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深化媒體合作 共繪絲路畫卷

——人工智能與智慧媒體分論壇發言摘編

2018年10月31日07: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積極宣介一帶一路建設機遇

英國商務大使 芭芭拉·賈琦

1979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在短短40年時間裡,中國已經從一個貧窮的欠發達國家發展成為一個比較富裕、發展速度驚人的國家。中國如今以嶄新的姿態向世界開放,並且成為全球治理重要伙伴,在許多方面都引領世界發展。我非常榮幸見証了這樣一個偉大的歷史轉型。

“一帶一路”倡議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偉大倡議,對沿線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我們看到“一帶一路”建設帶來了很多活躍的項目、互利互惠的合作成果、深厚的友誼和強大的伙伴關系。它不僅關乎基礎設施建設、金融合作和貿易,更重要的是建立互聯互通,包括人與人的溝通、增強互信與理解等。一些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道沒有全面傳遞出發展的信息,仍然存在著溝通的障礙和鴻溝。我們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外部世界對中國的了解,特別是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了解。

建議全球媒體把眼光放遠,不僅更多關注中國,也要關注其他眾多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我們應該積極向公眾宣介“一帶一路”建設蘊含的機遇,促進沿線國家間的有效溝通,從而加深對中國和“一帶一路”建設的理解。

媒體智能化呈現六大趨勢

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主任 丁 偉

媒體智能化將有如下幾個新趨勢。

一是媒體全面移動互聯網化布局基本完成,移動媒體的未來是智慧媒體。人民日報堅持“移動優先”,加快建設“兩微兩端”,已匯聚3.9億用戶。

二是人工智能進入新聞生產和信息傳播各個環節。人民日報新媒體推出“創作大腦”,具備智能推薦、智能寫作、智能分發、智能語音四大功能,助力內容生產和分發效率的提升。

三是新聞產品的形式樣態與傳播模式被重新定義。人民日報客戶端和英文客戶端運用智能對話技術,提供留言回復、智能對話等服務。

四是新型的生產場景將以人機高度協同的方式展開。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實現人機交互和人機協作,大大解放生產力,創新傳播形式和手段。

五是媒體跨界連接能力提升,平台化加速發展。今年6月,人民日報推出全國移動新媒體聚合平台人民號,目前已有近1萬家主流媒體、黨政機關和優質自媒體入駐。

六是算法推薦將成為主要分發方式。人民日報新媒體正與學界和業界聯動,研究推出更“智慧”的媒體算法。

新技術帶來媒體業變革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副總編輯 娜塔莉亞·羅謝娃

當前信息傳播和傳媒產業發展極其迅速,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已經開始在媒體大量應用。這既意味著機遇,也帶來挑戰。通過智能分發信息,很多人願意花在一條新聞或一條視頻上的時間越來越短。未來媒體發展的一個重點就是,不斷完善新聞內容和新聞產品並找到相應的技術手段。

新技術給整個新聞媒體行業帶來變革。未來我們需要在虛擬化平台開展信息傳播,吸引相應用戶,給用戶帶來更好體驗。對我們來說,虛擬現實技術不僅僅是一種游戲,而且是新的講故事方式。比如,現在人們已經不滿足於看普通的照片,還希望與照片進行互動,例如關於世界杯、二戰的圖片等,通過增強現實(AR)技術把圖片所描述的場景和聲音進行還原,我們可以帶給用戶不同的體驗。同樣,大家使用的智能手機不僅僅是一部電話。它的功能十分豐富,並且將更加智能、更加集成、更加便捷。記者們未來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思考如何用更加優質的新聞內容來充實這些新技術、新設備。我們處在一個變革時代,需要一起努力。

人工智能擁有光明未來

美國彭博新聞社大中華區執行總編輯 劉 悅

人工智能正在給新聞行業帶來巨大變化。過去,公司年報報道是一項非常耗費人力的工作,記者需要在企業龐雜的財務報告中迅速找到淨利潤等重要信息進行報道。而如今,類似的工作可以由機器來完成。不過,雖然機器比人反應迅速,但它無法判斷哪些是新聞事件中最關鍵的信息。

人工智能技術是非常強大的工具,能夠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但它無法取代我們。不過,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記者的工作重點,使得記者的專業背景、對報道領域的深入了解與剖析變得更有價值,從而幫助讀者更准確地篩選信息、解析重點。計算機可以快速地識別信息,但需要專業記者的審視。

媒體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算法推薦、產品推送。機器可以監測用戶的閱讀興趣和需求,向用戶提供他們感興趣的各類文章。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工智能技術將成為媒體吸引受眾的重要工具,擁有光明的未來。

共同推動智能媒體創新

京東雲副總裁 劉 辰

近年來,得益於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和前沿媒體技術日新月異。同時我們也發現,移動互聯網用戶的爆發式增長已接近上限。2018年中國互聯網用戶滲透率已經超過50%,年均增長率從此前的“高速”逐漸下滑到5.6%左右。在我看來,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激增時代將要結束,媒體需要利用新技術進一步提升業務能力。

未來是一個萬物互聯的世界,人工智能、區塊鏈、安全體系等共同生成一個智能媒體環境。其中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能力,包括機器對新聞的觀察、識別和推送,都能夠進一步提升新聞媒體用戶的體驗。

對媒體從業者來說,新技術能夠支撐智能媒體新聞產品生產,也能支撐數字業務運行。對媒體生態體系建設來說,借助科技也能搭建更開放的平台,讓媒體以不同渠道、利用不同工具,實現不同業務內容的深度融合。對終端用戶來說,這些技術也能夠提升受眾體驗。我們已經在一些智能城市推動京東雲技術並將其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希望能夠共同推動智能媒體的創新。

新媒體連接一帶一路沿線用戶

人民日報社研究部主任 崔士鑫

新媒體為連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用戶提供了便利。然而,互聯網海量信息的特點,又使注意力有限的用戶,很容易來而復去、得而復失。如何吸引用戶、留住用戶,如何讓新媒體為“一帶一路”建設服務,培養用戶忠誠度,是承擔“聯接中外、溝通世界”職責使命的主流媒體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是優化內容。主流媒體有生產優質內容的資源和優勢,也有制作爆款新媒體產品的實力,可以准確解讀“一帶一路”建設要點,生動展現“一帶一路”建設成就。

二是滿足需求。主流媒體要搭建不僅能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還具備提供日常工作生活服務的有用性、可消遣的趣味性及滿足用戶參與感乃至表現欲等多方面功能的新媒體平台。

三是精准推送。新媒體平台需要通過由大數據提供的技術支撐,為用戶畫像,進行個性化定制推薦。同時也要遵循用戶的工作生活規律,掌握合理的推送頻率和節點。

四是方便操作。新媒體平台不但要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獲得服務,也要讓用戶在社交互動、內容創作等方面便捷易行。(攝影:李國良 翁奇羽 肖 翊)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