到不知道手放哪裡,可一看到台下信任、真誠的眼睛,就很快進入狀態。”王芳非常感謝自己的學生,讓她從一名“青椒”逐漸成長為骨干教師、國際傳媒學院副院長。

新聞傳播系是一個年輕向上的團隊,科研成果在學校位居前列,有3人在天津市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中獲獎,1人入選市“五個一批”宣傳人才,5人入選市“131”創新型人才等。

培養“全媒型”人才

今年恰逢第一屆新聞學專業本科生畢業10周年。新聞傳播學科從起步時僅1個專業,到現在擁有3個本科專業、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專業學位碩士點。

2016年,新聞傳播系實行本科教學改革,成為天外首個大類招生和培養試點,也是天津市新聞傳播學類專業第一家實行大類招生的院校。大類招生后,學生在前兩年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和社科通識課程,並強化外語學習,后兩年根據學分績點和學生志願,在國際新聞、融合新聞、國際傳播3個方向中選擇其一繼續學習。“加強社科通識和專業外語教育,以培養‘傳媒+通識+外語’的國際化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是我們在經過多年教學經驗積累和對畢業生長期跟蹤調研后,對接行業實際總結出的創新教學理念和方法。”新聞傳播系主任劉毅說道。

為深化實踐新的教學模式,新聞傳播系積極舉辦各類“全媒型”人才培養活動,聘請學界知名學者做客“全媒型”人才培養工作坊,為學生帶來最前沿的理念和技能﹔組織新聞採風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建設發展成就,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懷﹔推進專業應用性轉型,增設應用型課程,將傳統期末筆試改變為提交結課作品的形式,組織開展“新聞採風作品展”展示分享學生作業,促進交流與反饋﹔選派優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去報社、電視台和電台等主流媒體實習。

正如2016級本科生張相南所言:“新聞在這裡不再只是教科書上的名詞解釋、PPT上的案例分析,從書本裡抬起頭來,去看外面的世界,我們受益匪淺。”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