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山海連絲路 傳播架心橋

——寫在二〇一八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舉行之際

周小苑 李 翔 董絲雨 錢一彬
2018年10月30日05: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用駝隊踏出了一條商品交流、人員交往、文明交融的絲綢之路,呈現了“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的繁華。

  5年前,習近平主席順應世界大勢和時代要求,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同和積極響應。

  10月30日,海南博鰲,人民日報社和海南省委、省政府聯合主辦的2018“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隆重舉行。來自9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205家媒體和機構的256位嘉賓匯聚一堂,共商媒體合作大計,共話“一帶一路”願景。

  今年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最近也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復。選擇在海南舉行這一論壇,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每次來都能感受到中國的發展變化”

  “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由人民日報社發起,迄今已連續舉辦4屆,本次是第五屆。5年來,論壇在探索中前進,在合作中成長,得到各國媒體的廣泛支持和積極響應,取得了豐碩成果。

  2016年,習近平主席向論壇發來賀信,稱贊論壇“為各國媒體對話交流、務實合作提供了一個平台”。

  “前4屆‘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我都參加了,每次來都能感受到中國的發展變化。”摩爾多瓦國家通訊社總編輯謝苗·羅伯特是“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的老朋友,每次來參加論壇都有許多新感受。“論壇既是中國展示開放的平台,也為媒體合作交流提供了契機。通過論壇,我結交了很多國家的媒體同行。大家在一起溝通見聞,分享觀點,碰撞思想,在交流中相互交心,在借鑒中相互借力,普遍感到很受啟迪,收獲滿滿。”

  “報社每年都會派記者來參加這個論壇。”俄羅斯《真理報》政治評論員維克多·特魯什科夫也是第五次來到中國,一路拿著錄音筆,興致勃勃,邊看邊記。“之前我去過北京、上海、深圳、無錫,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海南,我非常喜歡海南,這裡不僅景色優美,城市規劃和管理也有很多值得俄羅斯借鑒的地方。”

  在他看來,“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是讓世界深入了解中國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我們的報紙每個月會有一個版面專門刊登人民日報的文章。希望借助這個論壇,能與中國以及其他‘一帶一路’參與方的媒體建立良好、密切的聯系。”

  5年來,“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得到各國媒體特別是“一帶一路”參與方媒體的廣泛響應和積極支持,成為中國媒體舉辦的規模最大、參與國家及媒體最多的全球媒體盛會。

  5年來,借助“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這一平台,200多家外國媒體和機構的代表團到訪人民日報社,交流經驗、觀摩研討。

  5年來,人民日報社與各國主流媒體加強跨境採訪協作,先后組織瀾湄區域、東盟與中日韓、中俄主流媒體等聯合採訪。2000多篇原創稿件在全球各國媒體落地30余萬次。

  5年來,人民日報社與26個國家的36家媒體分別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推動媒體間信息和資源共享,建立新聞產品互換機制,並緊跟新技術浪潮,與16家國外媒體簽署了新媒體新技術合作協議。

  今年,借助論壇這一平台,中外媒體將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豐富合作內容,組織“5年看絲路”跨境聯合採訪,評選國際傳播“絲路獎”,舉辦媒體高管研修班,設立媒體留學基金,並與中國知名高校開展合作,開設“一帶一路”新聞傳播學位班等。

  “對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抱有熱切期待”

  “過去,我們去機場隻能坐速度很慢的車。現在好了,全長45公裡的路程,半個多小時即可抵達。城鐵不僅外形漂亮,乘坐也很舒服。”由於中方的幫助,尼日利亞擁有了西非第一條城鐵——阿布賈城鐵,它是中國技術、中國質量、中國速度的集中體現。來自尼日利亞《今日報》的記者埃盧索基深刻感受到,隨著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推進,他的祖國正發生著巨大變化。

  “中國在尼日利亞投資了很多項目,我們由衷地歡迎,因為這些項目帶來了實實在在、真正看得見的好處。我的祖國有很多人都關心‘一帶一路’建設,都對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抱有熱切期待。”埃盧索基感慨道,“我們都有一顆熱情好客、合作互助、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非洲人和中國人有許多共通之處,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項目不斷落地生根,合作成果成了最直觀生動的教材。”

  來自南蘇丹國家廣播公司的記者奧姆努也是非中合作的見証者:“我沒見過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真誠地支持南蘇丹發展。”近年來,中國幫助南蘇丹建設了新機場和道路,還改善了當地很多醫院的醫療條件、培訓了許多醫護人員,給南蘇丹人民的生活帶來很大便利。

  今年4月11日,習近平主席集體會見博鰲亞洲論壇現任和候任理事時指出,“一帶一路”不像國際上有些人所稱是中國的一個陰謀,它既不是二戰之后的馬歇爾計劃,也不是什麼中國的圖謀,要有也是“陽謀”。

  “那些抹黑‘一帶一路’的人是嫉妒!”奧姆努堅定地說,“他們不採取實際行動幫助我們,隻會一味抹黑‘一帶一路’,試圖影響人們的觀點,這是不會得逞的。作為媒體人,我非常希望非中媒體加強合作,共同講好‘一帶一路’的真實故事,捍衛我們的共同利益。”

  肯尼亞電視網記者盧溫迪也認為,“‘一帶一路’建設將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緊緊聯系在一起。各國堅持共贏理念,對合作保持積極開放的態度以實現共同發展,這將在世界范圍內產生重要影響。”

  “中國的創新能力超乎想象”

  論壇開始前,“‘一帶一路’中外媒體跨境採訪調研行”系列活動正式啟動,為外國媒體記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在京東集團總部展廳裡,“黑科技”無人機吸引了在場記者們的目光,大家紛紛前去合影。塞拉利昂《協和時報》記者馬蓋感嘆道:“中國的創新能力超乎想象!我這次來中國,最關注科技,期盼通過‘一帶一路’建設,讓更多中國創新成果造福非洲,使我們也能享受到更加舒適便利的生活。”

  一部智能手機在手,吃飯、購物、娛樂統統都“搞定”,足不出戶即可享受便利生活……埃及《共和國報》記者阿哈姆德在阿裡巴巴集團旗下的盒馬鮮生超市體驗新零售模式后表示,“我們有合作的基礎和意願,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相信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先進技術和理念也會造福埃及,為‘智慧埃及’‘數字埃及’建設提供巨大幫助。”

  與阿哈姆德一樣,記者們非常期待中國商品以及中國企業“走出去”,希望“一帶一路”建設不斷為他們的國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海口復興城,烏茲別克斯坦國家通訊社首席編輯伊裡斯馬特·阿布杜哈裡科夫饒有興致地試用一款語音翻譯機器:“真的是既方便又准確!科技的力量消除了語言的障礙,未來,‘一帶一路’參與國家之間的交流將更加便利。”

  盡管埃盧索基早就聽說過中歐班列,但親眼看到成都國際鐵路港后,仍感震撼。“我採訪了一家進口肉類食品的企業負責人。他說,現在中國對進口肉類的需求量很大,基本到港口就銷售一空,市場前景非常好。我認為,這就是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開展國際合作的很好見証。”

  “此次回國,我會在蘇丹的報紙上發表文章,講述在海南的所見所聞,讓蘇丹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國。同時我也希望,借助‘一帶一路’建設,蘇丹能與中國在文化遺產保護以及農業發展方面有更多的合作機會。”蘇丹總統府前新聞顧問伊瑪德·賽德對蘇丹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共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實踐,是中國致力於加強國際合作、完善全球治理的切實行動,是中國主動開放、擴大開放的務實之舉。媒體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過媒體合作論壇,對話交流,深化合作,攜手共筑民心“絲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這是與會嘉賓的共同願望。

(責編:袁勃、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