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守正创新 继往开来 努力推进新时代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建设

郑保卫
2020年08月29日08:48 |
小字号

新时代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建设,面临着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需要我们坚持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去迎接新发展,走向新辉煌,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理论自信和学术自信。

一、当前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建设的形势——机遇与挑战

(一)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建设取得显著进步,进入历史最好机遇期

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自1997年正式被国家确定为一级学科以来,历经20多年的建设已取得长足发展,逐渐成为显学。

新闻学的发展进步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扶持。在我国,新闻学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有着很高的地位。2004年,中共中央通过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把新闻学科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建设的9大学科之一,并将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新闻学科建设给予很大期待,提出很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把新闻学列为需要加快建设的、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11个重要学科之一,大大提升了新闻学的学科地位,使我国新闻学和传播学学科建设步入历史上最好的机遇期。

近些年,中宣部和教育部把新闻学院作为“部校共建”的学院,把新闻传播卓越人才培养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办新闻与传播教育如果不重视新闻学科就难以入主流,难以成气候。新闻学成为办好新闻教育,搞好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建设的根基。以新闻学为立学之本、立院之本,成为许多新闻院校的共识。

前些日子清华大学停招新闻学专业本科生一事引发了一场争论,也引发了一些人对新闻学学科发展前景的担忧。有人因此问“新闻无学论”是否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我想,“新闻有学”已成定论,这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对此,我们要明辨是非,坚定信心,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对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学增强理论自信、学术自信和思想定力,要做到不彷徨,不动摇,不随波逐流。

(二)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建设面临重大挑战,需要及时有效应对

从宏观层面看,当前面对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我国传媒业,以及新闻学与传播学都面临重大挑战,需要及时有效应对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透露出了许多重要信息,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新时代传播技术更新加速,媒体融合深入推进,新闻领域深化改革、深度创新,实现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及时、有效和全力地应对新时代新闻工作和传媒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而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需要研究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建设如何更好地适应传播技术创新与媒体融合的大趋势,服从和服务于解决国家与社会在实现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需要,如何更好地提高国际话语权,增强国际传播力,以及如何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当前我国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建设中亟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新时代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建设的路径——守正与创新

(一)认清当前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建设的背景及趋势

面对新形势,我们需要在新时代、新技术、新文科背景下来思考给新闻学传播学的学科建设问题

1.新时代:适应新时代、服务新时代

新时代表现出许多新特征。首先,我们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巨变和骤变,其复杂性和严峻性可谓前所未有,我们需要明确方向,找准定位,迎难而上,顺势而为。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以下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定国安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咨询;思考在全球化的新格局、全媒化的新形态和智能化新状态下,新闻学传播学如何更好地为维护国家利益、人民福祉、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贡献我自己的思想智慧和理论成果。

2.新技术:运用新技术、发展新技术

在信息化、媒介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技术进步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核心技术的关键性作用日益明显。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移动媒体将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同时将带来新闻传播领域的新变化,也会催生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的新发展。因此,我们要关注并研究新技术对传媒业发展,对学科建设的作用及影响,要借助新技术来推进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建设,构建能够反映最新技术进步的新闻学传播学理论体系和应用模式。

3.新文科:融入新文科,建设新学科

近来国家正在实施新文科建设,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使命和任务。新文科之新,在于要满足新时代全球化、全媒化、智能化的需要;要运用全新技术,推进全方位融合;要实现包括技术融合、文化融合、学科融合在内的跨学科发展,这些都是新文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新文科应该是更宏大、更丰富、更深厚、更实用的学科,我们新闻学传播学的学科建设也应在全国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努力实现上述目标。

(二)把握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1.守正继往,不忘本来

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也是学科建设必须遵循的理念。从新闻学角度看,做好“守正”,就是要传承好中国新闻学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传统、经验和基本理念;总结好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历史经验和理论成果;阐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思想,同时还要借鉴好国外新闻学的专业理念与学术成果。

从传播学角度看,要在学习和继承西方传播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坚持以中国国情为基,以社会主义新闻学为本,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魂,实现本土化转身与定位。

总之,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应该始终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关注中国问题,满足中国需要,不能不顾中国国情,无视中国需要。现在我们有些学术研究仅仅满足于作“纯理论”“纯学术”的探讨,研究的范畴和内容倒是越来越广,越来越细,但离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却越来越远。“为人民做学问,为国家做贡献”,是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时刻需要秉持的基本理念和恪守的重要原则。

2.创新开来,面向未来

在“守正”的基础上,我国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建设要牢牢确立“创新”意识,坚持从理念、路径和方法上实现全面创新。

所谓“理念创新”,是指要倡导用开放、多元、发展和全球传播的理念来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要在促进新闻媒体完成自身使命任务,实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行动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好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理论支撑作用。

所谓“路径与方法创新”,是指要从实现全媒化时代信息传播全程化、全息化、全员化、全效化效果的角度,创新新闻传播的路径和方法,为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服务,为提升我国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服务,为创新和发展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服务。同时要学习借鉴各种有助于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发展的新原理新方法来创新和发展新闻学与传播学。

“守正”是为了“继往”,“创新”是为了“开来”,我们要坚持在守正前提下的创新,在继往基础上的开来。

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去开创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构建一个能够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与传播工作基本经验,既具有学术和理论价值,又富有实践和现实指导意义,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并且能够与世界同行交流对话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和传播学学科理论体系共同奋斗。

(作者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

(责编:丁涛、韦衍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